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塑令”落地,河北情况如何

2021年03月25日09:12  来源:河北日报
 
原标题:“禁塑令”落地,河北情况如何

3月23日,石家庄市北国超市翟营店,一位顾客拿着自备购物袋购物。 记者贾楠摄

到2020年底,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去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

从今年1月1日起,“禁塑令”开始落地实施。两个多月过去了,河北省市场执行情况如何?相关经营者和消费者如何应对?记者进行了探访。

环保塑料袋“上场”,一次性吸管“换装”

3月23日10时,石家庄市北国超市翟营店。记者见到,超市每个收银台上都在醒目位置张贴着“可降解购物袋价格公示”的绿色牌子,上面不仅标示着不同型号可降解购物袋的价格,还印有“北国超市倡导您自带购物袋、使用可降解购物袋”“保护我们共同的环境”字样。

今年1月1日,北国超市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告:石家庄市内32家门店,全面推出可降解购物袋,原普通PE购物袋于2020年12月31日闭店后正式停止售卖。

记者发现,和之前用的一次性塑料袋相比,可降解购物袋质地更柔软,呈半透明状态。袋子下方还印有“可堆肥化降解”“非食品接触用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等字样。

“目前超市已不提供不可降解塑料袋。因这种新型购物袋制作工艺更复杂、更环保,所以价格要比普通塑料袋高一些。我们收银时也会建议顾客自备可重复利用的购物袋。”该超市一位收银员告诉记者,“禁塑令”实施两个多月来,自带购物袋的顾客数量比以前明显增多了。

随后,记者走访永辉超市、36524超市等发现,这些品牌连锁门店均已换成了可降解购物袋。同时,很多品牌快餐店、奶茶店、咖啡店里,一次性塑料吸管也不见了踪影,就连餐厅打包用的塑料袋、餐盒,很多也都变成了符合要求的环保材料,让人感到一股浓浓的“绿色”气息。

“元旦前我们就开始逐渐替换一次性塑料吸管,有的饮品我们直接用‘免吸管’杯盖。有的饮品则提供纸质吸管,或者是可降解的吸管。”石家庄市东胜广场一家饮品店的服务人员介绍。

去年7月,河北省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石家庄、承德、秦皇岛、雄安新区、张家口市崇礼区等城市建成区和重点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到2022年底,禁限区域扩大至各市城市建成区,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有效推广,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比例显著提高。

针对外卖平台等塑料制品使用大户,河北省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在餐饮外卖领域,河北省鼓励大型外卖平台将一次性餐具减量和替代情况作为平台入驻商户的审核条件,增加“无需餐具”“使用可降解餐具”等选项供消费者选择。

记者从美团外卖了解到,在消费者端餐具数量栏中,“无需餐具(能量+10)”选项放在了第一位,方便用户选择。在商家端服务市场设立环保专区,引入多样化环保包装供应商,解决商户环保选购需求。此外,外卖平台也在试点采用生产技术较为成熟的淋膜纸碗替代塑料送餐盒,后续将在部分地区试点投放。

缺乏物美价廉的替代品,“禁塑令”仍待深入推进

连日来,记者实地走访发现,虽然大型商超、品牌门店“禁塑”情况稍好,但是农贸市场,街边菜店、小吃店却仍在使用普通塑料袋。

3月22日上午,石家庄市煤机街上的一家大型菜市场,每个摊位前都挂着颜色各异的普通塑料袋。家住附近的刘女士自行车筐里装得满满当当,每种蔬菜水果都分别用一个塑料袋装着,粗略数了下,有将近10个塑料袋。

“现在我们都是免费提供塑料袋,东西往塑料袋一装,方便省时。如果没有塑料袋或者收费的话,顾客可能就去别家了。”一位蔬菜摊主无奈地说。

不仅如此,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在生鲜电商购买蔬菜、水果,塑料制品的使用更是不容忽视。记者在某生鲜电商平台下单了3种水果,除了一个大的塑料袋之外,每种水果都用塑料薄膜、塑料盒、塑料袋分装。

早在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出台意见,规定当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这么多年过去了,塑料制品为何屡禁不止?据相关专家、业内人士分析,替代品价格高、不禁用是主要原因。

目前,可生物降解材料被认为是解决塑料污染的一大利器。但记者调查发现,受市场规模等影响,目前成本仍较高。“可降解塑料袋的价格一般是普通塑料袋的两三倍,到达消费场所价格又会翻一番。当前缺乏与一次性塑料制品一样便利、廉价的替代品。”有专家表示。

对此,中鸿记分管网络运营副总裁付明辉深有感触。作为一家经营近30年、旗下有16家门店的餐饮企业,每年的外卖将近70万订单。

记者来到位于石家庄市工农路上的付明辉办公室,只见屋里堆满了各种材质的外卖餐盒。“虽然我们现在用的是符合环保要求的外卖餐盒、塑料袋,但并不是完全可降解。目前公司也在寻找性价比较高、更环保的替代品。已试用过很多种了,不是价格太高,就是质量不能保证。”付明辉说。

他建议,推动“禁塑令”顺利执行,一方面要用更低价的环保产品占据市场,让不环保塑料制品的成本不再具有优势;另一方面,也要不断提升环保替代产品的品质,让减塑拥有生态价值的同时也不丧失实用性和经济性。

“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初衷,主要是希望引导全社会树立绿色消费意识,合理适度地消费塑料制品,大力推进塑料循环使用和再生资源利用,尽可能减轻对环境的影响。”一位环保人士表示,可以通过建立消费者约束、激励机制,倡导绿色生活。比如,商家可以用积分、换购等方式,鼓励消费者自带杯子、购物袋,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产生的环境污染。

记者还发现,“禁塑令”除了减量化要求,也从设计、生产制造、流通、消费、回收、再生等方面进行了安排。

业内人士表示,塑料污染成因复杂,相关治理也并非能一蹴而就,要推动“禁塑”取得实效仍待相关方深入推进。(记者贾楠)

(责编:何雪薇、祝龙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