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中書寫不平凡

——記平鄉縣第二中學校長王贊嶺

2020年06月11日18:01  來源:人民網-河北頻道
 

他,黑臉龐,直脾氣,急性子,對待教育事業卻極有耐心。他說,“我就是想讓咱們縣的孩子們不出門就有好學校上!” 身患肺癌,但天性樂觀、視工作為生命的他,從2010年到現在,他帶出了平鄉縣最好的三所初中:平鄉縣益華中學、平鄉縣第四中學、平鄉縣第二中學。為此,他被當地老百姓稱為“傳奇式校長”。

他,就是平鄉縣第二中學校長王贊嶺。

王贊嶺,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曾先后榮獲“邢台市首屆教育追夢人”“平鄉好人”“ 平鄉縣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在他的帶領下,平鄉縣第二中學這一所重新組建的學校,在短短幾年間,辦學效果日益得到社會各界的承認,學校先后被評為“河北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邢台市文明單位”“邢台市5A級學校”,連年被評為縣“教學質量先進單位”。2017年1月,《中國教育報》以“駑馬安步做好平凡事”為題對他的事跡進行宣傳報道,《光明日報》對他的辦學事跡進行專題報道。

每一個做出不平凡業績的人的背后,都有一段不平凡的故事,王贊嶺亦然。

1986年,王贊嶺走上講台,成了一名物理老師,並歷任學校政教處主任、副校長。在工作中,他始終保持著自己的工作節奏,被別人視為“工作狂人”。這種“三點一線”的方式,直到1999年的一場變故而改變。

那一年,他生了一場大病,並被確診為小細胞肺癌。他積極接受治療,記不清做了多少次化療、放療,在一次次戰勝病魔之后,他感覺自己身體很棒,可以扛過去,沒事時就回學校工作。學校照顧他的身體,並沒有給他安排具體事情。如果在“可上以班,也可以不去”之中選擇的話,或許很多人會選擇后者,畢竟,讓自己可以有時間好好休養。但王贊嶺閑不住,那時候,他說的最多的話就是,“人活著就要有事情做,為學校做點事兒心裡就踏實”。

正是那段特殊的經歷和考驗,讓他變得無比頑強,在他的人生字典裡,就沒有“服輸”這個詞。2005年,身體康復的他主動請纓去平鄉縣益華中學工作。當時的校領導擔心他的身體,但他“打包票”說自己沒問題。結果,他不僅當上了益華中學校長,而且帶領學校不斷探索,連續八年在全縣中考中名列首位,益華中學(后更名為“平鄉縣第四中學”)成為當地老百姓心中的好學校,有人稱呼他為“傳奇式校長”。

面對“傳奇式校長”這個稱謂,王贊嶺異常清醒,也無比謙虛。“自己做的就是本職工作,也是自己的立命之本。”在他的心裡,作為一名老師,就要上好課﹔當一名校長,就要辦好學校。這些是自己的職責所在,做好了理所應當,做不好就是不稱職,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

2013年,對於王贊嶺來說,又是一個記憶深刻的年份。這一年,他面臨兩個選擇:是選擇安逸,還是選擇未知的挑戰?考慮到他的身體,家人都勸他,都快五十了,也到了知天命的年紀,就別再折騰了!他血液裡流淌的不服輸精神,讓他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后者——他主動申請去剛剛重組的平鄉縣第二中學,挑起了重擔。

平鄉縣第二中學是一所重新組建的中學,老師、學生分別來自多所不同的學校。學校處於組建之初,各種工作千頭萬緒,學校亟需在第一時間理順思路,找到正確的發展方向。這所有的困難,都擺在了王贊嶺的眼前。

現在回想起當初的決定,王贊嶺說:“其實當時也沒有多想,我們這兒離衡水不遠,有不少家長把孩子送到那兒,負擔不輕,我就想給咱們縣的老百姓辦一所家門口的好初中。”就是這麼一個朴素的想法,把他跟平鄉縣第二中學緊緊“捆綁”在了一起,也成就了他新的傳奇。

剛剛組建的平鄉縣第二中學是一所寄宿制初中學校,學校建設千頭萬緒,王贊嶺先從學校的安全問題抓起。

他帶領著教師排查宿舍安全問題、學生就餐秩序,並制定相關制度。“安全保障了就提出行為規范,從教師行為規范開始,再為學生制定成長目標。”實行了一系列管理措施后,學校漸漸發生變化。一個學期后,學校秩序和狀態有明顯好轉,教師、家長和學生之間的關系變得和諧。

“其實,在學校重新起步的過程中,帶動教師和學生一起建設學校並不是簡單的事。當時王贊嶺留給教師的印象是脾氣很直,批評人從不講情面。但共事一段時間后,他們發現王贊嶺批評人都是因為工作的事情,但私下裡很平易近人。晚上他會和你一起查宿舍,他拿著手電,從一樓到六樓,而且一直會走在你的前面。還會和你一起蹲在學生的宿舍門外等著孩子們都睡下了,再悄然離開。”有教師回憶道。

嚴,令人敬畏﹔慈,凝聚人心。正是嚴慈相濟,再加上凡事親力親為,讓他成為老師、學生心中的“偶像”。

他的身體力行,也帶動了學校教師。“有老師們看我和領導班子帶頭,他們覺得很接地氣,會認可你,因為大家都有一樣的願望,那就是學校變好。”王贊嶺說,“把新學校辦好,我有這個自信。”

學校真正開始飛速發展,是從2015年秋開始。王贊嶺在一次培訓過程中,接觸到了北師大教授張東嬌、馬健生,與他們的教育理念產生共鳴。他邀請他們來學校考察,經過反復討論,最終確定了以文化引領學校發展的思路。提出“齊賢教育”的辦學理念,並將打造賢達之師,培養“尚志、勤學、篤行”的優秀學子作為教育目標,學校發展有了靈魂。在齊賢文化引領下,學校開展了三屆齊賢之師和尚志學子的評選。舞台上,老師們接過縣領導遞上的鮮花,那一刻都成了明星,尊師重教的好風尚,讓老師們感受到了的驕傲和自豪。

他推行智慧管理,革新管理體系,保障了學校快速發展。建立了24小時校長帶班值班制度,設置服務大廳全天為師生服務﹔實行了校長指導下的年級組和備課組網狀管理,促進了教育教學工作高效開展﹔學校實現了文明就餐,無聲就寢﹔實行了小紅帽值周,實現自主管理﹔開展多彩社團活動,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推行開放辦學,借京津冀一體化戰略,為教師成長搭建平台。在他的奔走下,平鄉第二中學成為北京廣渠門中學教育集團理事會成員校,吳甡校長親自來校指導。與北京市房山區良鄉五中結為對標合作學校,學校已有13批120余人次走進北京的課堂,學習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良鄉五中的教師兩次也送課到校,和教師開展同課異構、互聽互評課堂,整體提高了平鄉第二中學教師的教學水平。

王贊嶺意識到“引進來”對教師專業提升的重要性后,邀請北師大馬健生教授到校,在英語、數學老師中開展了三輪課例研究,打造學校精准、積極、進步的向上課堂,研究成果在全縣推廣。

為提升學生自信心,他不斷溝通與協調,推動清華支教活動的開展。從2013年開始,清華學生定期來學校,與學校學生面對面交流。至今已有18期180人次,來二中支教。“支教活動讓我們的學生感到大學不再遙遠。下一步,我打算帶著孩子們去感受清華。”王贊嶺說。

為讓孩子開闊視野,與良鄉五中合作,組織近百名師生到北京游學,讓農村的孩子第一次來到首都北京,親身感受到祖國的發展,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是深遠的。“以后還要組織更多的學生,到北京游學,把這項活動堅持辦下去。”王贊嶺校長對同學們說。

如今的平鄉第二中學,不僅有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還設立心理活動室,定期開展活動,團體游戲、沙盤游戲、讀書會等已形成常態化心理活動。2016年,學校被命名為“河北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

與北京對標學校、顧明遠聯盟學校,特別是與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張東嬌、馬健生等教育專家交流的增多,王贊嶺越發感覺到知識的匱乏。“站得越高,才知道自己越渺小,隻有不斷學習,才能讓自己不與這個時代落伍。”他把自己的感慨告訴學校的每一位老師,為他們提供盡可能多的平台,讓老師們跳到更為廣闊的空間,汲取最新的教育營養。

學校與北京良鄉五中建立了良好的交流關系,每一名老師都有機會去良鄉五中“深造”﹔二中是明遠聯盟實驗學校,每當有培訓名額,優先照顧青年教師。參加培訓,開闊視野,提升技能,成為該校青年教師的一種新時尚。

參加培訓,不以培訓活動的結束為終點,相反,培訓結束反而是一個開始:培訓結束之后,參加培訓的教師要梳理匯總自己的所學所悟所感所得,並以做報告的方式,在全校教師大會上進行講解,把自己所學轉化為眾人所學。二中的老師從來不煩開會,因為每次開全體會,都會“解鎖”一項新技能。

這兩年,在王贊嶺的辦公桌上,擺放最多的是一摞摞厚厚的各類教育書籍,每一本書中,都有他勾畫的痕跡,以及自己對某一句話、每一個案例的理解。他會很慷慨地把這些書介紹給你,但前提是,你不能損壞他的這些“寶貝”,並且必須按時歸還。

“知識是寶貴的,但是隻有把它們學以致用,才能變成無價!”他總是這樣告訴每一個去借書的老師。

2019年12月,平鄉縣教育局決定組建二中教育集團,涵蓋二中、四中、七中、油召中學,已經感到身體不適的王贊嶺,再次主動請纓擔任集團理事長。二中教育集團一宣布成立,他立刻組織集團內校長中層開碰頭會,組織其他學校教師、學生來二中參觀學習。他說,集團化辦學,咱剛開始做,還不會做,應該再去外邊學習,別做成了花架子。2020年4月,疫情形勢稍微穩定后,他召集集團內領導班子,商議下一步工作,開展集團內校級間的交流。

5月4日,由於病情加重身體異常虛弱的王贊嶺,哪怕躺在在市人民醫院的病床上,心裡還挂念著他放不下的學校、老師、學生,他反復叮囑來看望他的校長和主任,安排好九年級復課復學,一定注意疫情防控,保障學生返校安全,了解學生的心理和在家學習情況。誰能想到,此時的他因癌症復發,正忍受著病痛的折磨,每說一句話,就要耗費極大的精力。

6月2日,縣教育局局長焦玉峰去看望他,他還惦記著學校的工作。

6月3日凌晨,54歲的他帶著對教育的無盡的眷戀,遺憾地離開了人世……

噩耗傳來后,學校的每一位老師、學生都沉浸在悲痛之中。學校的一位老師說:“我們知道他身體一直不好,可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堅信,像他這樣堅毅的人能打敗一切,更何況是病痛。去年冬天時,王校長臉色蒼白,可是他依然在堅持工作。今年春天,學校召開疫情防控視頻會議,我們依然在鏡頭裡看到了他的笑臉。可是,從今天開始,就再也不能見到他了。”

他是個真真正正一心一意扑在教育事業上的人,敢想敢做,雷厲風行。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平凡”之中書寫著“不平凡”的人生,創造了一段平鄉教育的傳奇。

桃華流水杳然去,清風明月何處尋。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司祥闊)

(責編:祝龍超、史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