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河北医师奖”获得者群像:无私无畏托起生命方舟

2020年08月20日09:17  来源:河北日报
 
原标题:无私无畏托起生命方舟

无私无畏托起生命方舟

——首届“河北医师奖”获得者群像

8月17日,由河北省卫健委、省中医药管理局指导,省医师协会主办的2020年中国医师节庆祝会议暨第一届“河北医师奖”颁奖典礼在石家庄举行,省人民医院叶玉泉、省胸科医院王鑫等20名医师走上领奖台,成为首届“河北医师奖”获得者。

新冠肺炎疫情汹涌而来,以他们为代表的广大一线医务工作者挺身而出、逆行出征,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

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不畏感染、日夜奋战,一次次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拽回来”

2月8日23时,急促的救护车笛声划破夜空,一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被紧急转至省胸科医院。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是救治患者的有效途径,但对医护人员而言则有着极高的暴露风险。

与死神过招,分秒必争。“马上插管,怕感染还当什么医生!”该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王鑫和同事们经过两个小时的奋战,终于插管成功,患者的呼吸衰竭慢慢得到缓解。

严峻的考验还在后面。气道管理、肺保护……每个环节都是决定患者生死的一道坎。“我们严格执行专家组治疗方案并精心护理,病人终于转危为安。”王鑫说,从病人插管到安全拔管的9天时间里,他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病房如战场,为挽救更多生命,抗疫一线的广大医师都在这个战场中忘我拼搏。他们每一个名字,都闪耀着光芒,照亮了患者通往健康的路。

有如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张庆富,紧急驰援武汉,用生命阻击疫情;有如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主任董士民,为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在省内几个城市间不停奔波。

创新方法、对症下药,不断提升救治科学性和有效性

逆行武汉,到疫情风暴中心去!1月27日,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张丽来到武汉市第七医院,成为我省第一批援鄂抗疫医疗队的成员。

“刘伯伯,一定要挺住啊!你要是放弃了,这个家庭可就散啦!”

张丽反复叮嘱70岁的患者刘建国,为他加油鼓劲。

刘建国在2月13日转入武汉市第七医院,总担心自己活不下去,见不到老伴儿和曾染重疾、神志不清的独子。对此,张丽除了心理疏导外,还结合国家发布的诊疗方案,实施了个性化治疗,老人焦虑、失眠的情况逐渐缓解了。

“因为防护服,我看不见你的样子,但我知道你是谁。”很多病人称张丽为疗病又疗心的“中医天使”。

战疫中,一个个“张丽”创新方法、对症下药,不断提升救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肝病传染科主任孙殿兴在抗疫一线发现,新冠肺炎患者在进行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时,因为干扰素作用会咳嗽,医护人员容易被感染。为此,他发明了传染性气溶胶和飞沫阻断装置,不仅提高了患者的雾化疗效,还降低了医护人员的感染概率。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主任医师马利祥针对患者不同情况制定诊治方案,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刘政坚持“一人一团队、一人一方案”……他们不分中医西医,都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舍小家为大家,默默承受着与亲人的相思之苦

如果把“河北医师奖”获得者的事迹拍成电影,有一个镜头令人动容——

“妈妈,我在新闻里看到你了,我想你!”

“出发时,我看见你在拐角的地方抹眼泪了。”

2月4日,省医疗气功医院副院长陈玉娟驰援武汉。丈夫和18岁的女儿孙帼一为她送行时,陈玉娟大步流星进了机场,没有回头看一眼,但转过面前那个拐角时已是泪眼婆娑。

他们是真正的英雄,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抗疫期间承受着与亲人的相思之苦。

有这样一个“父亲”,新冠疫情伊始,孩子正在备战中考,但他一去就是40多天没有回家。他是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本部急诊科主任王澜涛。

有这样一个“女儿”,顾不上照顾84岁高龄、生活不能自理的老母亲,毅然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中。她是邢台市第二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魏蕴卿。

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用大爱托起了生命的方舟。(记者赵建)

(责编:陈思危、史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