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智能城市建設的“雄安樣板”

——雄安智能城市建設標准體系框架(1.0版本)解讀

2020年05月18日11:14  來源:河北日報
 
原標題:打造智能城市建設的“雄安樣板”

  制圖/劉欣瑜

  “容易線作為雄安新區建設的第一條數字化道路,參考了八項成果中的《物聯網終端建設導則(道路)》,在實施建設的初期,就已經配備了智能化設施。這是新區的一條物資運輸通道,共設置了13個車道的動態稱重檢測抓拍裝置,覆蓋全線主要入口,為以后新區的公路運輸安全管理提供便利。”5月9日,在雄安新區的一場發布會上,來自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的工作人員介紹。

  在這場發布會上,雄安新區發布了雄安智能城市標准體系框架的第一批八項成果。雄安新區智能城市標准體系框架(1.0版本)包含基礎設施與感知體系建設、智能化應用、信息安全三大類,共九個方面的智能城市標准體系,規劃近百項標准。

  會上,雄安新區智能城市建設各參建單位以生動的案例向來賓們介紹各自在雄安新區智能城市建設領域的研究成果。

  標准先行,質量第一

  據北京市住宅建筑設計研究院的工作人員介紹,他們以雄安新區《5G通信建設導則》和《建構筑物通信建設導則》為依據,對雄安新區容東G組團全域物聯網及通信進行了智能化設計。通過室分和微站對5G信號進行深度覆蓋和補盲補弱,最終實現通信信號對G組團120萬平方米的建筑面積的全域覆蓋,即使人在地下車庫,也不會有手機信號不好的困擾。

  中國雄安集團數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也介紹了他們的研究成果:《雄安新區物聯網終端建設導則(道路)》。根據該導則,未來新區城市道路上的智能設施可以通過物聯網本體感知,對道路設施進行實時監測,路上的窨井蓋破損后第一時間發出警報,指示行人避讓,在一場暴雨之后,道路下方的埋入式路面狀況感知終端即刻傳回實時數據,供交管部門進行路況研判……

  “標准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和戰略性作用,不只是道路和通信領域,雄安新區智能城市建設標准框架體系涉及智能城市建設的方方面面。”雄安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吳海軍表示,本次發布的八項標准將會與今后陸續出台的百余項標准一起作為新區智能城市工程項目建設必須遵循的原則。

  孿生城市,虛實結合

  什麼是智能城市?雄安新區首席信息官張強介紹,智能城市其實是對前二十年城市建設和發展思路歷程的一個總結。20年前,“數字福建、數字中國”代表的“數字城市”是第一階段﹔到運用信息化手段治理城市時,我們進入了“信息城市”階段,或者說“智慧城市”階段﹔隨著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技術的躍升發展,我們進步到了當前的網絡化階段,這個階段的城市建設管理特點更多表現為對城市活動狀況的全感知。於是我們把它定義成為Intelligent City階段,即“智能城市”階段。而當前火熱的“新基建”正是要把智能城市的眾多理念變為現實。

  “正是由於智能城市概念新,研究少,當下國內外幾乎找不到范例可以參考。”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表示,目前我國智能城市建設標准制定工作剛剛起步,指導實踐的具體標准尚不充足,處在規劃建設階段的雄安新區主動研究制定適合新區定位的智能城市建設標准框架體系,正好可以填補這個空白,讓智能城市的建設者有章可循,智能城市的運營者有據可依。

  傳統的城市建設基本上表現為物理空間的實體建設,這些建設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完備的建設標准,而智能城市除了物理城市建設之外,還要依托新一代數字化、智能化網絡的數字孿生城市。它既有如高端芯片、傳感器、智能終端在內的硬件,又有數據管理系統、操作系統、應用軟件在內的基礎軟件。

  樹立標杆,提供樣板

  “把這些硬件和軟件統一起來進行協調運用,需要一整套覆蓋全生命周期的統一規范和標准體系。”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總經理吳曼青表示,沒有標准就無法構成體系,沒有標准就無法實現開放包容,沒有標准就不可能生生不息從而確保智能城市的不斷演進。

  誰掌握了標准,誰就掌握著智能城市建設的引導權,而雄安新區就正在嘗試掌握這項主導權。“標准也是雄安新區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的根本和關鍵,是雄安新區體現樣板價值的重要方式。”吳海軍補充道,目前雄安新區以現有國標、相關地方標准和行業標准為基礎參考,結合新區智能城市建設目標和建設思路,形成了三大類九方面的智能城市建設標准體系框架和近期需要制定的百余項標准。接下來,新區還將積極與國家相關部委對接,將這些標准打造成為國家標准甚至是世界標准,為未來智能城市建設和運營提供中國智慧。(記者吳安寧)

(責編:陳思危、史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