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立:把全部心思放在了工作上

2020年06月11日18:34  來源:人民網-河北頻道
 

21年來,他始終保留著一個習慣:每天早上六七點鐘到村裡轉悠,看看哪裡需要改進﹔21年來,他基本都是第一個到單位,最后一個離開﹔21年來,他把家當成了旅館,把親人看成“陌路”,幾乎沒有幫家人做任何事情。也正因為如此,他得到了同事和上級的一致贊揚,同時也換來了家人的“埋怨”。如今,無論褒或“貶”,他都再也聽不到了,但願他在天堂裡可以輕鬆一些。他就是張中立,生命定格在今年5月27日,享年63歲,生前任藁城區張家庄鎮大豐化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搭檔:加班成為習慣,作風嚴肅公正

貼有張中立照片的工作牌。

一張辦公桌、兩把椅子、一張床、兩個沙發,再加一個文件櫃,這就是張中立辦公室的所有物品。

辦公桌上,大半杯沒有喝完的茶水仿佛還在等待張中立回來﹔貼有張中立照片的工作牌默默地“站”在辦公桌的最裡面﹔牆面插座上的手機充電器還沒來得及拔下來﹔“如何當一名合格的村黨組織書記”、“農村支部書記職責”、“黨風監督崗位職責”等內容被挂在牆上﹔沒有吃完的腦心通膠囊、尼群地平片等藥品放在張中立觸手可及的辦公桌右側……

6月10日,談及21年的老搭檔張中立,大豐化村黨支部副書記許建水還未開言,眼圈先紅了。“他從1999年7月擔任大豐化村委會主任以來,就養成一個習慣,每天早晨在村裡大街小巷巡視。”許建水說,張中立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一天不轉轉村,就覺得工作沒抓住村民的心。轉完村后,張中立就和村兩委在例會上研究安排工作。

張中立書記在村裡大街小巷巡查。

2011年4月,張中立開始擔任大豐化村黨支部書記,2018年7月任大豐化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在他的帶動下,大豐化村“兩委”班子成員每天例會后也開始在村裡巡查。

在許建水心中,張中立是一個工作認真、為人正派、為百姓干實事的人。“他每天早晨第一個到辦公室,中午也不回家,我們下午下班以后,他還要總結一天的工作,想想下一步的安排。”許建水說,自己也曾勸過張中立,讓他干好工作的同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體,但張中立似乎把這些提醒當成了耳旁風,依然“我行我素”。

“張書記工作作風特別硬。”包村干部趙輝回憶道,前年冬天,新建津石高速途經大豐化村,需佔用土地655畝,拆遷地上附著物20余處、遷墳近千個。“當時一畝地的補償款9.6萬元,一分地就是9600元,一厘地也將近一千塊錢,丈量稍有不准就會影響到村民的切身利益。”趙輝說,為了做到公平公正,維護村民的合法權益,張中立確定了“以第二輪土地承包合同為依據,打亂耕種現狀”的思路,翻出20多年前的第二輪土地承包合同,逐戶核對,挨家挨戶做工作,排地丈量。在張中立的努力下,15天時間就完成了高速放線、分戶丈量、施工清表、征地補償拆遷等工作,動員群眾簽下了90%以上的協議,“就連修高速的人都說數我們村村民簽得快。”趙輝說,而這應該歸功於張書記。

村民:全為百姓著想,變化“翻天覆地”

張中立身高大約一米七八,體重80公斤左右。雖然外形魁梧高大,內心對村民卻溫和可親,關心備至。21年來,張中立始終秉承著一個信念:做好工作,為百姓謀福利。

69歲的張桂元是土生土長的大豐化村人,說起村裡發生的變化,他用了“翻天覆地”四個字形容:路面全部硬化、街道干淨整潔、家家用上天然氣、還有了籃球場和健身的小廣場,“這些都得感謝張書記。”張桂元說。

張桂元告訴記者,以前,村裡隻有兩條硬化的主街,每逢下雨,路上全是泥,根本出不了門。張中立擔任村領導以后,跟村裡兩委班子成員一起,多方跑辦籌集資金,對村北的田間小路全部進行了硬化,原來的兩三米拓寬硬化成了五到七米。而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大豐化村道路硬化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

“還建成了一個標准的籃球場、翻建了戲樓、安裝了健身設施、建了新民居。”張桂元說,孩子們放假的時候,經常去打籃球。到了晚上,許多村民到廣場上跳舞、孩子們跑跳嬉戲,一派熱鬧景象。

村民王明永遠記得雨中的張中立。“一下大雨,大家都往家裡跑,張書記往外面走。”王明說,張中立看到哪裡有積水,就脫了鞋去掏下水道,“我見過他好幾次這樣。”。現在,每年雨季來臨之前,張中立都會組織人員把村裡的下水道全部清理一遍,但每逢下雨,他還是會在村裡轉。

張中立書記給村民講疫情形勢。

今年疫情防控期間,張中立怕大家沒養成習慣,隨身總是多帶點口罩,看見沒戴的就給一個,再給講講疫情形勢。“張書記給我口罩,還隔三差五地來我家看看,給我講疫情,講咋戴口罩,問我有啥困難沒有。”五保戶張書令哽咽地說道,這麼好的人,再也見不到面了。

56歲的張華告訴記者,張中立出事那天,也是為了百姓。他告訴記者,5月27日是大豐化村集市,為維護好環境衛生,防止商販亂扔亂倒垃圾,張中立一大早又在村裡轉了一圈,后來到主要街道檢查垃圾桶擺放情況,在協調垃圾桶擺放位置時突然暈倒,雖然立即被周圍群眾送到醫院,但仍然搶救無效離世。“出殯那天,全村幾乎所有人都去了,許多人都哭了。”張華語氣沉重地說。

如今的大豐化村村民生活水平居全鎮前列,秧歌、戰鼓、廣場舞、器樂等10余支文藝隊,讓村民的生活多了些“文化味”,被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命名為小康村。

家人:對家“不聞不問”,埋怨卻更心疼

每次翻看張中立的照片,老伴劉花然都會悲從中來。

6月10日上午,聽到記者提及丈夫的名字時,張中立的老伴劉花然頓時泣不成聲。大概十分鐘后,她情緒逐漸平復,斷斷續續說起了丈夫。

“天天都是晚上十一二點才回來,人回來了,腦子也不在家。今天就想明天的事,明天干嘛,咋干。一說到家裡的事就是‘村裡嘛事也盡是我的事,別人辦不了的都是我的,我天天想多少事?’”劉花然擦了擦眼淚說,他從來不管家裡、地裡的事,也沒時間管。“年前和正月裡,俺婆婆因為摔了腿,兩次住院,他都沒好好照顧。”劉花然說,張中立每次去醫院都是簡單問兩句,叮囑一聲,說句“村裡還有事”就匆匆走了。

兒媳許立霞回憶說,有時候正在吃飯,一個電話打過來,公公張中立撂了電話,說句“我有事”就立刻走了。

在兒子張曉亮的印象中,父親張中立一直在忙,家裡很難見到他的身影,父子倆坐下來談心根本就是奢望。所以,張曉亮偶爾也會對父親心生埋怨,不過,看到爸爸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不由得非常心疼。“父親有時候也囑咐我注意身體,但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照顧好你奶奶和你媽媽。”張曉亮說,他一定會牢記父親的囑托,讓父親走得安心。

領導:優秀典型代表,大力宣傳發揚

“2016年6月,我調到張家庄鎮工作,由於工作原因,跟張書記接觸時間比較多。”張家庄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程廣宇說,張中立是張家庄鎮的優秀共產黨員,優秀村黨支部書記的典型代表,他在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每項工作中都身先士卒,經常深入田間地頭,或者利用村民吃飯時間,到農戶家中做工作。

張中立書記的學習筆記。

程廣宇告訴記者,張中立在工作中不計報酬、不講條件,不折不扣地落實上級的安排部署。“他還是個熱心腸,誰家有困難,都會伸手幫一把,他是鄉裡鄉親擁護愛戴的老大哥、老支書。”程廣宇說,在張中立的帶領下,大豐化村征遷工作、煤改氣工作、疫情防控工作、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等在全鎮乃至全區走在了前列。

“今后,我們要在全鎮大力宣傳張中立的模范事跡,繼承、學習和發揚他的優秀品質。”程廣宇說,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帶領全鎮6萬人民努力工作,為建設經濟強區、品質藁城做出應有的更大的貢獻。(崔虹、索軍杰、張建崗)    

(責編:祝龍超、史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