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表演艺术家袁忠海在正定常山书会表演京东大鼓《送女上大学》。(本报资料片)河北日报记者 曹 铮摄
2月13日晚,著名京东大鼓表演艺术家袁忠海通过“石门曲艺”微信群给广大曲艺从业者上了一堂公开课,讲述《送女上大学》的演唱技巧。各地曲艺人在群里踊跃提问,“课堂”互动气氛热烈。一堂线上课,折射出曲艺艺术在传播途径拓展上做出的积极努力。当下,随着文化和娱乐日渐多元化,曾经是大众娱乐主力军的曲艺逐渐步入边缘地带,很多曲艺曲种因面临创新乏力、人才短缺等问题而陷入生存困境。如何破解这些难题,让传统曲艺薪火相传,成为业界关注的话题。
守住曲艺“活态”传承发展根脉
曲艺通过“口语说唱”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是亲近百姓的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传扬家国故事的优秀载体,在传承和发展遇到挑战的当下,曲艺如何焕发新活力?
去年9月,文化和旅游部出台《曲艺传承发展计划》,对曲艺门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予以专项部署,明确提出,要坚持整体性保护的理念,从维护曲艺生态、培育曲艺受众等方面促进这一活态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有学者指出,作为表演艺术的曲艺保护若要“活态”传承,必须要有日常演出。而日常的演出则以传承人群为核心,同时要以舞台场所为载体、以观众群体为依托、以不断推出优秀节目为重点。
我省曲艺界业内人士表示,只有将《曲艺传承发展计划》落到实处,真正守住曲艺的根脉,才能对曲艺的传承带来良性影响,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为了让《曲艺传承发展计划》落地有声,1月初,我省非遗曲艺传承发展阵地——常山书会在正定揭牌。“河北省说书的艺人非常多,鞍山市曲艺团里就有30多位说书演员来自河北。河北曲艺人才众多,应该建立一个切磋技艺的平台。”参加揭牌仪式的中国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表示,河北作为曲艺大省,需要更多平台,助力艺术家守住传承发展根脉。
如今,每到周末,常山书会都会安排曲艺演出。京东大鼓、西河大鼓、相声等节目轮番登台献艺。“曲艺艺术各门类既有相似,又有差异,在这里,大家可以通过跨界交流,寻找共通点,守住曲艺文化的根。”我省青年曲艺家、京东大鼓演员郝少宝说。
创新求变激发传统曲艺活力
“新时代开启了新的艺术模式,河北曲艺人要顺应发展,利用自身优势、社会优势,从微小处一点一滴做起,创新求变,为河北曲艺事业的复兴发展积累力量。”1月19日省曲协主办的新文艺群体培训班上,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袁冀民如是说。
深耕本土,才能汲取艺术养分;反映时代,才能获得观众共鸣。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题材、社会热点、日常生活事件等为当代曲艺创作注入了生机。
“咱们玉珠办事认真,从来不含糊,她是研究生毕业搞建筑,在新区规划处业务最娴熟……”西河大鼓演员王凤仙创作演出的《天上掉下个好媳妇儿》,塑造了两个奋斗在雄安新区建设一线的年轻人形象,体现普通工作者对雄安新区建设作出的努力和贡献。该节目曾多次在雄安新区演出,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王凤仙认为,正是因为作品跟生活息息相关,极大地拉近了传统曲艺与群众的距离,才能够受到老百姓的喜爱和点赞。
聚焦网络新词、展示城市变化……曲艺创作越来越关注现实,演员年轻化趋势也逐渐明显。原创新作品相声《语言杂谈》、评书《话说涿州》、乐亭大鼓《回报》等深受观众喜爱。与几年前相比,我省曲艺传承氛围越来越好,人们逐渐看到了传统曲艺传承发展的新希望。
不断进行着创新求变的不仅是作品,还有吸引年轻受众参与的活动。2019年9月,张家口市首届大学生曲艺大赛在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举行。学生们的表演虽然有些青涩,但个个神采飞扬,包袱不断,让台下评委老师和同学们不时开怀大笑。这台以学子们为主角的大赛让人看到曲艺新生力量的成长,也开启了一条全新的曲艺发展之路,让在校大学生感受曲艺的魅力,留下艺术的火种。
专业人才和年轻观众都需要重点培养
表演人才的流失、创作人才的断档,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曲艺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培养更多年轻的曲艺人才,成为重中之重。
“十个学曲艺的人,能有一两个学创作就不错了。”说起曲艺人才培养现状,我省曲艺表演老艺术家常志对创作人才的匮乏忧心忡忡。曲艺创作人才尤其是剧本创作和音乐设计人才的培养,专业性很高,需要系统学习相关曲艺理论和历史知识,进行必要的创作训练和实践。遗憾的是,如今的创作人员大多数是个人爱好或工作需要转向而来,较少接受全面系统的专业培训。
曲艺的传承保护要想走向专业、深入,需要理论和人才培养机制的支撑。为此,2019年4月,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2019年河北省曲艺非遗传承人群研培班在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开班。为期一个月的培训,着重从非遗保护、曲艺传承、技艺提升等方面对学员进行了专业、系统培训。
“一个艺术门类的历久弥新,不仅需要好演员、好作品,还需要好观众。”袁冀民表示,近年来,石家庄、保定、张家口、沧州等地努力生长的曲艺小剧场吸引了相当数量的年轻观众。如今,文化消费市场日益活跃,观众的文化消费需求也在升级换代。在这个过程中,不应忽视了对年轻观众的培养。
“2015年1月,我们在沧州创办天乐祥曲艺社。2016年又创办天乐祥口才曲艺学校,目前已经跟沧州市的两所学校进行合作,让曲艺演员走进校园,教授孩子们曲艺表演。”沧州市曲艺家协会主席郎向阳说,通过走进校园的方式,让孩子们从小培养对曲艺的兴趣和爱好,既能够扩大曲艺传播,也有利于培养新生代观众。(记者曹铮 实习生臧雅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