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特别策划《致敬劳动者·记录美的瞬间》系列报道之三:

【劳动之美】印超:自主研发新设备让企业告别“买买买”

杨文娟

2020年05月03日08:11  来源:人民网-河北频道
 

【编者按】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河北又有一批个人获得河北大工匠和河北工匠的称号,这是对劳动者工作的肯定和褒奖。

为进一步弘扬工匠精神,人民网河北频道推出五一特别策划《致敬劳动者·记录美的瞬间》系列报道,用文字讲述劳动者的故事,用镜头记录劳动者的最美瞬间,共同唱响这首催人奋进的劳动者之歌。

今年31岁的印超,是河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电气自动化工程师,也是2020年河北大工匠中最年轻的一位。他掌握工业视觉、机器人架构及应用、PLC编程、人机界面组态、伺服系统、总线通讯等多项技术,工作期间通过自主研发机械设备,让企业逐渐告别“买买买”的时代。

瞬间:驯服“洋设备”解企业燃眉之急

印超正在调试工业机器人。

目前,正值企业复工复产期。几天前,印超所在公司的一台瑞士原装机械手设备突然“罢工”了。

据了解,机械手存储异常造成原点丢失,需要重新标定零点和工件坐标系,才能正常运转。但由于设备标定精度要求较高,且现场标定空间与外围设备存在严重干涉,不能使用常规标定方法。如果去找专业厂家,报价4000元,且在疫情期间,专业技术人员不方便进厂调试。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公司的技术主力,印超义不容辞地接受了任务。作为问题机械手设备的“主治医生”,他查阅了大量的全英文技术手册,经过几番尝试,确定直接标定和辅助计算相结合的方案,很快完成了机械手的数据恢复。经测试误差极小,完全能满足设备精度要求。

据介绍,以前该公司的设备大保养也需由设备厂家完成,单次保养费用就在2万元以上。现在,自主购买保养备件,培训维保人员,相较厂家,保养效果相同,单次保养成本只有6000元左右。印超不但驯服了“洋设备”,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还结束了由设备厂家派人调式、维护机械手的历史。

缘起:自主搞研发 助企业告别“买买买”

对于电机行业的发展,印超有自己的认识:市场上的订单以小批量、多品种为主,制造过程中机器切换频繁,电机行业自动化水平较低,还以人工粗放型生产为主。近两年,电机行业开始进入升级阶段,电气自动化成为发展趋势,但现在大部分电机企业的机械设备都是“买买买”,这样后期机械设备的调试、维护、保养等系列问题会增加企业成本。

“作为一名电气自动化工程师,我的目标和主攻方向不仅仅是维护、调试购买的机械设备,而是根据生产需求自主研发机械设备,让职工从重复的繁重工作中解脱出来,降低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用工成本,提升企业效益。”

 

印超正在工作中。

企业复工复产后,印超对车间进行了自动化规划、布局整改,根据生产实际收集具体自动化项目,规划一批、分步执行一批。

其中,绕线是制作电机的一道关键工序,原来由人工完成,由于人手用力不均,时而伴有抖动,容易造成线圈松紧不一,影响产品质量,而且一个人负责一台工作站,工作效率低。

经过印超的规划设计,绕线机自动化改造设备定位精准度可达到毫米级,还可根据实际工作自主进行更改、添加新功能,使人工从绕圈这样重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实现一个人负责多台工作站,实用性强,生产效率提高。

“购买一台这样的设备大概需要四、五十万元,而自主研发只要三、四万元。现在设计方案已经出来了,采购完零件就可安装使用啦。”印超高兴地说。

纵深:填补行业空白 创新路上不停

参加河北大工匠工业机器人项目比赛。

“要努力做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劳动者。”这是印超对自己提出的希望和要求。这条道路上充满各种挑战,一项历时一年时间完成研发的自助设备就印证了这一过程。

2018年,印超在另一家企业负责电力客车整体制造工作。“客车的框架是由很多片件焊接而成,客车制造行业的车架生产由于产品种类繁多、切换频繁,没有批量生产,主要是通过人工手动焊接,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印超回忆说,当时几百斤重的片件需要职工手动翻转焊接,整车焊接完成后,基本都会出现变形的问题。为此,公司决定研发一款数控焊接工作站解决这些问题。

“做研发的那段时间,有点走火入魔了,凌晨一点多,脑海里突然闪现一个想法,就赶紧从床上爬起来,记到电脑上,生怕忘了……”印超说,工作站验证阶段正值炎炎夏季,“由于工作站需要遮光工作,整个验证阶段只能在一个封闭环境中进行。只要机器运转开,里面温度就能达到30多度。进去10分钟,衣服就湿透了。由于焊接时出现的烟在封闭空间无法排出,还患上了鼻炎。”

最终,数控焊接工作站历经一年终于研发成功。“原来焊接一个片件需要7个人40分钟完成,数控焊接工作站投入使用后,只需要1个人10分钟就能完成。”印超自豪地说,该设备还填补了我国客车制造行业全承载车架自动焊接加工空白,获得发明专利及实用专利。

据统计,截至目前,他已累计获得发明、创新专利10余项,为公司增效做出巨大贡献。

凭借过硬的技能,他还成为比赛达人,并屡屡获奖:2017·第二届全国机器人应用大赛获河北赛区团体二等奖、个人二等奖,国家级三等奖;2019·第二届全国机器人应用大赛获河北赛区团体二等奖、个人一等奖,国家级三等奖;大国工匠河北省赛区工业机器人应用项目一等奖……越努力,越幸运。正如印超微信的个性签名,他现在仍然“自主研发”的道路上不懈努力,一路前行。 

(责编:陈思危、史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