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的主要工作
1月9日,在河北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上,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范照兵作省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時說,2019年,在省委堅強領導下,省人大常委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省委九屆九次、十次全會部署,自覺踐行“河北發展、人大盡責”理念,認真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各項職責,勇於擔當作為,奮力拼搏進取,履職盡責取得新成績,整體效能實現新提升,干事創業呈現新風貌,為全面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作出了新貢獻。
一、堅定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確保人大工作正確政治方向。
強化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帶著責任和感情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學習研究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思想政治受到深刻洗禮,黨性修養得到磨礪錘煉。常委會黨組、各專委和機關各部門務實開展理論學習、專題研究、交流研討。下功夫把黨的創新理論轉化為推動工作的強大動力和履職盡責的現實成效。
自覺堅持黨的領導。省委高度重視人大工作,19次專題研究部署人大工作﹔召開省委人大工作會議,制發省委關於加強和做好人大工作《意見》。常委會黨組全年向省委請示報告重大事項90次,確保一切工作都在省委統一領導下有效開展。
堅決貫徹省委決策部署。聚焦省委中心工作,以全省人大系統“河北發展、人大盡責”主題實踐活動和省人大常委會機關“八大行動”為載體,及時將省委研究確定的重點工作納入立法計劃,圍繞河北改革發展的難點問題開展監督,依法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
二、著力提高立法工作質量和效率,筑牢全省改革發展穩定的法治基礎。
全年制定地方性法規及有法規效力的決定14件,修改6件,批准設區市法規30件、自治縣法規5件,審查報備規范性文件44件,立法工作呈現數量多、分量重、質量好的特點。
強化問題導向。緊盯河北省改革發展的重點難點,通過立法推動問題解決和事業發展。圍繞推動“三件大事”,協同京津兩市人大開展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污染防治立法,開展雄安新區法治建設和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保護立法調研,審查批准保定市關於白洋澱上游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張家口市關於公共場所控制吸煙和無障礙設施建設管理條例﹔圍繞助力三大攻堅戰,作出加強張承地區草原生態建設和保護的決定、加強太行山燕山綠化建設的決定﹔圍繞服務改革發展大局,作出關於省人民政府機構改革涉及地方性法規規定的行政機關職責調整問題的決定,制定深化統計制度改革條例。
突出創制立法。強化立法的創制性,堅持小切口、真管用、能落地。全年共完成創制性立法12件,佔年度立法項目60%以上。提請本次大會審議的河湖保護和治理條例,已經出台的租賃房屋治安管理、行政執法監督、文明行為促進、學校安全管理、燃氣管理、禁毒等條例和加強建筑市場監督管理、加強檢察公益訴訟工作、推進農村改廁等決定,都走在了全國前列。
切實提升質量。有效發揮人大在法規立項、起草、審議中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專委會作用,健全立法起草、論証、協商、評估、清理等機制,對爭議較大的立法事項引入第三方評估。完善立法項目、法規草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制度。制發提高立法質量的若干規定,健全法規質量評價機制。堅持急需先立,加快重要領域立法步伐。加大宣法釋法工作力度,推動法規貫徹實施。加強備案審查工作,推進有立法權的市縣備案審查信息平台建設,實現全省規范性文件“有件必備”。加強協調指導,統籌推進設區市立法工作。
三、認真履行人大監督職責,推動黨的決策部署和法律法規得到貫徹實施。
全年聽取審議專項工作報告15項,開展執法檢查5次、視察調研33次、專題詢問2次,配合全國人大開展執法檢查6次,人大監督法律巡視“利劍”作用進一步彰顯。
深化聯動監督。持續聚焦扶貧脫貧攻堅、大氣污染防治、優化營商環境三大領域重點難點問題開展聯動監督。統籌運用代表評議、執法檢查、聽取報告、專題詢問、滿意度測評等手段,組織全省4.2萬名五級人大代表組成2577個代表小組,收集意見建議1.8萬條,推動解決了一批突出問題,成為監督工作的創新之舉。
突出監督重點。積極配合全國人大常委會開展水污染防治法、可再生能源法、防震減災法、中小企業促進法、漁業法等執法檢查和調研。圍繞河北省“三區一基地”功能定位開展專題調研,有針對性提出意見建議。著眼推動“十三五”規劃綱要實施,開展中期評估,批准部分指標調整方案。加強國有資產管理監督,聽取審議情況報告,建立省級國有資產報告聯席會議制度,率先在全國開展國有自然資源資產價值化試點。聽取環境狀況和環保目標完成情況的報告,開展水污染防治、地下水管理執法檢查,加強對掃黑除惡、居家養老、農村低保、紅十字事業、民事審判監督、法院執行、律師執業和禁毒等方面的監督,圍繞就業法律法規開展執法檢查和專題詢問。聽取審議計劃、預算、決算、審計、外事等情況報告。
增強監督實效。制定加強監督工作指導性意見和執法檢查、專題詢問等規定,在全國率先出台政府向同級人大報告生態環境狀況辦法。嚴格對照法律條文,重點檢查法律制度、法律責任和依法推進工作落實情況,明確要求在執法檢查報告中關於存在問題和原因分析內容均不少於三分之一。堅持真監督真支持,認真負責提出改進工作意見。綜合運用多種監督手段,連續對大氣污染、脫貧攻堅、營商環境、社會治理、科技創新等方面進行跟蹤監督。加強預算聯網監督,實現省市縣三級預算聯網全覆蓋。
四、支持和保障代表充分履職,代表主體作用有效發揮。
積極發揮代表主體作用。創新代表履職方式方法,代表參加立法調研、監督檢查、工作評議、視察考察等活動的廣度和深度有新拓展。首次組織全國、省兩級人大代表跨區域調研視察,委托選舉單位開展省人大代表專題調研,形成了一批高質量的調研報告。完善議案建議交辦、督辦和反饋機制,著力提高辦理質量,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期間代表提出的18件議案、1052件建議全部辦理完畢。積極推動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各市縣已全部啟動實施。
切實加強同人大代表聯系。深刻認識人大的作用靠代表,人大的水平看代表,人大的活力在代表,規范代表制度,拓展聯系代表方式,常委會組成人員直接聯系基層省人大代表實現全覆蓋。健全五級代表聯系網絡,形成傾聽民意、反映民聲的“直通車”。堅持人大代表列席省人大常委會會議制度,5次召開列席會議代表座談會。
著力提升代表履職能力。制定加強和改進代表工作的具體措施,為代表履職盡責提供制度保障。建立直選代表向選民述職並開展滿意度測評制度,全省近50%的直選代表已進行口頭述職。加大學習培訓力度,新任代表和代表小組長實現履職培訓全覆蓋。深化“人大代表之家(站)”規范化建設,覆蓋全省鄉(鎮、街道)的4595個代表之家(站),成為服務代表履職、廣泛聽取民意的重要平台。
五、密切全省人大工作聯系,對外交往邁出新步伐。
工作聯系更為緊密。重要立法項目省市協同,重大監督活動上下聯動,五級代表通力合作,全省人大系統密切聯系並高效協同已成為常態。堅持設區市人大工作季度交流會制度,先后在衡水、承德、保定等市召開重點工作交流推進會。加強學習培訓,舉辦10個班次對780名市縣鄉人大干部進行集中培訓。建立健全代表履職、備案審查、司法監督、國有資產和預算聯網監督等信息平台,有效服務保障了人大系統的工作銜接和配合。
基層基礎更加堅實。縣級人大常委會主任、鄉鎮人大主席全部實現專職配備,96.4%的縣級人大常委會設置了“一室四委”,98.3%的街道設立了人大工委,93.3%的鄉(鎮、街道)配備了人大專職工作人員,均達到歷史最好水平。專委會建設邁出新步伐,縣級人大全部設立4個以上專委會,走在全國前列。
對外交往更富成效。成功承辦第四屆中美省州立法機關合作論壇,全國人大常委會領導和16個省級人大負責同志、美國10個州的議會領袖參加,增進了交流合作,講好了中國故事,展示了河北形象。全年派出4個團組、訪問9個國家,書寫了河北人大對外交往新篇章。
六、全面加強自身建設,依法履職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
突出政治建設。全面加強人大黨組織建設,8個專門委員會成立分黨組。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和“一崗雙責”,落實好“三會一課”制度。開展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匯聚禮贊新中國、奮斗新時代的強大力量。分5批組織機關和市縣人大干部340多人赴瑞金學習培訓,組織2批機關青年干部170多人到延安學習培訓,追尋黨的初心使命,追溯人大制度的根源魂。
完善制度機制。制定修訂常委會、專委會、機關工作規則和制度63項,各項制度更加系統完備。組建專家顧問團,為常委會更好履職提供智力支持。
提升能力素質。深化機構改革,做好設立社會建設委員會相關工作。下功夫建設學習型機關,完善常委會、專委會組成人員學習制度,舉辦5次專題講座。堅持機關開放日制度,完善提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河北的探索與實踐歷程展,開展“憲法在我心中”主題演講等系列活動。大力倡導“六比六看”,通過領導幫帶、交流研討、知識考試、公文評選、輪崗交流、實踐鍛煉等方式,著力打造政治過硬、本領高強的機關干部隊伍。
弘揚務實作風。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省委要求,堅持不懈糾“四風”、轉作風。用心加力把機關各項工作做細做實做到位,形成了說干就干、干就干好,說到做到、做就做實的機關風尚。強化“一線”意識,發揚斗爭精神,始終保持干事創業的朝氣、銳氣和正氣。堅持正確用人導向,人大機關后進趕先進、中間爭先進、先進更前進的氛圍更加濃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