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非遗文化+红色旅游进校园”金招牌

——井陉矿区文广体旅局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品牌经验

2020年07月15日18:04  来源:人民网-河北频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共同的财富和精神家园,为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唤起未成年人对民族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井陉矿区文广体旅局依托区内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擦亮“非遗文化+红色旅游进校园”工作品牌,积极开展“非遗文化少年行”等系列活动,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注入生机和活力。

“非遗”进校园 文化润心田

井陉矿区作为古井陉文化的发祥地和近现代工业文明的摇篮,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4项省级“非遗”项目、10项市级“非遗”项目、143项区级“非遗”项目。

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积极引导青少年热爱并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井陉矿区文广体旅局每年定期在全区16所中小学分批次举办“非遗文化少年行”“非遗进校园文化润童心”等主题活动,遴选社火、拉花、高粱秸秆编织等省市“非遗”项目,走进校园开展讲座、现场表演等活动,邀请青少年参与其中,让他们在“学中做,做中学”,体验本土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成为一项重要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品牌活动。

2019年9月,区文广体旅局邀请区文化馆高粱秸秆传承人赵润生走进横北中心小学等10所学校,开展了以“微型艺术秸秆工艺”为主题的活动,讲授高粱秸秆艺术,推广省级非遗项目高粱秸秆技艺,让学生了解秸秆工艺品制作过程,让未成年人深怀自豪之情、历史之责,切实保护好祖先留下来的珍贵财富,传承历史文化价值;2019年10月第三周,在矿区凤山中心小学开展了为期5天的“非遗进校园文化润童心”活动,活动围绕白彪红脸社火编排了鼓乐节目《传承》,让未成年人深深感触到文化遗产和民族文化的魅力。2019年12月,邀请区内沐艺文化艺术学校校长胡思思,先后在第一小学、凤山中心小学等6所学校开展了“扎染艺术”主题文化活动,进一步推广国家级“非遗”项目扎染,让学生了解扎染工艺品制作过程,让未成年人深怀自豪之情、历史之责,切实保护好祖先留下来的珍贵财富,传承历史文化价值。

同时,区文广体旅局还以市级“非遗”西王舍晋剧为依托,井陉矿区大力开展戏曲进校园专场演出和戏曲知识讲座,截至目前,累计开展专场演出和知识讲座200余场次,使青少年零距离感受传统戏曲的魅力;创建了一批以西王舍学校、第一小学为代表的戏曲特色学校和戏曲社团,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青少年近距离关注戏曲、体验戏曲、品味戏曲的鲜活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红色旅游”进校园 革命精神代代传

井陉矿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井陉矿区文广体旅局依托区域内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将“红色旅游”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深入挖掘区内红色旅游的文化内涵,结合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形式,通过寓教于乐、寓教于游的形式,引导和鼓励孩子们接受红色教育和红色精神的洗礼,让未成年人牢记自己肩上的责任,做一名新时代的好少年。

段家楼是井陉矿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承载了矿区百年发展史,是矿区红色旅游典型代表。段家楼群建筑规模宏大,设计科学,结构精巧,主要包括龙凤观日亭、小姐楼、葡萄长廊、总办大楼、公子楼、小偏楼、高级职员住宅区、煤师院、金银湖、地道等建筑和景观景点,较好的保存了历史的原貌,是石家庄地区最大的德式建筑群体,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工业旅游示范景区。解放战争时期,朱德总司令曾在段家楼下榻。

为使广大中小学生充分了解百年矿区的荣辱发展史,井陉矿区文广体旅局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开展“红色旅游进校园”活动。“线下”与教育局联合开展“我与段家楼有约”参观学习活动,全区16所中小学生分批次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段家楼建筑群,感受百年建筑的独特魅力和那一段峥嵘岁月的波澜壮阔。疫情期间,依托“钉钉”和班级微信群等“线上”网络平台,开展线上讲解参观活动,全区7000余名中小学生在家观看了段家楼整个景区风貌,聆听讲解员对段家楼百年变迁的详细讲解。

同时,井陉矿区文广体旅局还依托区内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万人坑纪念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旧址等红色旅游资源,在全区7000余名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线上+线下”参观学习活动120余次,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红色教育,传承好、弘扬好红色文化。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井陉矿区文广体旅局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弘扬传统文化和红色教育贯穿于校园教育教学全过程,进一步擦亮了“非遗文化+红色旅游进校园”金招牌,构建起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践课堂,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注入生机和活力。

(责编:祝龙超、史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