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风云记》热播背后:探寻一代“口商”的家国大义

2020年07月27日11:04  来源:河北日报
 
原标题:探寻一代“口商”的家国大义

聚焦张库大道历史的大型年代传奇励志电视剧《塞上风云记》不久前在央视播出圆满收官。这部由河北省委宣传部、省广播电视局、张家口市委市政府等单位联合摄制的精彩电视剧一经推出,便得到各方关注和观众喜爱。据CSM实时收视数据显示,该剧自6月12日登陆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黄金强档以来,实时收视频频破1,并连续数次登上CSM实时收视TOP1;在爱奇艺、腾讯、优酷等网站同步播出时,豆瓣评分达到8.3分,获得大众和行业的双重认可。

一部年代大剧,为何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电视剧背后又有着哪些精彩的故事?

讲好“口商”故事

传承“口商”精神

《塞上风云记》是张家口市于2017年开始筹备的大型年代传奇励志电视剧,旨在艺术化再现张库大道的悠久历史、风土人情和繁华过往,全面展示张家口人民的人文风貌、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张库大道,百年繁华。这简单的八个字,却承载着无尽历史。

“拥有‘北方丝绸之路’之称的张库大道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连通着亚欧的大陆桥。”该剧出品人、总制片人王子囡说,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张库大道是一条从张家口出发,通往蒙古草原腹地城市——乌兰巴托(古称库伦),并延伸到俄罗斯恰克图的贸易运输线,全长1400多公里。张库大道历史悠久,始于明,盛于清,衰于民国,被誉为“草原丝绸之路”和“草原茶叶之路”,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在中国对外贸易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以及历史地位。

如何通过艺术的形式再现张库大道的历史,是摆在主创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更真实贴近历史,张家口市委市政府多次组织各方人士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相关工作,同时邀请国家广电总局、中央电视台、优秀影视剧制作单位负责人、专家学者等为该剧的创编提供严谨理性的历史咨询。而完整记录张库大道发展历程的张库大道历史博物馆,也为创作提供了客观详实的文献资料参考。

“基于对历史的了解,我在编辑剧本的时候,本着‘家国同构’‘打造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采用了史诗性叙事与个体性叙事相结合的方式,写出了个人的荣辱得失,家族的兴衰更替,时代的历史变迁,博大的家国情怀;更写出了张家口人民推崇道义、坚守底线,以及勇于担当的精神。”编剧刘雪飞说。

再现张垣历史

体味城市风俗

电视剧播出后,很多人都在问,剧中人物吕俊杰、孙鹊喜等是不是有真实的人物原型?

“其实这部剧的人物都是虚构的,但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当年张家口许多巨贾之家的生活经历,比如著名的茶商常家等。我们把传奇的人物和故事放在了真实的历史背景之下,比如甲午海战后剧中商会商人们对国家的捐助、吕俊杰参与京张铁路的修建、吕家资助长城抗战和帮助洋务运动等都是取材于真实的历史,加以艺术的改编。这样我们的人物和故事就有了真实鲜活的一面,也能有更加厚重的历史感。”刘雪飞谈到人物塑造时说,无论是主人公吕俊杰、孙鹊喜,还是孙绮云、裕大人、常三爷、王大娘等小人物都体现出张家口人民真实淳朴的一面。“我们想要折射出的就是‘口商’这一群体诚信、务实、包容、创新的美德,以及中国商人不畏艰难、以德报怨、忧国忧民、海纳百川的大局观。我们也想通过这些人物的塑造向观众传达我们想要倡导什么、批判什么、坚守什么。”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这部剧的创作过程中,还特别注入了张家口浓郁的地域风俗、特色地标,让观众特别是熟悉张家口历史的观众倍感亲切。张家口地标张北草原、赤城温泉、沽源天鹅湖;张家口特色产品剪纸、贡米、熏肉;还有张家口非物质文化遗产拜灯山、打铁花……让人久久不能忘记。“我们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以故事说风光,以风光说文化’,向观众展示张家口的文化内涵。”刘雪飞说。

还原历史风貌

创建影视之城

王子囡不仅想拍一部剧,更想建一座影视城。

拍剧就好好拍剧,怎么还要大搞土木工程?于公于私,王子囡都有说法。

一是张家口的人文风貌比较特殊,介于内蒙古与山西之间。尤其是一道大境门,更是成了隔开关内外的“人堑”,国内少有符合其气质的场景。

二是从影视人自身的敏锐度来说,王子囡对张家口有着深厚的感情。她既想拍一部反映张家口文化的剧,又想为张家口留下一块可以持续生产文艺作品的“沃土”。

只是,想法虽好,做起来实则颇费功夫。

想要建设一个影视基地,要有钱,更要有地。幸运的是,这一想法得到了张家口市的鼎力支持。于是,连同政府人员在内,主创团队踏上了“选地”之路。

“几乎走遍张家口各处,经过多地多次探寻、反复勘察,最终发现桥西区清河村的东沟很符合我们当初的构想,也符合我们戏中对外景地的各方面需求。巧合的是,桥西区的大境门历史上就是张库大道这条古商道的起点。桥西是张家口的发祥地,最后在桥西搭建影视城也就顺理成章了。”王子囡说。

选定了地址,还得抓紧时间建造,开机迫在眉睫。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影视城刚刚动土,剧组便踏上了内蒙古取景之路。民国剧不像都市剧,场景中的外景占有很大的比例,光靠后期绿幕终归欠妥。

于是,都向东将美术团队一分为三:一在内蒙古正蓝旗跟组,一在北京构景,一在张家口建造影视城。至于他自己,则三地轮流跑。

挖去了多余的山头,填平了沟沟壑壑,平整好了三万多平方米的土地,集齐四百多人的施工队伍黑白颠倒日夜抢工,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苦奋战,具有张家口地域特色的民国建筑群从无到有、陆续地呈现了出来……

如今,这座影视城被命名为清河影视基地,它与冬奥滑雪基地、草原天路一起构成了清河影视文旅景区的旅游圈。

“该剧对于张家口既是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也是一个鲜明的‘精神标签’。它的热播令张库大道这条历史悠久却沉寂百年的古商道重新迸发生机,是张家口市以优质影视剧为载体打造城市文化名片的成功案例,有利于助推影视产业发展、延长影视产业链条,对提升张家口的对外形象具有重要作用。”张家口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志刚说。(记者刘雅静 通讯员马海明)

(责编:陈思危、史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