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點亮不滅的燭光

——追記平鄉縣第二中學校長王贊嶺

2020年06月22日09:10  來源:河北日報
 
原標題:用生命點亮不滅的燭光

王贊嶺。(資料片)平鄉縣教育局供圖

校園裡的鮮花開了,他卻再也看不到了。

孩子們的讀書聲又響起來了,他卻再也聽不到了。

6月3日凌晨,平鄉縣第二中學校長王贊嶺因癌症晚期離世,年僅54歲。

身患癌症22年來,他一邊以頑強的意志和病魔作斗爭,一邊帶病堅持工作,先后帶出兩所高質量中學,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親友、同事,還有遠道而來的家長、學生,自發站在道路兩側,揮淚送行。網絡上,數萬名網友追思、悼念,為他點亮燭光。

情洒校園,為教育耗盡心力

1986年,王贊嶺走上講台,成了一名中學物理老師。34年來,他始終奮戰在教學一線,起早貪黑、精益求精,是同事們眼裡的“工作狂人”。

1999年,王贊嶺確診患有小細胞肺癌。做完手術,在家休養期間,隻要沒事兒,他就往學校跑。王贊嶺說:“人活著,就要干事兒,這樣心裡才踏實。”

縣教育局副局長許慶衛與王贊嶺共事多年。在他看來,王贊嶺身上有一股超乎常人的執著和韌性,特別是患癌之后,他對教學更積極、更認真,較之以前更忙碌。

2005年,王贊嶺主動請纓去縣益華中學(縣第四中學前身)工作。縣教育局領導和很多同事擔心他的身體,他卻說自己沒問題。他帶領這所瀕臨關門的學校,一路前行,連續8年在全縣中考中名列首位。

2013年,縣第二中學剛剛重組,王贊嶺再一次主動請纓。很多親友勸他“收”著點,差不多就行了。他回答:“活一天,干一天﹔干一天,少一天。如果哪天我倒了,就想干也干不了啦!”

一點一滴,從零開始。“把新學校辦好,我有這個自信!”王贊嶺說得動情,“平鄉窮,家長們掙點兒錢不容易。把孩子們送到別的縣市或私立學校,負擔不輕。我就想給咱平鄉人在家門口辦一所好初中。”

開放辦學,探索強校新路

“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王贊嶺將這句話懸挂在辦公室,時時警醒自己。

校領導和幾位骨干科室主任,都集中在一間辦公室。王贊嶺的座位在一個角落。一台電腦、一台打印機和書籍、文件,把辦公桌擺得滿滿當當。

“王校長讓我們在一起辦公,就是要提高效率。誰有啥想法,能隨時交流。”縣第二中學副校長朱普說,王校長脾氣直,批評人不講情面,但都因為工作,生活中他很平易近人。

每天,王贊嶺騎著車子早早地來到學校。副校長宋改鋒記得,有一次,王校長在路上摔倒,頭上受傷,流血不止。但他沒去醫院,而是趕到學校,把工作布置好了,才被副校長們硬推著去醫務室做了包扎。

每晚,王贊嶺都要和老師們一起查宿舍。他拿著手電,從一樓到六樓,一直走在前面。

“領導帶頭做事,就能得到老師們的認可,因為大家都有同樣的願望,那就是讓學校越來越好。”王贊嶺說。

2015年,王贊嶺在一次培訓中接觸到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張東嬌和廣渠門中學校長吳甡,與他們的教育理念產生共鳴。兩個月的時間裡,每天一條短信,在無數次“軟磨硬泡”后,被王贊嶺的“執拗勁兒”感動的張東嬌,受邀來平鄉考察,最終幫助確定了以文化引領學校發展的思路。

王贊嶺提出“齊賢教育”的辦學理念,將打造賢達之師,培養“尚志、勤學、篤行”的優秀學子作為教育目標,開始對學校進行改造。

學校建立了24小時校長帶班值班制度,設置服務大廳全天為師生服務﹔實行了校長指導下的年級組和備課組網狀管理﹔學校實現了文明就餐,無聲就寢﹔實行了小紅帽值周,實現自主管理……

抓住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機遇,王贊嶺多方奔走,縣第二中學成為北京廣渠門中學教育集團理事會成員校。與北京市房山區良鄉五中結為對標合作學校,學校已有13批120余人次走進京城。良鄉五中的教師也送課到校,和教師開展同課異構、互聽互評課堂。

王贊嶺還推動清華大學支教活動落地平鄉,至今已有18期180人次來這裡支教,“清華大學的支教老師與我們的學生面對面交流,讓孩子們有了追逐的夢想。”

“隻有不斷學習,才能讓自己與時代合拍。”王贊嶺把教學心得與老師們傾心交流,並為他們提供盡可能多、盡可能高的平台,讓老師們汲取豐富營養。

燭光不滅,用生命詮釋師德

2019年12月,平鄉縣教育局決定組建二中教育集團,涵蓋二中、四中、七中、油召中學,王贊嶺擔任集團理事長。

“去年10月份,爸爸就查出脾臟長了腫瘤,但一直沒給旁人說。”王贊嶺兒媳婦閆麗佳提到,“爸爸決定做手術前,在學校連開了3天會,說要把集團發展綱領敲定了,才能去醫院。”

癌細胞擴散轉移,王贊嶺知道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刀口疼、骨頭疼,每天要吃止疼片。全家都來做思想工作,不讓他上班,可他就是不聽。”陳書娟一談起愛人,就止不住落淚,“贊嶺說,‘我就會搞教育,去學校,一忙,就不疼了’……”

王贊嶺不止一次和醫生說:“我不怕吃藥,給我最大的藥量,我得趕緊好。我有好多事沒干完。”

5月4日,王贊嶺術后轉院到邢台市人民醫院。他每天用手機、微信關注著學校的疫情防控、復學復課等工作,第一時間對工作進行安排。他拒絕學校派人來看望,擔心影響學校工作。

王贊嶺還讓兒子買了兩台制氧機,一台放在家裡,一台放在辦公室。他懇求醫生,等身體稍微好點兒就讓他回家,家裡和學校都有制氧機,這樣就不擔心呼吸不通暢的問題了。

有個初二的學生叫小豪(化名),是王贊嶺的“幫扶對象”——凡是讓老師頭疼、上火的學生,王贊嶺就會“招募”到自己名下,做思想工作,開小灶,成為他的“記名弟子”。疫情期間,小豪上網課不認真學習,王贊嶺聽說后,讓家長領著小豪來醫院找他。

那天,王贊嶺堅持從病床下來,坐到小板凳上,背靠著床,讓小豪也坐在小板凳上,兩人面對面交流,一個半小時內,他吐了六次血。小豪感動得哇哇哭,說以后一定好好學。王贊嶺臉上露出微笑,和小豪用手指拉勾。

王贊嶺去世前一天,平鄉縣教育局局長焦玉峰到醫院看望他。兩人推心置腹,聊了兩個多小時。焦玉峰准備起身離開時,王贊嶺眼含熱淚:“我得把病治好,爭取再活兩年,我有信心把二中教育集團辦好!”

罹患癌症以來,他不知疲倦地往前奔,肺部切掉了2/3,心臟裝了起搏器,還在學校暈倒過兩次,“現在,他終於能好好睡一覺了……”陳書娟拭著眼淚。

“學校召開疫情防控視頻會議時,我們還在鏡頭裡看到他的笑臉。”王贊嶺校長逝世的消息傳來,縣第二中學教師甄艷紅和同事在辦公室抱頭痛哭。逝世一周后,還有老師給王贊嶺發微信,“就覺得他沒走……”

燭光不滅,精神永駐。日前,平鄉縣委作出決定,在全縣黨員干部中開展向王贊嶺同志學習活動。(記者邢雲)

(責編:陳思危、史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