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中,石家庄被列入“2+26”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之一,因其作為河北省會的特殊地位,加上近年來秋冬季空氣質量堪憂,所以每到供暖季石家庄的大氣污染治理就成了一個繞不開的熱門話題。
這個以燃煤鍋爐取暖為主的北方城市,如何在保障500萬市民溫暖過冬的同時全力壓減燃煤多換幾個藍天?從2014年開始,石家庄市開始調整城市供熱規劃,以壓減燃煤為主線,大力使用綠色能源,重新布局能源結構體系,大刀闊斧地開啟了一場改變百年傳統的供暖革命。
人民網河北頻道近期走進石家庄市供熱辦、供熱企業、居民家庭,了解石家庄市清潔供暖工作的探索與創新,感受供暖革命的切實成效和生動故事,採寫了《天藍人暖是咋實現的——石家庄清潔供暖改革紀實》系列報道,今天推出第二篇。
2014年8月,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能源規劃設計研究所受石家庄市委托,結合石家庄市的實際情況編制《石家庄市廢熱利用集中供熱規劃方案》。方案提出西柏坡電廠廢熱利用可滿足城區8500萬平米供熱需求。
“剛開始提出西柏坡電廠廢熱,可用於城區冬季供熱。大多數人聽了之后,覺得真是天方夜譚。西柏坡電廠在平山,這麼遠的地方,熱水接過來也變成了涼水。”然而,這卻給苦苦尋求熱源的石家庄帶來了希望。有沒有成功的范例?有沒有技術支撐?兩路考察組立刻出發。
一路赴山西大同市學習取經。大同市是一個煤礦上的城市,多年來污染嚴重。2008年開始,大同市政府關停了城區所有大、小區域的燃煤鍋爐。利用大溫差技術,建成了遠郊熱電廠廢熱回收集中供熱項目,無煤新增供熱能力250萬平方米,滿足了城市清潔供熱需求。
一路赴清華大學向專家尋求技術支撐。大溫差、低溫回水、末端調峰、多級中繼循環加壓技術,為遠距離供熱輸送、電廠廢熱回收利用集中供熱創造了可行性。
“大溫差技術解決了供熱遠距離運輸的問題,常規供熱輸送供水溫度100度以內,回水溫度50度,溫差50度﹔大溫差供熱是指供水溫度120度,回水溫度20度以下,溫差100度,這就大大加大了管網輸送能力,降低輸送成本。20度低溫回水,通過首站熱泵機組,回收電廠晾水塔廢熱,大幅度降低電廠熱能輸出成本。電廠能源利用率由原來的不到40%,提升到70%以上,保障了城市供熱,實現電廠節能增效。”深入了解了這項技術后,負責技術的供熱辦副主任王建棟興奮不已。
“以西柏坡電廠廢熱入市項目為例,第一階段實現對熱電二廠、北城供熱站區域2300萬平米燃煤熱源關停替代,每年減少市區燃煤量42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854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量474噸,減少PM10排放量181噸。”劉文棟說,“既解決了城區供熱保障問題,又減少了城區燃煤污染,這是供熱環保雙贏的好事。”
終於,石家庄市清潔供暖,找到了突破口。
2015年2月15日,石家庄市委、市政府決定啟動遠郊電廠的廢熱入市集中供熱工程項目。
為了保証廢熱入市工程盡快完成,石家庄市委市政府牽頭成立了項目指揮部。所有涉及的石家庄市職能部門和縣(市、區)一把手及西柏坡電廠、上安電廠以及項目實施方負責人為指揮部成員。同時按照工作任務不同,成立了十三個專業工作督導組。分工明確,責任到人,挂圖作戰,每天調度。
方案確定了,剩下的就是要將夢想變成現實。然而,有句話卻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將西柏坡電廠的廢熱引進石家庄市內供暖的4根1.4米直徑管網,要沿石閆公路鋪設長輸管道27公裡﹔沿古城路、高營大街等市內道路鋪設輸配管線19公裡。涉及穿越鐵路4處、高速公路7處、南水北調工程及市政水系6處、市政道路12處,經過之處地下供水、供電、供氣、供熱、污水、雨水、電信、移動、聯通、國防光纜等管線盤根錯節。在這些重要節點工程下面動土,必須得到主管部門的批准,制定的方案要萬無一失。要和這麼多部門打交道,想想就會頭疼。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當時我在協調組,主要任務就是跑辦各種施工許可手續。”石家庄市供熱辦彭新紅副主任回憶起當時情景,依然比較的激動。“我印象最深的是跑南水北調工程,咱們的長輸管道要在南水北調工程下面穿過去,我們拿著設計方案去北京辦理穿越施工許可手續。去了一看,涉及南水北調工程周邊施工等審批的項目很多,有湖北的、河南的,一打聽,咱們就是排上了隊,從論証到最后審批要經過五個多月。我一聽就急了。”
彭新紅雖然是女同志,但身上有股拼命三郎的勁,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一打聽,主管領導正好在石家庄調研呢,我們立刻返回。到了石家庄一問,領導在石津灌區管理處呢,馬上趕過去,到了趕上人家視察結束,要去食堂吃飯,我就冒冒失失地沖過去攔住了領導,人家一看我是女同志,也沒為難我,我就厚著臉皮跟著人家到了飯桌上,把我們的請求向領導匯報了一遍,領導聽完后非常重視,立刻安排辦理,我們的方案不到三個月就通過了論証,拿到了相關手續。”說起這件事,彭新紅是感慨萬千。
西柏坡電廠廢熱入市是關系到石家庄主城區市民切實利益的民生項目,得到了大部分單位和群眾的理解支持。工程途徑一縣三區,涉及15個鄉鎮辦事處、30個村庄、9個大型房地產開發項目、6個大的汽車城鋼材城石材城、3個物流中心、123個企事業單位。整個項目施工過程中達到“三無”:無打架斗毆、無阻撓施工、無集體上訪,保証了施工順利。
“比方說鹿泉區李村鎮李村特別的讓我們感動。”時任項目實施單位常務副總指揮的熊峻嶺說,“一號泵站選在了他們村,要佔地51.24畝。當時場地上有片小楊樹林,需要砍掉。村支書沈秀才帶著村民,二話不說,在沒談妥賠償的情況下,就先砍掉了。還有一片墳地,半個月清場時間,一個星期就完成了。”
西柏坡電廠廢熱入市工程施工現場。 西嶺供熱公司供圖
2015年8月,西柏坡電廠廢熱入市工程正式開工了。
石家庄西嶺供熱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張志明向我們介紹說,長輸管道採用DN1400預制保溫管道連續直埋無補償技術,熱量損失小,熱能利用率高,供熱運行穩定,但是施工難度非常大。特別是2016年7月,正當各項目段施工爭分奪秒的進行時,一場特大暴雨突襲燕趙大地,石家庄市也遭遇強降雨。大批卸放在石閆公路周邊的供暖管道被沖進了旁邊的河溝裡。穿越太平河項目是西柏坡電廠廢熱入市工程中施工難度最大的項目。上面太平河水滔滔,河下面石津干渠暗渠川流滾滾。長輸管道為DN1400管線,加上外保溫層,管徑達到1.7米,過太平河最大埋深22.2米,採取拉管施工,拉管長度550米。如此超長度、大管徑拉管施工在石家庄是首次。為不傷害管道保溫層,鑽孔寬度上下都要留出空間,同時要保証管材最大曲率半徑。這給擴孔和拖拉作業造成極大風險。
穿越太平河工程示意圖。 西嶺供熱公司供圖
西嶺供熱公司非常著急。為啃下這塊硬骨頭,多次召開專家論証會,研究制定了12道施工工藝流程。工程技術人員和施工隊伍吃住在一起,密切注視鑽機各種顯示表,精確控制導向鑽頭與設計曲線的重合度,嚴格掌握擴孔器旋轉和回拖速度的均勻性。經過近半個月的晝夜奮戰,終於將第一根管材拖拉成功。取得了經驗,兩個月時間,一鼓作氣完成了四根管道穿越太平河的任務。
西柏坡電廠廢熱入市工程施工現場。西嶺供熱公司供圖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推進能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實現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循環銜接,為石家庄市廢熱利用清潔供熱指明了方向,進一步堅定了石家庄供熱人打贏藍天保衛戰、提高供熱保障能力的信心。
早一天完成,石家庄的空氣就能少一天污染,石家庄的供熱質量就能多一份保証。有了這種使命感,大家工作就增添了動力。
正是有了這種使命感,原來認為不可能的大工程,硬是在預訂工期內圓滿完成。
2017年11月,西柏坡電廠廢熱入市利用工程終於完成第一階段目標,11月8日一次成功投入使用,當年實現了代替供熱面積2300萬平米,來自西柏坡電廠的滾滾熱流進入了石家庄市民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