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无人机拍摄的阜平县龙泉关镇一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资料片)记者 赵海江摄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围绕民生工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作出一系列部署,提出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对特殊贫困人口兜底保障,确保完成剩余3.4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
“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在治理污染、修复生态中加快营造良好人居环境。”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精准发力,持续实施20项民心工程,用心用情用力办好群众得实惠的好事实事。”
……
政府工作报告中一条条关于民生的安排部署,勾勒出一幅清晰的2020年河北民生建设蓝图。
确保完成剩余3.4万贫困人口脱贫攻坚任务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2019年,河北省扶贫脱贫成效显著。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收官之年,如何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
报告提出,要一鼓作气、乘势而上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9年,河北省举全省之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体来看,“两不愁”已经基本解决,“三保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对此,报告提出,要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在巩固“两不愁”基础上,着力做好“三保障”工作。这是报告对决胜脱贫攻坚作出的具体要求,也是对贫困群众实实在在的承诺。
“对特殊贫困人口兜底保障,确保完成剩余3.4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报告明确提出了今年的脱贫攻坚目标。
提升内生动力,深化产业、就业、科技扶贫,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的长久之计。
报告提出,今年,要深化产业、就业、科技、教育和健康扶贫。
对于“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区,易地扶贫搬迁是实现精准脱贫的有效途径。2019年,河北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任务提前完成,30.2万名贫困群众搬出穷窝窝,过上了好日子。
搬迁是手段,稳定脱贫才是目的。易地搬迁后,老百姓如何实现稳定脱贫?
报告提出,要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全面完成1073个“空心村”治理任务。
在发挥政府作用的同时,决胜脱贫攻坚还要凝聚更多企业力量。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河北省动员11182家企业和社会组织结对帮扶1.64万个行政村,投入资金57.9亿元,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与企业(商会)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
根据报告要求,今年,河北省将继续凝聚企业力量,推动“千企帮千村”结对帮扶全覆盖。
“四个不摘”,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脱贫攻坚任务的新提法。“四个不摘”指的是,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经过多年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决胜阶段,脱贫攻坚也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但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脱贫攻坚是一场持久战,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的摘帽,并不代表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在此背景下,‘四个不摘’体现了扶贫脱贫政策的持续性,对防止返贫、实现高质量脱贫有重大意义。”专家认为。
基于此,报告提出,要坚持“四个不摘”,巩固脱贫成效,强化工作责任,完善长效机制,坚决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2019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生态优先,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美丽河北的生态底色日渐亮丽。
新的一年里,河北省如何持续做好生态环境治理工作?
报告提出,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在治理污染、修复生态中加快营造良好人居环境。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聚焦突出问题。大气环境,是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治理大气污染任务艰巨。
为此,报告提出,打赢蓝天保卫战。具体来说,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推进重点污染企业退城搬迁,加快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深化燃煤锅炉、扬尘、机动车、挥发性有机物等专项整治,持续加力治理“散乱污”企业。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是大气环境治理的治本之策。去年以来,河北省以严格的环保、能耗、安全等标准倒逼结构调整。截至2019年11月底,全省PM2.5平均浓度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8%,其中5至9月份连续5个月PM2.5平均浓度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创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好水平。
打赢蓝天保卫战,要严格环境监管执法,但又不能“一刀切”。对此,报告提出,落实应急减排差异化定量管控,多排多限、少排少限、不排不限,不搞“一刀切”。
水是生命之源。营造良好人居环境,水环境治理同样不可忽视。报告提出,打好碧水保卫战,要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加强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编制重点河流、湖库、湿地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土壤质量状况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生态安全和百姓生活,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防治工作迫在眉睫。围绕打好净土保卫战,报告提出,深化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深入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严厉打击非法转移、处置和倾倒危险废物,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
生态环境治理要标本兼治。修复生态环境,使其与经济协调发展,是治本重要任务。为此,报告提出,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修复。完成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加强衡水湖、大运河河北段综合整治。压减地下水超采量6.6亿立方米。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完成营造林800万亩,坝上退耕还草180万亩,打造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增进民生福祉,办好惠民实事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就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精准发力,持续实施20项民心工程,用心用情用力办好群众得实惠的好事实事。
报告对今年河北省就业、教育、社保、安全等有关民生福祉的各方面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报告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把稳就业作为重中之重,推进就业促进工程,抓好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85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社保是民生之依。报告提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实现省级统收统支。稳步推进低保城乡统筹,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推行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建设养老服务体系,新建扩建一批城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培育星级养老机构300家。
居住环境和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息息相关。报告提出,优化居住环境。因城施策,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实施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加强电梯、管网、消防、停车场等配套建设,改造城中村192个、城市老旧小区1369个。加大城市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力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寄托着千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报告提出,提升教育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具体来说,要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新改扩建300所公办幼儿园。实施城镇义务教育扩容增位工程,新改扩建城镇义务教育学校校舍40万平方米。有效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规范和支持民办教育发展。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就加快健康河北建设,报告提出,要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加强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防控,开展免费婚检、孕检,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大全科、儿科医生培养力度,提高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样化医疗服务。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快中医药强省建设。
此外,河北省还将统筹推进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1700处,全省室内滑冰场(馆)达到200个。
文化旅游是挖掘地方文化、完善旅游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程,着力打造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加快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和太子城、中山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做好雄安新区和正定古城等文物保护。推进“文化+旅游”“生态+旅游”,打造精品线路,办好省市旅发大会,国家级、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达到15个,旅游业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
生命高于一切,安全重于泰山。报告提出,推进平安河北建设。
报告还提出,加强国防动员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强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做好民族宗教、新闻出版广电、外事侨务、人防海防、气象地震、援藏援疆、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记者 王思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