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加强“双控”机制建设和网格化监管

2020年12月10日09:41  来源:河北日报
 
原标题:河北加强“双控”机制建设和网格化监管

河北加强“双控”机制建设和网格化监管

确保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

河北省是化工大省,安全生产任务十分繁重。为进一步推动化工行业“双控”机制建设,近日,省应急管理厅召开了全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暨网格化监管现场推进会议

为进一步推动化工行业“双控”机制建设,近日,省应急管理厅召开全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暨网格化监管现场推进会议,对危化品行业安全监管和全面推进网格化监管等重点工作进行再强调、再部署。

会议指出,“双控”机制建设是安全生产监管方式的深层次改革,是关口前移、源头管控的最有力抓手,是抓基础、抓根本的治本之策。开展“双控”机制建设,就是从组织、制度、技术、管理、教育、应急等多方面对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对隐患进行有效治理,形成安全风险受控、事故隐患自治的局面,真正将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有效破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和政府安全生产监管存在的盲目性,大大增强事故防范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精准、科学、高效监管。

河北省是化工大省,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六,化工行业从业人员约27万人,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以及危险工艺、重大危险源企业比例大,安全生产任务十分繁重。近年来,全省上下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不断加大安全生产工作力度,采取一系列安全防范措施,全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特别是《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出台以来,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和企业全面开展宣贯培训、典型引领、专家帮扶和信息化监管等,“双控”机制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19年全省发生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4起、死亡6人,未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与2018年相比事故起数持平、死亡人数下降82.8%,是近年来降幅最大的一年;今年以来化工行业未发生亡人事故。但是,全行业安全基础依然薄弱,事故多发的态势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发生较大和重大事故的风险依然较高,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和企业必须紧紧抓住“双控”机制这个关键,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夯实安全管理基础,有效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会议强调,要狠抓任务落实,严格按照要求高质量完成评估提升。各地要严格按照《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河北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双控”机制建设评估办法(试行)》要求,着力推进“双控”机制建设评估。要将“双控”机制建设纳入本地安全生产“十四五”规划,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落实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做到谋划、部署、实施、检查、考核五到位。要强化培训指导,不断增强企业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能力。要指导企业科学选择风险辨识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的辨识和分级。要培树典型样板,充分发挥优秀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继续加强试点企业的帮扶指导,找到推动“双控”机制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机结合的切入点、着力点,共同推进化工领域的“双控”机制建设工作。坚持分类实施,既要有规模以上企业,又要突出对中小企业选取典型企业进行帮扶指导,既要注重质量效果,又要结合实践积极探索有效管用的方法和路子,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标准、程序和模式,强化示范带动作用。要建设信息化平台,切实提升“双控”机制运行质量。要把企业的“双控”机制建设情况录入河北省“互联网+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强化网上巡查,实现线上线下监督相结合,有力推动企业“双控”机制建设落地落实。要加大执法力度,督促企业依法依规履行“双控”机制建设主体责任。把“双控”机制作为日常执法检查的重要内容,以强有力的行政执法督导企业落实“双控”机制建设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建立重大危险源企业主要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操作负责人包保管控责任机制,有效管控危险化学品重大风险。

要在网格化上聚力,坚持齐抓共管,加快构建基层安全监管的全体系、强支撑。目前,全省2249个乡镇(街道)均成立了应急管理办公室。各地要充分发挥好乡镇应急办作用,结合既有的应急、消防、综治等监管资源和逐步完善的基层综合执法队伍,整合力量,推动网格化监管,进一步强化属地管理责任落实。要建章立制,加快构建基层安全监管网格体系。按照“属地、分级、分类”原则,建立监管台账,科学划分监管网格,将监管企业合理分配至具体的网格中,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程序、检查有标准、问题有处理、处理有结果、结果有反馈的监管责任闭环。分行业编制《安全监管模板》,细化检查内容,实现“对表检查,照单要账”。市县安委办要督促各乡镇主要领导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推动责任向下传递、压力向下传导。要依托网格化,持续深化小微企业安全监管。要依托网格化,健全完善“打非治违”长效机制。各地要牢固树立“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是最大隐患”的意识,进一步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加密执法检查频次,严格行政处罚措施,严防因非法违法行为造成事故。要依托网格化,不断夯实安全生产底层基础。要推动网格员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广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以及燃气安全、用电安全、消防安全等知识,让安全知识深入人心。组织网格员定期对小微企业的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开展安全生产专题培训。要督促网格内企业按照规定的频次开展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推动社区、学校、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疏散逃生、应急避险等方面的群众性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广大职工、群众的应急自救互救能力。

要在强监管上聚责,深化专项整治,全力推进危险化学品领域防风险、促提升。要全面完成化工行业整治攻坚“四个一批”目标任务。“四个一批”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今年年底前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对进展缓慢的工作进行梳理,集中力量,分企施策,分类处置。年底前,搬迁转型企业原厂一律关停到位。对“改造提升一批”及“做强做优一批”的企业,要严把现场验收关,确保短板弱项得到有效整改,安全生产条件有实质性提升。对“改造提升一批”中确定退出的企业,各市要建立台账,细化方案,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年底前必须完成危险物料处置和关键装置的拆除。要全面推进危化品安全生产整治三年行动向纵深展开。要全面推进中办、国办《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和省两办《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的若干措施》落实,加大宣贯解读力度和覆盖面,建立工作推进台账和清单,强化过程督导,明确每项任务工作措施、进度安排、完成时限、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挂图作战、统筹推进。要重点抓好化工园区安全整治提升、不符合安全条件的企业关闭退出、整治非法违法“小化工”、重大危险源专项检查、精细化工企业反应评估、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管控等重点工作,注重防大风险、查大隐患、防大事故。要深入开展硝酸铵等爆炸性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隐患专项排查治理工作。要全面提高企业自动化控制水平和科学化监管水平。要推动涉及“两重点一重大”企业加快紧急切断装置、自动化控制系统、安全仪表系统等自动化系统建设;所有涉及爆炸危险性化学品有关装置的控制室要完成拆除或抗爆整改。推动危化企业“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减少高危岗位现场作业人员数量,提高安全防护等级与保障能力。全面推行泄漏检测、危险场所安全设施检测等先进技术方法,及时消除隐患,有效管控风险。科学运用监测预警系统开展区域安全风险分析研判,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及时降低风险。开展网上精准执法,督促企业认真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防范遏制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要全面启动工贸等其他行业使用危险化学品企业排查治理工作。要对工贸等其他行业进行“起底式”大排查,摸清非高危行业使用危险化学品、危险装置、危险工艺的情况,建立台账清单。要将非高危行业使用危险物料、危险装置、危险工艺的企业参照高危行业管理;坚决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和设施设备;凡是具备条件的,一律开展在线监控。要立即对本辖区内中小微企业、各类家庭作坊组织开展专项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立即组织整改,不能立即整改到位的,要落实安全管控措施;对构成重大安全隐患的,依法依规采取停产整顿、吊销证照、关闭取缔等措施,从重从快处理,坚决防止事故发生。要加强冬季危化品重大风险防控。各市要督导危化品企业合理安排生产,制定“冬防”方案,做好防冻、防凝、防滑、防火、防爆、防静电、防泄漏等工作,提级管控重要时段动火等特殊作业,加强培训和值班值守,开展针对性应急演练,切实保障重要时段和冬季危化品安全生产。

会议要求,要高度关注列入搬迁计划而未完成搬迁的企业,按照“四个一批”的要求,年底前未完成搬迁的,必须停产。要高度关注已关停企业的危险物料处置和危险装置拆除。目前,全省“改造提升”一批中有80家企业要退出。其中,59家关停,21家转型为非化工企业,各地要紧盯这些企业及时处置危险物料,拆除危险装置,确保安全。要高度关注环保原因带来的安全风险。重污染天气预警和应急减排,导致企业频繁开停车,化工装置温度、压力不稳定,带来较大安全风险。各市县要加强与生态环境部门的信息沟通,采取有效措施,辨识风险,管控隐患,防范事故。要高度关注动火作业带来的安全风险,既要关注生产企业的动火作业,更要关注停产企业的动火作业。要高度关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的应用,全省411家重大危险源企业和993个重大危险源点,已全部接入监测系统。各地要建立制度,安排专人值守,对异常报警及时发现、及时处置。要高度关注列入国务院安委办三轮巡查的6种危险化学品,各市要对硝酸铵、硝化棉、氯酸钾、氯酸钠、液氯和涉及硝化工艺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6类企业开展“全覆盖”的执法检查,一定要做到心中有底。要高度关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完成进度,按照重点工作推进台账要求,认真抓好危化行业年底前必须完成的9项重点工作,确保各项任务按规定的时间节点高质量完成。(潘文静、曹宇)

 

(责编:方童、祝龙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