侯桂森:为乡亲们留下一个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林福盛

2021年03月01日09:33  来源:人民网-河北频道
 

【编者按】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书写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涌现出许多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

2月2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河北省共有71个先进个人,54个先进集体受到了表彰。他们是河北省广大干部群众的优秀代表,他们的事迹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举全省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生动写照。

人民网河北频道推出河北省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系列报道,为大家讲述他们的扶贫故事,让榜样的故事激励我们,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侯桂森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照片由本人提供

侯桂森,男,阜平县食用菌专家组组长,太行山食用菌研究院院长。退休前是廊坊职业技术学院一名教授。在食用菌领域奋斗30 余年,探索出一条食用菌产业扶贫新路径。

多年扎根太行山区,侯桂森把100多项新技术、新成果引入阜平,通过制定科学规划、创立发展新模式、解决技术瓶颈问题,帮助阜平县食用菌产业从零起步,逐步发展壮大。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么重要的表彰大会,亲身经历阜平扶贫事业,见证当地百姓生活变化是我的荣幸。”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侯桂森说。

退休前侯桂森是廊坊职业技术学院食用菌专业领域的一名教授,第一次来到阜平,他发现老区群众生活贫困,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能为这里的百姓做点贡献我感到很光荣。”2014年退休后的侯桂森投身阜平扶贫工作,决心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当地发展贡献力量,这一干就是8年。

精心规划让食用菌扎根山区

在食用菌行业摸爬滚打了30多年,侯桂森指导过多地食用菌产业。“真正触动灵魂、让我甘愿奉献的地方是保定市阜平县。” 侯桂森说, 地处太行山深处,阜平全县 “九山半水半分田”,田地不是在沟底就是悬挂在半山腰,耕作层很浅,长得庄稼稀稀拉拉的。

在侯桂森看来,食用菌产业适合在阜平发展,科学的规划加上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食用菌产业在阜平一定前景广阔。

侯桂森主导编写的食用菌发展规划。照片由本人提供

侯桂森带领专家组主动承担起《阜平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任务。在调查研究、分析认证、反复推敲的基础上,历时3个月高标准完成了规划编制任务。明确构建现代化食用菌产业经营体系的发展目标,形成了整合优势资源、依托新型实用科研成果、创新产业开发的发展思路。

“食用菌产业受发展时间短、原有基础和经济条件薄弱等因素制约,普遍存在从业人群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设施设备简陋,集约化水平不高等问题。” 侯桂森说,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专业人士、企业、菇农等共同努力。

为此,侯桂森与有关学者、企业、菇农、政府及各界人士研讨,总结形成“政府+企业+金融+科技+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政府引导、扶持,食用菌企业抓产前技术密集型的菌棒生产和产后产品营销,金融部门解决资金瓶颈问题,专家团队在品种选择、生产标准、茬口安排、栽培模式、科学管理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农户分散经营的土地统一流转,建成棚室和水电路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现代产业园基地,农户发挥栽培主体作用,精细管理实现勤劳致富。一系列具体举措,让食用菌在当地的发展思路更明晰。

侯桂森和团队还提出了统一建棚、统一采购原辅材料、统一引进并制备菌种、统一生产菌棒、统一技术指导与服务、统一产品回收与销售,以农户为单元独立经营管理的管理模式。此举,降低了生产成本和风险,减轻菇农负担,解决卖菇难的同时实现了品牌营销,增加了附加值。

有了食用菌总体致富框架,侯桂森对未来充满信心。

科研攻关让脱贫有底气

“近些年,阜平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曾面临过一系列重大瓶颈疑难问题。” 侯桂森说,为确保产业走入健康良性轨道,帮扶期间,他和专家组给阜平县政府提出成立食用菌研究机构的建议,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并采纳建议,成立了太行山食用菌研究院。

侯桂森被聘为研究院院长,上任以来他组织团队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并成立学术委员会,几年里共与省内外16家科研院所建立了密切关系,聘请全国同行业知名专家学者共计20位来阜平指导产业发展,科技助力为产业良性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侯桂森进行现场技术培训。照片由本人提供

种植管理技术可行不可行?食用菌能不能做成产业?老百姓会不会赔钱?回想推广食用菌种植面对的质疑和困难,侯桂森记忆犹新。

针对这些问题,侯桂森带领团队制定了引进和培养提升方案,择优筛选组建了技术队伍,形成了专家组总体指导,龙头企业配备技术总监,专家分片指导,园区设置1-3名技术员的体系架构,定期集中和下乡入棚入户分类讲座、培训指导,把先进经验和阜平生产模式结合,为栽培生产提供有力保证。

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菇农经常遇到各种问题,技术员、企业、菇农和乡镇人员都盼望专家拍板定调,给出具体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案。

2016年史家寨乡下庄村菇农王卫青贷款10万购买了菌棒,菌棒入棚后部分感染链孢霉菌。“我听别人说这会造成绝产绝收,我父亲急得眼泪都掉了,我们把部分菌棒扔到了沟里。当时侯教授和专家告诉我菌棒还有救,我不信,拦着车不让走,要他们立下字据保证我不会赔钱。”如今,王卫青还记得当时遇到技术难题时的焦急心情。侯桂森对王卫青的菌棒进行了细致的技术指导,隔几天就来王卫青家了解种植情况。通过精细管理,王卫青家的菌棒种植步入正轨。“侯教授经常来我家耐心指导,当年挣了3万多元。”说到实实在在的收入,王卫青笑得合不拢嘴。

这样的实例还有很多,多年来,侯桂森行程10多万公里,常年深入企业、园区、和农户出菇棚室进行现场指导,开展了各类培训班近200次,培训各级技术人员和菇农达15000多人次。在他的指导下,阜平县涌现出了一大批致富能手,辛勤汗水换来了广大农户增收致富的笑脸。

立足创新 提升产业化水平

“培育优质蘑菇,必须有优质的菌棒。菌棒生产是一项技术密集型的工作,有几十道工序,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重复性投资大,设备使用效率低,生产标准化程度低,稍有不慎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造成亏本损失惨重。”侯桂森说,克服食用菌产业发展弊端,提升产业化水平才是出路。

在侯桂森的推动下,阜平食用菌产业引进各地菌棒生产的最新成果和技术,建成现代菌棒生产厂,为菇农提供质优价廉的菌棒。同时,改进菌棒灭菌工艺,提高了灭菌效率,节省能源消耗。并实现灭菌能源煤改气提升工程,采用燃气灭菌,解决污染环境的生产难题。此外,阜平食用菌产业采用智能化养菌车间进行培养,使用恒温黑暗自动换气装置为菌丝生长缩短培养时间,为食用菌栽培打下良好基础。

“设施简陋,管理粗放,优质菇产出比率低,不能周年出菇,收入不稳等问题,这些是各地香菇栽培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此,侯桂森带领团队结合实际历时1年多的时间,攻关研发建成并投入使用了专用栽培棚,为阜平实现香菇高效栽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科学管理,合理安排劳动力,产品均衡上市。侯教授帮助指导,我们阜平优质高档菇的产出比率不断提高,通过精细管理香菇质量明显高于其他产区,产品卖价高收益好。”阜平县食用菌办公室副主任马刚说。

在侯桂森的努力下,食用菌产业为阜平当地百姓脱贫致富发挥重要作用。截至2020年10月,阜平县食用菌产业已覆盖全县140个行政村,流转土地2万亩,高标准产业园102个,出菇棚室4610栋,年栽培香菇黑木耳7500万棒,年产鲜菇耳5.5万吨,实现产值10亿元,群众增收3亿元。产业直接带动1.5万户,其中贫困户8620户实现脱贫致富,食用菌已成为阜平百姓脱贫的支柱产业。

“工作中还存在各种不足,需要加强精细化管理,引进新技术,提高种植管理水平。”侯桂森说,下一步,将围绕乡村振兴,在提质增效上做文章,促进阜平县食用菌产业均衡发展。 

(责编:田巧梅、祝龙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