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姐,你一定要做好防护,下了班多吃点,长胖了我们请你吃冰淇淋!”忙碌了一上午,1月19日13时,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90后医生赵华、李伊萌才顾上吃饭。估摸着前一晚在河北省胸科医院值夜班的好姐妹赵晨旭已经睡醒,二人赶紧拨通电话,聊天之余不忘再叮嘱几句。
李伊萌(左)、赵华(右)与赵晨旭视频连线。 记者许艳艳摄
“我们仨都是90后,是2019年8月同一批进入内分泌科的,平常一起上下班,休息的时候一起吃饭逛街,加上我们科室主要治疗糖尿病嘛,同事就给我们起了个组合名——甜‘泌’(蜜)三人组!”赵华笑着说。
说起三个人在疫情期间的分工,李伊萌告诉记者,这次疫情开始后,赵晨旭第一时间报名支援前线,被分配到石家庄市第五医院,后又转至河北省胸科医院。她和赵华在石家庄市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工作中分别负责物资运送和信息汇总。
“甜蜜三人组”云合影。
疫情来袭,三个好姐妹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战在各自的“阵地”上。
李伊萌:一起合作的陌生人“让我感动”
疫情发生后,李伊萌的行李早已打包好,就放在值班室,以备随时出发。1月11日下午2点,她接到任务,2小时后带着所需物资抵达指定住处,并于当晚分发完毕,为第二天的核酸采集工作做足准备。
“我负责为65个小组的核酸采集人员分发物资,他们要为裕华区二十里铺8个社区采集核酸。一句话解释,我的任务就是根据前方物资用量提前备好、中期及时补充以及等采集人员回来后清点剩余物资,再分配第二天的用量。”
为不让社区居民等待,李伊萌扫了一辆共享单车配送物资。 李伊萌供图
工作看似简单,但真干起来又有诸多细节需要考虑。“如果遇到社区物资需要补充的情况,我会数好量交给司机师傅及时送去。有时,几个社区同时需要物资,但位置又相反,为了不让社区居民在大冷天等着,我扫了一辆单车,猛蹬过去,浑身都湿透了。”
回忆起持续了4天的物资分发工作,李伊萌觉得她遇到的人给了她很多感动。“和我爸爸年纪差不多的街道负责人跟我说:‘今天我们都跟着您走,您说去哪咱们就去哪!’不管是哪个环节,参与者都特别配合。咱们拧成一股绳,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赵华:耐心人遇到“崩溃时刻”
“我自认为平常还是挺耐心的,如果病人一遍遍问我相同的问题,我都能耐心细致地向对方解释。但面对信息汇总的工作,我一开始真要崩溃了!”
院方需要及时了解检测进度,信息汇总这一环就是连接核酸采集人员与医院的桥梁。“我们有一个微信群,4个小时向一线要一次进度,如果对方没回复,我们再挨个打电话问。”
在赵华保存的一沓A4纸上,密密麻麻写着十几个社区联系人的电话,以及不同时段的数据、加减号、对勾、打叉。“会有各种特殊的情况,比如有些入户采集的可能忘报了,也可能重复报了,我们必须一一核对,而且同样的工作4小时就要再来一轮,面对79个小区的数万名居民数据,确实有点焦头烂额。”
科室副主任杨爱格(右)指导赵华开展信息汇总工作。 赵华供图
好在有同科室副主任杨爱格的帮助,加上找出那些容易出错的环节后,赵华很快摸清了头绪,还在电脑上做出了一个“逻辑缜密”的表格,和数据提供方说清了要求,沟通起来也更加顺畅。
“唯一的遗憾就是想去一线,如果去不了一线,也挺想做核酸采集的工作!”赵华笑着说,“不过组织安排咱干啥咱就干啥,每一个岗位都不可或缺。只要大家一起努力,一定可以早日战胜疫情!”
赵晨旭:“家门口出事,怎能不挺身而出?”
记者还未见到赵晨旭,就被她的两位好姐妹“安利”多时。
“旭姐是我心中的女神,学习速度快,心细有条理,我们相处一年多,大事小事她从没着过急。”
“晨旭人美心善学习好,临床上只要是见过的,就记得特别牢!”
听了两位好姐妹的夸奖,赵晨旭哈哈大笑起来,“那我也给你(记者)爆个料,我们仨去逛街,她俩拿件衣服问我好看吗,我说不好看,这俩人转头就买了!”
抵达抗疫一线后,赵晨旭迅速开展工作。 赵晨旭供图
岁月静好,三姐妹的趣事连篇;疫情发生,每个人都冲在前面。
说起报名去一线的事情,略显瘦弱、体重不足百斤的赵晨旭有些哽咽:“说不怕那是假的,可是自己家门口出事了,怎么能不挺身而出呢?”
赵晨旭还在适应穿防护服带来的缺氧及脸部压痕问题,但当她看到一起值班的同事和孩子打完电话后偷偷抹眼泪的画面时,更觉得自己来对了。“我单身,没有家庭负担,多一个我来一线,就能少一些这样的画面,这个决定很值!我既然穿上了白大褂,就应该做这样的选择,这是我的职责所在,我也不想给自己留遗憾!”
三姐妹的故事还在继续,抗疫战场上的这些年轻面孔令人动容。(记者冯硕、许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