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報道之一:

挪出窮窩遷新居 河北壩上:苦寒之地“搬”出美好生活

2020年05月15日07:37  來源:人民網-河北頻道
 

【編者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脫貧攻堅備受外界關注。

就在不久前,河北剛剛宣布6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歷史上首次消除了區域性整體貧困。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的“頭號工程”和“標志性工程”,是“五個一批”中最難啃的“硬骨頭”。河北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進行得怎麼樣了?為何今年河北要將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重心由工程建設轉向后續扶持上。

近日,本網深入張家口康保、張北、承德豐寧等地,傾聽百姓心聲,感受當地變化,為您帶來《“搬”出新希望 “遷”出新生活 河北易地扶貧搬遷見聞》系列報道。

康保縣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小區——怡安小區。 韓建國攝

人民網張家口5月15日電 (袁志廣)眼下,河北壩上生機盎然。走進張家口市康保縣怡安社區,一排排嶄新的樓房比肩而立,一條條平坦的道路整潔通暢……這裡容納了當地70%的易地扶貧搬遷戶,是河北省規模最大的搬遷集中安置區。

“快進屋坐!”沒等介紹,53歲的張憲花就把來訪的記者們請進了家。“原來在農村住的是土坯房,一下雨就漏,哪像現在住在縣城,不但暖和,家裡還特別干淨。真心感謝黨的好政策!”她一邊說著生活的變化,一邊帶著記者們參觀她的新居。75平方米的房子窗明幾淨、廚衛亮堂,冰箱、空調、液晶彩電、布藝沙發一應俱全……

時光拉回到2017年之前,彼時,張憲花一家還住在離康保縣城35公裡的李家地鎮忻家坊大隊西灘村。

“你看,這是我們那時候住的房子。”張憲花拿出一張斑駁的老照片,照片當中的房屋低矮破舊,門上的塑料紙補了一層又一層。“原來我們種地,基本靠天吃飯,好的年景或許能存下幾斗米糧,差年景連口糧都供不上。2017年底,剛搬到這裡時,我們自己都不敢相信能住上帶電梯的房子。”張憲花說。

不敢相信的不止是張憲花,康保縣委副書記、縣長魏紅俠回憶起他第一次到康保農村調研的場景時依然記憶猶新——滿目瘡痍、殘垣斷壁,到處是垃圾糞便……

“面對這樣的情況,很難找到准確的詞匯來形容,荒涼、破敗、落后、貧窮……似乎都不合適。”魏紅俠說,“想來想去,我腦海當中蹦出一個詞——凋敝。”

據了解,地處河北壩上的康保縣,深入內蒙腹地,氣候高寒干旱,平均海拔1450米,年均氣溫隻有2.1℃,自然條件惡劣……在康保,“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具有普遍性和整體性,當地也因此成為河北省10個深度貧困縣中脫貧任務最艱巨的縣。

由於“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逃離”康保,導致人口流失嚴重,常住人口不足200人的村庄有223個,人口最少的自然村常住人口不足20人,且在村人口平均年齡達64歲……“房堵窗,戶封門,村裡看不到年輕人”的現象十分普遍。

康保縣滿德堂鄉高家溝村舊址作為當地“扶貧印記”被保存下來。 韓建國攝

伴隨著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加快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尷尬局面迎來轉機。

“為了推動河北易地扶貧搬遷,省委書記王東峰、省長許勤多次召開會議安排部署,省發改委牽頭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搭建起了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四梁八柱’。”河北省發改委二級巡視員趙增寶介紹說,為了加速易地扶貧搬遷,河北還專門成立易地搬遷平台公司,通過注入巨量資金支持各地開展工作,貧困地區的山鄉巨變也隨之發生……

“康保縣堅持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當頭炮’和‘重中之重’,規劃建設了全省規模最大的集中安置區。”魏紅俠介紹說,他們建設了95幢搬遷安置樓房,集中安置7161戶20110人。

事實上,“挪出窮窩遷新居”是河北深度貧困縣的“標准動作”。同在壩上的張北縣,興建了4個集中安置區,集中安置3247戶7361人﹔同為深度貧困縣的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則在中心鄉鎮、縣城周邊建設28個集中安置區,集中安置10050人。“2019年底,河北30.2萬(含同步搬遷人口16.6萬)搬遷群眾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任務提前一年完成。”趙增寶表示。

現如今,住上新房子的張憲花參加了社區專門為弱勞動力貧困戶設立的公益崗,“在小區干保潔,既能鍛煉身體又能有收入。”她說,“現在我們家一年能收入四萬多元,感覺日子更有奔頭了,這樣的幸福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

生活的喜人變化絕不止康保一地。承德豐寧小壩子鄉貧困戶孫德友說,“自從易地扶貧搬遷搬到縣城,我們村裡三個光棍兒都娶上媳婦了。”

國家統計局河北調查總隊抽樣調查顯示,2019年河北省搬遷戶滿意度為99.7%。在基層,廣大群眾發自內心地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他們說,更美好的日子在后頭。

(責編:陳思危、史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