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河北,澎湃發展新動能

——從2019年度河北省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看科技創新新風向

2020年05月16日08:42  來源:河北日報
 
原標題:創新河北,澎湃發展新動能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

一片納米藥,通過超小顆粒載帶,可以逆轉腫瘤耐藥性﹔一台機器人,突破輻照防護關鍵技術,使核電站檢修作業不再依賴國外﹔一塊特厚鋼板,打破國際技術封鎖,讓石化、煤化工裝備國產化成為可能……

5月15日,一年一度的河北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238項“河北創造”閃耀全省最高科技殿堂。

2019年,大到衛星移動通信系統、熱電聯產機組,小到一片藥、一粒種子,一項項科技成果切中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急需,成為創新河北的最佳注腳。

一年來,省委、省政府堅持聚焦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新技術、新成果加速轉化,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日益強勁的“第一動力”,正引領河北破浪前行。

河北原創佔57.8%——

激勵自主創新,強化基礎研究

獲獎項目共擁有發明專利和國家標准811件,57.8%的知識產權所有權屬於河北省單位。

“這表明,我省基礎研究實力不斷提升,原始創新水平不斷提高。”省科技廳科技獎勵與成果轉化處潘艷蕾表示。

“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這是立足之本。”此次,由河鋼集團研發的“釩鉻共提清潔生產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應用”項目,獲得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從提取、分離到轉化、利用,都是原創性研發。研發團隊解決了一個個關鍵瓶頸技術,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工業規模釩鉻的高效提取。對於這一突破,國際釩技術委員會評價:“對國際釩產業的綠色制造是一個顛覆性創新。”截至2018年底,這項技術為河鋼集團創造利潤2億元。

攻關核心技術、加強原始創新,河北正跑出加速度。

調動源頭激勵自主創新。構建基礎研究多元化投入機制,吸引集聚全省優勢科研力量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2019年,全省投入研發經費499.7億元,增幅超過10%。

瞄准關鍵技術重點攻關。實施關鍵核心技術重點研發計劃(2019-2022年),按照“強鏈、補鏈、延鏈”要求,實施了一批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019年,我省創新能力全國排名較上年躍升4位。

創新歸根到底是人才創新。可喜的是,越來越多的“后浪”正成為科技創新的生力軍。獲獎者中,45歲以下佔58.1%,青年科技工作者已成為中流砥柱。其中,最年輕的是國網河北省電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的陳連棟,年僅32歲。

“團隊中還有很多90后,他們雖然沒有出現在獲獎名單中,但都參與了項目中的一些核心算法。”陳連棟說,前路迢迢、任重道遠,我們前進的步伐不會停止,要繼續向電力互聯網、能源互聯網、數據安全等新領域發起挑戰。

勇立潮頭、敢為人先。創新發展的河北,活力盡顯,后勁充足。

協同創新佔61.2%——

企業表現亮眼,產學研成果豐碩

獲獎名單有個細節引人注意:“主要完成單位”欄,企業的名字頻頻現身。

數據顯示,企業牽頭和參與完成的項目逐年增加,佔比達58.3%。產學研協同創新項目也大幅增加,2018年度僅佔44.4%,今年已躍升至61.2%。其中,京津冀協同創新佔與外省合作項目的60.2%。

“這可以反映出我省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日益突出,產學研結合愈加緊密,京津冀協同創新持續深化。”在潘艷蕾看來,用好科技獎勵這根“指揮棒”,將為我省進一步推動協同創新起到引導和示范作用。

產學研結合加速成果轉化,河北科技大學唐二軍對此有最直接的感受。該校牽頭的一等獎項目“水性工業工程功能防護涂料的開發及推廣應用”,將河北晨陽工貿集團有限公司、衡水新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納入主要完成單位。

“在實驗室做出樣品不是很難,要形成產業化大生產就比較難了。”在唐二軍看來,科研單位負責研發,企業從市場角度提出需求、參與中試、成果應用推廣,才能盡快把成果推向市場,最大程度發揮科技的價值,“項目推廣以來,三年替代溶劑型涂料6萬噸,新增產值25.7億元。”

華北制藥集團新藥研究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等單位的“發酵類免疫抑制藥物的關鍵技術開發及產業化”項目,也是因為緊扣市場需求研發,成功實現了環孢素、他克莫司等5個品種藥物的產業化,獲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項目主研人之一張雪霞介紹,項目近三年新增銷售額4.06億元,利潤1.56億元。

從“要我創新”到“我要創新”,千千萬萬創新企業,正成為河北科技創新的真正主體。

激發主體活力,“小巨人”長起來了。不斷加大高新技術企業扶持力度,先后啟動兩輪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計劃。2019年,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新增2000家以上,總數是三年前歷史總和的3.5倍﹔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1.1萬家。

全鏈條合作,科技成果“轉”起來了。加速推進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共建省級以上創新平台98家、產業技術創新聯盟76家,2019年吸納京津技術合同成交額229億元,“京津研發、河北轉化”能力大幅提升。

創新源泉充分涌流,創新活力競相迸發。一年來,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2%左右,為我省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主導產業項目佔76.3%——

從跟跑到領跑,多個項目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備受矚目的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今年頒給了河鋼集團首席技術官兼副總經理王新東。

“產品高度和科技高度,決定了企業高度。”征戰高端鋼市場,是王新東帶領團隊打得最艱難的一場仗。緊貼海爾需求開展產品研發和服務,王新東和同事們突破一個又一個生產工藝難題,自主研發了眾多引領市場的爆款產品,將鋼鐵產業鏈鑲嵌到家電產業鏈上。

從2014年到2019年,河鋼高端產品提升425%。這一時期,也成為河鋼有史以來產品結構提升最快的時期,一個更具競爭力的鋼企加速崛起。

轉方式調結構,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最終要靠創新引領。

“今年三大獎總數(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被壓縮到232項,比上年減少10.4%。”潘艷蕾表示,“項目數量大幅‘瘦身’,‘含金量’顯著提高”,一大批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的高水平成果和惠民、利民、富民成果集中涌現。

細數這些獎項,很多項目都與信息智能、生物醫藥健康、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等我省主導產業息息相關。此次獲獎成果中,主導產業項目佔76.3%,潘艷蕾認為,這顯示出科技創新“面向產業需求”的鮮明導向。

“引領了我國高鐵設計施工技術水平”“項目技術整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實現對國外同領域裝備技術的超越”……翻看我省科學技術獎榜單,不少獲獎項目簡介都點明其“領跑”地位。

這讓張明路感慨良多。這位河北工業大學機械學院教授多次參評省科學技術獎,“過去,跟跑‘國際水平’就能獲高獎,現在需要並跑甚至領跑才行。”張明路說,反映出我省創新質量的整體提升。

以這次獲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的“面向核電站在役檢修的耐輻照多功能水下作業機器人系統”為例,核電定期在役檢修是保障核電站安全運維的重要手段,而相關檢修作業技術、裝備、服務長期處於國外壟斷局面。張明路團隊研制出國內首台面向核電站在役檢修的耐輻照多功能水下作業機器人,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同樣獲得一等獎的,還有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等單位的“天通一號衛星移動通信系統終端核心芯片組”。該項目打破了制約天通系統產業發展的主要瓶頸,全面提升了我國衛星通信技術水平。近三年芯片已產生經濟效益7.2億元,市場佔有率超過七成。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一年來,我省大幅增加有效科技供給,為經濟穩中求進、產業轉型升級提供重要動力。科技創新正加快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彰顯出新動能成長壯大的澎湃之勢。

傳統產業煥發新生機。瞄准產業鏈部署創新鏈、配置資金鏈,技術改造持續發力,智能制造穩步推進,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6%,河北制造不斷向“河北智造”躍升。

新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數字經濟、氫能源、電子紙、大健康,一個個新興項目加速落地,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快於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速4.7個百分點。

無論高深的基礎科學,還是尖端的應用研究,“讓人民生活更美好”都是科技創新的初心。受到獎勵的成果,在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一畝三分地”裡,也是技術含量滿滿。

一粒良種,關乎百姓飽暖。張家口市農業科學院等單位完成的“燕麥高效育種技術及資源創新與系列品種選育”項目,成功解決了我國燕麥加工“片、米、草”原料靠進口的問題,近三年累計種植1386.63萬畝,新增產值11.99億元。

一項新技術,為患者健康護航。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等單位開展的“256螺旋CT、MRI、DSA新技術在心腦血管病變的應用研究”項目,對冠心病、房顫及動脈瘤精准治療起到關鍵引領作用。目前已指導3萬例冠心病治療,累計為患者節約診療費用5000萬元。

科技支撐發展,創新引領未來。自覺站在創新發展最前沿,勇於搶佔科技創新制高點,奮力邁向創新型省份行列,河北大步向前!(記者周潔、王璐丹

(責編:陳思危、史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