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患者病例“清零”的背后

——记保定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团队

2020年03月01日09:07  来源:河北日报
 
原标题:确诊患者病例“清零”的背后

  2月25日,32名确诊患者全部出院,保定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团队合影留念。 记者 寇国莹摄

  “你们是最美的白衣天使!”2月25日上午,治愈出院的曹女士向医护人员发出了由衷的赞美。当天,随着第十三批2例新冠肺炎患者正式出院,保定市32名确诊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实现确诊患者病例“清零”,医护人员零感染。

  “一个多月来,我们与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不仅检验了医技水平,更展现出医护团队成员的奉献和智慧担当。”保定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樊峰萍眼圈湿润,心情激动。自1月23日接治首例确诊患者以来,她和专家团队始终战斗在一线,经历了许多紧张奋战的不眠之夜,也享受着爬坡过坎后的成功喜悦。

  早用药早干预,就是对病人负责!

  1月23日,全市首例确诊患者计先生入院,体温最高到39℃。

  疫情就是命令。保定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团队闻令而动,却不得不面对一个挑战——没有特效药、没有新冠肺炎治疗经验。

  “要主动出击,不做被动防守,才能阻止轻症向重症、重症向危重症转变。”呼吸科专家、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副院长樊峰萍拥有“非典”、H7N9、H1N1等重大疫情的救治经验,在关键时刻,她的态度很坚决:“立即用药,减轻患者肺部渗出。”

  在抗病毒、抗感染等药物的合力作用下,1月25日,计先生体温降到37℃。紧接着,入院后的第二次CT显示,双肺炎症没有增加——病情稳定住了。

  “早用中草药、早用抗病毒药、早用激素,加强营养支持,是战胜病魔的法宝。”樊峰萍说,32例患者中,重症患者3例,危重症患者1例,但死亡率为零,关键就在于专家团队将治疗关口前移,早用药早干预,进行个性化精准施治,为患者治愈赢得了时间。

  樊峰萍说,由于没有特效药,每一个治疗的关键节点,都可能走到与结果完全相反的岔路,只有作出最准确及时的判断和决定,才能令危重症、重症患者的病情好转。

  74岁的郑女士是保定市唯一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基础病多、心律不齐、血象波动大。“高龄、基础病严重、病情进展快,这位患者几乎集合了所有危重患者的不利条件。”樊峰萍说,在省救治专家的指导下,专家组集合了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重症患者救治力量,协同研判,精准决策,把握住了每一个治疗关口,蹚过了一个又一个雷阵,终于将郑女士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慢郎中”变身“急先锋”

  2月3日上午,在保定市人民医院远程会诊中心,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全部到位,严阵以待。

  “患者嗓子疼,痰中带血,还有发憋气短症状。”隔离病区内的主治医生向专家组报告患者蔡先生的最新病情。

  “视频连线病房,看一下患者舌苔。”专家团队中医组组长牛建海当机立断。他说,中医的特点在于辨证施治,患者体质不同,所表现的症状也不尽相同,在治疗中就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采用“一人一时一法一方”。

  “舌质暗红、舌苔黄腻,是典型的湿热蕴肺、血热旺行的症状。”根据蔡先生的病情变化,专家组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改之以清热燥湿、凉血止血方药。服药次日,蔡先生发憋气短明显好转,痰中血丝也不见了。

  “中医药能够起到尽快缓解咳、喘、乏力、发热等症状的作用,在调理胃肠道、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等方面有显著成效。”牛建海说,临床效果证明,中医辨证施治在新冠肺炎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慢郎中”变身为“急先锋”。

  医患同心,才能合力战胜病毒!

  1月24日,得知确诊的消息后,刁女士当着儿子的面哭了起来:“我怎么会得这样的病,还能不能治好?我的儿子可咋办?”“你们别走了,陪我聊聊天行不行?”

  看到刁女士紧张、恐慌,茶不思饭不想,保定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主任李淑玲非常着急。怎样才能方便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况?她想出一个办法——建微信群,把4名医生、5名护士还有刁女士拉到群中,母子俩在治疗和生活上有什么问题和需要,都能在微信群中得到解决。

  有一天深夜,刁女士在微信群里说:“终于有点胃口了,你们能不能多给买点水果?”正巧被护士李妍看到,立即回复:“放心,马上解决!”

  第二天一早,刁女士的病房就多了一兜砂糖橘和火龙果。在医生护士的悉心关心照顾和心理专家的指导下,刁女士建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很快痊愈出院。

  郑女士在危重期间,生活不能自理。医护人员24小时床旁守护,不怕脏不怕累,给她喂水喂饭、端屎端尿,帮她树立治愈的信心。

  “在病房内外,医患之间充分信任、相互合作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为战胜病魔注入了正能量。”樊峰萍说,在和疫情斗争的一个多月里,科学救治与人文关怀并行,医护人员与患者同心协力,谱写出战胜疫情的和谐温暖篇章。(记者 寇国莹)

(责编:陈思危、史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