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五一”小長假 旅游業“回暖”蹚新路

2020年05月06日09:42  來源:河北日報
 
原標題:旅游業“回暖”蹚新路

5月4日,秦皇島金夢海灣,游人在沙灘上休閑玩耍。 河北日報記者 趙 杰攝

▼5月1日,游客在正定南城門游玩。 河北日報記者 耿 輝攝

閱讀提示

今年的“五一”假期,是我國進入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后的首個小長假。

文化和旅游部數據顯示,“五一”假期前三天,全國接待國內游客總人數近8500萬人次,實現國內旅游收入約350億元。

這個小長假同樣加快了河北省旅游行業“回暖”的腳步。

記者走訪了解到,河北省景區採取預約制度、合理控制流量等措施,確保了假日旅游市場安全有序、文明規范。與此同時,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旅游行業也在這個假期進行了多方面探索和嘗試。

“預約游”成為新風尚

“在市區快節奏的生活待久了,今兒嘗鮮來古村落感受一下慢生活。”提前網上實名制預約購票后,“五一”假期第二天,省會市民靳然一家驅車來到了井陘縣於家石頭村。

在景區門口,通過出示身份証和健康碼,接受智能設備體溫檢測和健康登記等程序,一家人順利進入景區。同時,景區工作人員提示他們,游覽時應全程佩戴口罩,自覺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離。

“我們景區嚴格實行實名預約游覽,做到‘無預約不放行’。”負責石頭村開發的河北太陘旅游開發公司項目負責人付譚鬆說,按照規定,景區接待游客量不超過核定最大承載量的30%,由於村中還有原住民居住,他們將接待游客量控制在20%。

在保定易縣,“戀鄉·太行水鎮”景區運營總經理閆志介紹,除了嚴格落實防控措施,該景區也實行網上預約和限流管控制度,隻在規定時間內接待河北省內散客,日接待量不超過核定承載量的30%,室內活動場所限制開放。他們每天分三次對園區內所有設施進行消毒。

今年“五一”假期,是我國進入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后的首個小長假,民眾壓抑已久的旅游熱情正隨著疫情緩解逐漸釋放,景區安全有序開放與常態化疫情防控,給復蘇中的旅游業帶來一個新風尚:預約旅游。

小長假前,文化和旅游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印發《關於做好旅游景區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開放工作的通知》,要求景區建立完善預約制度,推行分時段游覽預約,引導游客間隔入園、錯峰旅游,嚴格限制現場領票、購票游客數量,接待游客量不得超過核定最大承載量的30%。

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早在假期之前,文旅廳就協調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向省內和外地來冀手機用戶發送提示短信:“五一”游覽景區,無預約不出行,景區現場不售票﹔請有出行計劃的朋友提早安排,預約購票、錯峰出行﹔做好個人防護,不扎堆、不聚集、不擁擠,文明有序、平安快樂度假期。

記者採訪省內多家景區了解到,今年“五一”假期,河北省各地旅游景區嚴格實施分時段的預約制度,引導游客間隔入園、錯峰旅游,並及時公布景區流量信息,發布旅游提示,為游客出行提供參考。對景區入口、核心景點、交通接駁點、狹窄路段等區域,根據瞬時承載量制定切實可行、靈活機動的流量管控措施。

在位於石家庄平山的東方巨龜苑景區,為保証“五一”期間游客的健康安全,假期開放區域為景區的室外景點,室內景點暫未開放。同時,該景區還細化了分時間段管控客流量,如8:30-10:00,限制人數400﹔10:00-11:30,限制人數1500等。

“實行預約游覽后,假期石頭村每天入村人次在1000左右,比去年‘五一’同期減少了八成。”付譚鬆說,預約旅游事實上並不會給游客帶來額外的負擔,只是為了控制流量,各景區將購票環節前置,“通過電話或者網絡預約的形式,景區可以准確掌握當天游客流量,做好各項准備工作,確保游客安全出游。”

“今年的預約旅游確實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體驗。”靳然說,景區人少了,節省了過去排長隊等待的時間,也避免了人群聚集。

對於大多數游客來說,這樣的旅游新風尚,讓旅游體驗感變強了,舒適度也提升了。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當前,出行安全仍是人們外出旅游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過去人們常說“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這體現出大家對自由的向往,但從旅游的發展角度來看反而需要考量,如果上億人在短時間內進行流動集聚,對景區接待、管理、安全保障等方面都提出了較大挑戰。這次“五一”小長假按照預約方式出游,大家有序流動,這是個好事情。

“雲旅游”帶來新訂單

“兩天時間,躺在家裡游遍了全國。”5月3日,石家庄市民沈先生得意地告訴記者。

5月1日上午10點,他跟著主持人在快手直播間內“雲游”了北京前門大街。

直播中,主持人化身“吃播”,和前門景點解說人員一同“打卡”百年老店全聚德、都一處(燒賣)等老字號,游覽京扇子等特色新店,品嘗了門框鹵煮等北京特色小吃。

5月1日下午,沈先生又跟著主持人“雲游”了上海外灘,“打卡”匯豐銀行大樓、上海海關大樓、招商銀行大樓、外白渡橋等網紅建筑,了解建筑背后的故事。

5月2日上午,在廣州塔塔頂俯瞰羊城美景、品嘗粵菜美食﹔下午馬上轉戰順德。

宅在家裡的沈先生原本對直播興趣不大,偶爾從朋友圈裡發現了這個“雲游”直播的鏈接,“進去一看真不錯,既能看美景,還能了解美食,挺好的一種方式。”

疫情防控下,給今年“五一”旅游市場帶來許多新特點,也催生了許多新玩法。

記者注意到,雖然線下文化旅游活動受到影響,但線上的新業態新消費不斷增長。比如,各地博物館推出網上展覽,眾多5A級景區開辟了線上游覽功能﹔一批VR文化旅游產品在網上傳播,“雲旅游”項目紛紛上線。

“雲旅游”是不是權宜之計?能否給景區帶來住宿、餐飲等方面的收入?

對此,旅游平台飛豬消費者運營事業部總經理趙磊表示,各地旅游商家、旅游達人、導游等相關從業者,播美景、播歷史人文、播鄉土風情,不僅帶著全國人民透過手機屏幕“雲旅游”,還為各地帶來了切實的“囤旅游”訂單,促進商家復產和導游就業。

“今年‘五一’期間熱鬧起來的‘雲旅游’,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路。”玉平旅游策劃服務河北公司總經理孫玉平說,行業正在形成一種全新的旅游生態。

孫玉平表示,原來業內將VR、直播等技術手段嫁接到旅游上,主要目的是將這些新技術作為景區推介和宣傳的一種方式,而今年“五一”期間“雲旅游”的火爆,突破了這種固有的認知。

業內專家認為,“雲旅游”火起來吸引眾多游客上線,並不是短暫的“曇花一現”,而是有利於文旅業拓展服務業態、創新盈利方式的長遠發展。

在孫玉平看來,“雲旅游”迅速進入行業視野、有力抓住受眾眼球,主要在於文旅業線上內容體驗越發豐富,而且景區通過與游客建立起在線溝通機制,有助於保持景區在消費者心中活躍度,從而有助於以后轉化為落地經營收入。這些都讓“雲旅游”成為重要的旅游營銷場景。

“現在的直播平台很強大,形式也非常靈活,可以實時實現旅游和相關消費訂單的收集。”孫玉平舉例說,比如有的以農業生態游為主的景區,當地特色農產品是旅游收入的重頭,以前靠游客實地帶貨,現在流程反倒簡化了。直播內容做得好,一場直播引流幾萬人在線觀看,基本上可以等同甚至超過一般景區以往的日流量,而且觀眾可以隨時在直播間內點擊購物鏈接,帶貨能力更強。

不過,孫玉平也提醒,“雲旅游”不能只是簡單地把線下資源照搬到線上,要避免因為缺乏差異化產品和相應技術創新,淪為渠道化產物漸而失去自身價值。

同時,他表示,各景區也應該從“雲旅游”過程中發現問題,及時補足短板,拓展“雲旅游”發展空間,推動業態創新和產品結構優化,進一步擴大優質數字文旅產品供給,通過發展沉浸式體驗型文旅消費,引導和培育網絡消費、體驗消費、智能消費等新熱點新模式。

“生態游”凸顯新價值

最近,孫玉平正在參與一項邯鄲冀南新區的農業生態旅游項目策劃。“原來我們打造一個旅游景區,會將生態當做一個加分項,但經過此次疫情,旅游開發的重點方向將有所調整,好生態才是核心,這也是疫情之后旅游開發的一個新共識。”孫玉平認為,從“五一”期間的市場開發重點來看,生態價值的核心競爭力將真正被強化。

這是他“五一”小長假期間進行市場調研后的最新感受。

孫玉平認為,今后公眾會更加關注健康養生類旅游產品,比如一些自然生態保護地,有豐富多彩的森林景觀、優質富養的森林環境和健康安全的森林食品,開展森林康養,應時應景。

他舉例說:“我們一個旅游項目地是一種道地中藥的優質產區,以前我們會打康養牌、歷史牌,現在思路要轉變,將以中藥為核心設計,比如中藥認知、採摘和加工體驗,制成品、藥膳等等,都會以中藥這個最核心的生態資源為中心,其他的觀景、住宿和康養為輔助。”

張家口一家旅行社負責人也感覺到了新變化。他表示,“疫情將促使部分旅行社轉移重心,減少人口密集型的觀光游業務,逐漸增加品質化生態游供給。”

對此,業內專家表示,生態資源獨特的地區,有的可以依托山體、山林的立體結構,順應地勢,打造森林景觀、徒步體驗、運動登山、林下漫步等健康運動旅游產品﹔依托延伸型的生態環境,打造自然科普、植物辨認、野地花卉鑒賞等教育體驗旅游產品﹔依托森林土特產,開發山野菜採摘、健康藥膳、養顏食料等養生旅游產品﹔依托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打造歡樂歌舞、手工技藝體驗等文化旅游產品,最終能夠讓游客養生、養顏、養心、養性,獲得時尚、健康的旅游體驗。

省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員邸明慧認為,此次疫情或許是旅游業的轉折點,它將帶來旅游消費新理念和旅游業態、服務產品的新變革。因此,旅游業應加快創新,重點開發特色旅游產品,要沉下來做好旅游景區的品質提升。(記者袁偉華、趙澤眾)

(責編:陳思危、史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