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樣長大——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學三位優秀學生書寫成長感言

2020年06月04日10:53  來源:人民網-河北頻道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少年班”公布錄取名單,河北省有13名初中生金榜題名,其中2人來自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學。他們將跳過中考、高考和研究生考試,通過9年連讀直接獲得碩士學位,而7年來四十中學已有7名同學考取西安交大少年班。

王思元出版了第二部小說《位移》。

今年,年僅15歲的初三學生王思元出版了她的第二部小說《位移》,4月到5月短短一個月的時間,省市多家媒體進行相關報道14次,這部小說的音頻也以連載形式在河北生活廣播頻道進行了播出。

我們在羨慕的同時是不是更想了解一下優秀的孩子是怎麼成長的?那就一同來聆聽這三個孩子的成長感言吧。

大家好,我們是四十中學初三年級的王梓涵、王擇端和王思元,很幸運,我們有的入選了西安交大少年班,有的出版了兩本小說。在這裡真誠地感謝學校對我們的培養。

有人問,你們的初中是怎麼度過的?我們感覺初中生活是在“快樂”中度過的。

王擇端參加市憲法知識競賽獲獎。

首先要說的是我們的班級生活。有一句話在我們的班級廣為流傳,那就是“班級是我家,張總(仇總)是我媽”。張總、仇總指的是我們1703班、1706班班主任張小昀老師和仇素敏老師,她們兩位永遠都是那麼快樂、幽默、從容、民主,三年來,班級事務大到學校活動、班干部競選,小到衛生、跑操,她們都是聽取同學們的意見,考慮同學們的方案。漸漸地,我們養成了遇事多思考,聽取大家的意見的習慣。

再來說說我們的學習。常聽人說中學上課單調,學習就是刷題,我們感受到的卻是“好玩”。無論是張老師的數學課、仇老師的語文課,還是馬老師的物理課,都是那麼有趣。老師們特別善於從生活現象出發,把實際問題轉變成我們要思考和探討的知識。商場搞活動,到底如何購買才能最省錢?家裡的自來水管為什麼都是圓柱體,而不是棱柱?你家的“寶島”為什麼追不上他家的“寶萊”?今天運動會剛結束,語文作業就是為校運會寫一則新聞﹔要開展某項活動了,每個組提交一份活動方案……無窮無盡的問題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去思考、去解決。每一個學科的知識和技能就這樣在思考中、活動中被我們揭秘和掌握。

王梓涵在學校開門紅大會作為學生代表發言。

同樣好玩的還有學校各種社團和活動。喜歡乒乓球的,每個課間都可以打兩板﹔喜歡木工的,綜合實踐課可以動手體驗﹔喜歡足球的,每學期都可以參加班級聯賽,女生也要上場﹔還有擊劍、棒壘球、旱地冰球,這麼多社團總有一款適合你。有的人比較文藝范,沒關系,書法、戲曲是必修課﹔相聲、播音主持也有社團。不論你喜歡什麼,你永遠不缺乏志同道合的朋友。

學校有必修的閱覽課,語文教學中還安排了閱讀課,圖書館全天候開放,樓道有圖書角,教室有藏書600余冊的圖書架和報刊借閱架……閱讀實在太方便。“有書可看,有活動要實踐,有問題要鑽研,干啥非要讓學生去刷題呢?”這幾乎是我們老師們的共識,這樣的共識,我們喜歡。

如果你認為我們的生活永遠都這麼輕鬆,那你就錯了。

王思元參加校運會長跑比賽(6號)。

各種習慣養成教育讓我們的學習、生活多了不少規矩。懂事明理是學校對我們每個學生的要求。為了安全,過馬路不能闖紅燈更不能逆行﹔為了維護交通秩序,乘車要在百米外停車﹔為了文明,公共場所不能大聲喧嘩﹔為了健康,上課坐姿要端正以免脊柱側彎,褲子、襪子不能露腳踝以免著涼落下病根……學習可以放鬆些嗎?當然不行!課堂筆記要認真,因為老師檢查太細﹔假期作業也要認真,因為老師是秒批秒回﹔還有鍛煉,也絲毫不能放鬆。不過,揮汗如雨、奔跑如風的體育課,讓我們不知道有什麼困難是我們克服不了的。

快樂奔跑,不正是青春最美的風景嗎?

成長路上,我們會繼續,快樂,奔跑!

說了這麼多學校生活,有些人也想了解我們的家長是怎麼培養我們的,我們也來談一談。

王梓涵熱愛閱讀。

我們三個都是“小王”,但我們來自三個不同的“老王”家。我們的父母各有各的職業和性格,但交流起來才知道,他們的教子之道也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我們的家庭,給人共同的感受就是溫馨。父母均是情緒穩定之人。都說大人的世界裡除了容易胖之外,就沒有其他容易事兒了,但是,我們的父母好像很少有愁眉苦臉的時候。我們覺得不是他們一帆風順沒有煩惱,而是因為他們會調整自己,父母絕不在孩子面前爭吵。在家裡大家都是和和氣氣地說話,這樣的家庭氛圍讓我們感覺非常安心。這樣我們才能盡情地快樂成長。

當然,溫馨的家庭不是沒有矛盾,生活不是一潭死水,必然會有浪花與漩渦。尤其是我們進入初中后,我們和父母之間的分歧似乎增多了不少。但是,每當我們和父母意見不一致時,他們從來都不會用大人的權威來強迫我們服從,而是會和我們討論,允許我們發表自己的觀點,尊重我們的意見。比如是不是要堅持自己的興趣愛好,需不需要上課外班等,也正是這樣,我們才能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大顯身手。

我們都是熱愛讀書的孩子,這也得益於家長從小有意培養。父母先是和顏悅色地陪著我們聽書,然后是積極主動地買書給我們做禮物,繼而興高採烈地把帶我們去書店當成獎勵,不知不覺我們都覺得讀書是一件無比幸福的事,都喜歡上了在書的海洋暢游。如今發現,讀書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動。

王擇端分享學習方法。

家長特別會以“實踐出真知”的名義對我們進行勞動教育。烙餅、炒菜、包餃子……在父母的夸獎聲中,我們學會了很多技能。后來發現,學校也在寒暑假進行“我當一天家”活動,這下我們可以如魚得水,大顯身手了。有時候父母還以“磨練意志”的名義,讓我們經受各種鍛煉,日常體育鍛煉是小菜,有時還有遠足的大餐,從東二環步行走到西二環,隻給准備一瓶水!

在很多事上我們的父母都不謀而合,但是,在學習這個問題上他們好像觀點又不是很一致。有的要求細致、認真、一字不錯,有的似乎就沒有這麼高的要求。這也難怪,我們三個人明顯不一樣,有的是對理科“執迷不悟”,有的是“一入文學深似海”,愛好不同,培養目標和培養方式自然不同。或許這又是他們異中有同的一點:因材施教!世界上沒有一模一樣的兩片葉子,更沒有一模一樣的兩個孩子。我們的父母從來不要求我們成為“別人家的孩子”,只是幫助我們成為他們最好的孩子。

有人說當孩子還是天上的天使時,他們會選定地上的一對夫妻做父母,我們無疑是中了大獎的天使。何其幸運,我們選擇了這樣的父母:他們積極、進取,管理自己的生活,規劃我們的未來﹔他們睿智、遠見,不斷學習,不隨波逐流﹔他們了解我們、理解我們,他們是我們迷茫時的引導者、煩惱時的傾聽者、奮斗時的同行者!(王梓涵、王擇端、王思元)

(責編:陳思危、史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