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

江岸方舱医院笑声多了

2020年03月08日10:30  来源:人民网-河北频道
 

时间:2020年3月6日

地点:武汉市江岸区方舱医院

记录人:保定市徐水区宝石花东方医院急诊科主任 周国庆

今天是3月6日,还差三天,来武汉就一个月了。这周治愈出院的患者越来越多,出现了很多空床。原来每天几十号人入住方舱,现在是每天出去二三十号人,进来的只有五六名确诊患者。半个方舱的床位空了下来,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病人越来越少,我们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也大为减轻。以前每天例行巡查一遍要4个多小时,现在只要一个多小时就可以完成,而且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调整的更精细。江岸方舱医院接收的是确诊轻症患者,除了每天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基本治疗、核酸标本采集等工作外,还有最重要的是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方舱里年轻患者占了大多数,他们对网络熟悉,经常看新闻,了解防疫情况和新冠肺炎知识,态度积极,自身情绪和普通话都比较好,和他们交流基本没有障碍,比较顺畅。

年龄大一点的交流比较困难,尤其是方言的困扰。开始我们用纸笔交流,不过后来我们也学会了一些方言:“条子”是身体、“豆里”是里面、“苕吃哈涨”是猛吃很多东西、“称透”是整洁、“三不只”是偶尔的意思。我有时候用一两句方言和他们交谈,双方都“言谈甚欢”,常常引来一片笑声。

方舱的工作有汗水,更伴着感动。新入院的小伙子担心传染医护人员,总是刻意和我们保持距离,不让和他过于靠近。病情逐渐好转的大哥信誓旦旦地说“等疫情结束了,我带你们去看长江大桥,去登黄鹤楼”。即将出院的大爷激动地说,“我要回家了,你们却在这有家不能回,这么远跑过来帮助我们武汉,真的不知道说什么感激的话才好。”还有玩抖音的年轻人,像战地记者一样记录着我们每日的工作,在他们的手机里能找到我们忙碌的身影。

一些年轻人,他们忘记了自己是患者,总是在我们身边,看看有什么能帮助分担。与其说我们在战斗,不如说是共同战斗,彼此守护。整个医疗团队跟患者之间关系也更加和谐,看到病人病情好转时,我觉得所有的累都是值得的,战胜疫情的信心更足了。在这场疫情面前,我深深感到,方舱里的每个人不管自己多么渺小,却都在释放最大的能量去鼓励、去帮助、去温暖他人,大家像患难与共的一家人一样。

“谢谢”是我在这儿听到最多的话。不是表面上的礼节,它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印象最深刻的是经常接送我们去方舱的武汉通勤车司机,他经常问我们对这里的饭菜习惯不,叮嘱我们要注意休息保护好自己。下车时,我对他说了声“谢谢”,他却动情地说:“我应该谢谢你们才是,你们离开父母家人从河北来支援我们,完全不顾自己的安危......”说着说着,他眼眶湿润了。

“一切都会好起来,胜利的曙光不远了,我们一起努力!”我坚定地说。(祝龙超、刘柯旋整理,图由受访者提供)

(责编:祝龙超、史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