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要想谋一份工作太难了。”创业成功的张海忠一心想着为家乡做点贡献,他发现生产大豆制品的操作相对简单,许多残疾人可以胜任这样的工作,便创建赤城县斌赋食品生产有限公司,安排100多名残疾人就业,残疾人占全体员工数量的80%以上。
近年来,在东西部扶贫协作等精准扶贫政策支持下,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河北省爱心企业和市、县残疾人培训基地、就业基地,帮助更多残疾人走上脱贫致富幸福路。
贫困残疾人增收渠道窄、脱贫难度大、后续扶持难,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为此,张家口市残联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推动残疾人脱贫工作,扎实推进保居民就业等六个专项工作的落实。
政策出台保落实。张家口市残联等九部门出台了《张家口市关于发展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意见》,张家口市残联印发了《张家口市2020年残疾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鼓励扶持市、县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的通知》、《张家口市残疾人就业基地管理办法》、《张家口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办法》、《张家口市促进残疾人就业奖励补贴办法》(试行)、《张家口市残疾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障保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扶持保障性政策措施,为帮助残疾人稳就业和高质量脱贫奠定坚实基础。
多措并举稳就业。张家口市残联充分发挥扶残助残典型群体的带动力,使赤城县斌赋食品生产有限公司、张家口市塞北化工有限公司、张家口宣农生猪养殖股份有限公司等18个市级残疾人扶贫基地、6个辅助性就业机构、2个残疾人就业基地稳定安置300多名残疾人集中就业;通过税务机关征收和财政代扣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稳定安置700多名残疾人就业;投入120多万元扶持409名残疾人实现个体从业,15家企业为残疾人提供32个优质岗位;组织开展线上家电培训班,培训残疾人100人;截止5月底,城镇新增残疾人就业率58%,农村新增就业率65%,高校残疾毕业生就业率58%。
东西部协作结硕果。张家口市残联将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北京对口帮扶工作作为残疾人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统一安排部署、统一组织实施,成立了东西部扶贫协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市、县区残联积极主动加强与北京市、区残联对接,确保东西部协作和对口帮扶工作取得实效。去年以来,全市13个承接北京对口帮扶任务的县区共落实就业培训、康复服务、家庭无障碍改造等项目23个,争取帮扶资金1716.5万元,帮助全市2000多名肢体残疾人提高或补偿身体功能,3000多名城乡残疾人掌握农业生产技术或职业技能,为500多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了家庭无障碍改造,辐射带动6000多名残疾人及亲友受益,使项目县区的残疾人脱贫攻坚能力取得了较快发展。
残疾人服务工程保民生。为进一步提高贫困残疾人“幸福指数”,张家口市残联投入各类项目资金3500余万元,实施10项残疾人服务工程,使3万余名残疾人从中受益。其中为10485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和家庭医生签约;为12130名残疾人提供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为4140名残疾人提供就业培训;为2603名残疾人提供定期上门托养服务;为3946户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资助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家庭子女440人次;投入近30万元在全市开展20期残疾人惠残政策培训班,培训基层残疾人专职委员4500余人;在8个贫困县投入250万元扶持500户建档立卡残疾人家庭发展产业,投入30万元开展小额贷款贴息,解决贫困残疾人生产资金短缺问题;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工程惠及残疾人6582名。
去年以来,全市贫困残疾人由15669名减少至2260名,持证残疾人贫困发生率由11.7%下降到1.6%。全市有60262名重度残疾人享受基本医疗保险,57100名残疾人享受基本养老保险,4636名残疾人纳入特困供养范围,2106户残疾人申请到保障性住房,139户残疾人获得廉租住房租赁补贴,为71323人发放生活补贴66元/月,53590人发放重度护理补贴60元/月。投入150万元为全市13.3万持证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综合保障保险,已报送保险公司理赔135起,结案理赔133.5万元。目前,全市各级残联正在对贫困残疾人摸排建立台账,因户因人施策制定帮扶计划,确保6月底前全部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