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五一”國際勞動節前夕,河北又有一批個人獲得河北大工匠和河北工匠的稱號,這是對勞動者工作的肯定和褒獎。
為進一步弘揚工匠精神,人民網河北頻道推出五一特別策劃《致敬勞動者·記錄美的瞬間》系列報道,用文字講述勞動者的故事,用鏡頭記錄勞動者的最美瞬間,共同唱響這首催人奮進的勞動者之歌。
鐘樓、拱窗、尖頂、勝利女神像、西洋騎士、人像雕塑……在河北省新樂市,一座外形酷似《哈利波特》中霍格沃茲魔法學院的建筑,會讓經過的人眼前一亮。這就是人稱“魔法城堡”的河北美術學院(以下簡稱“河北美院”)南院,學名“灰姑娘的城堡”。而全程參與並設計這座“魔法城堡”的人,就是獲得今年河北大工匠稱號、現任河北美術學院雕塑院院長的曾維林。
瞬間:反復試驗做精品 倆月后完美呈現
雕塑作品《一馬當先》。 曾維林供圖
九匹黑頭大馬或張大嘴嘶叫、或高昂著頭,奔騰著,尾巴翹直,守護著一個長著翅膀的希臘女神,而隨便一隻馬腿都差不多和一個成人一樣高……在“魔法城堡”廣場中心,雕塑《一馬當先之勝利女神》讓人印象深刻。
2011年,河北美術學院從專科院校升格為本科院校,在廣場中心設計制作一座雕像的任務交給了曾維林。
藝術張力體現作品設計的水平。在談及設計理念時,曾維林說:“中國公認的有‘八大美院’。‘一馬當先之勝利女神’裡的駿馬數量是九匹,是希望河北美院超越傳統的‘八大美院’,成為名副其實的‘美術帝國’。”
“這九匹馬都隻有兩條后腿著地,支撐整個身體,這在雕塑界很少見。”曾維林說,馬匹雕塑一般都是三條腿著地,容易掌握平衡。但兩條后腿著地,才能體現出激昂向上、勇爭第一的精神狀態。
為找到平衡點,曾維林一邊學習力學知識,一邊在“泥稿”中反復試驗。“做好、倒地、打濕、重做,不知道重復了多少遍,隻記得手心多次被水泡白了。”曾維林說,那些天,他跟著了魔似的,一頭扎進工作室,一呆就是一天。
“你看馬用力時,腿部肌肉線條,馬嘴張合大小,馬尾翹起高度,都是不一樣的,這些細節決定了雕塑的生命力。”曾維林還說,他當時向朋友借了兩匹馬,與它們“朝夕相處”,觀察馬奔跑的每一個細節,並拍下照片,細細揣摩,做好記錄。兩個多月后,《一馬當先之勝利女神》完美呈現在廣場中央。
緣起:形神兼備深挖掘 雕塑讓城市更具魅力
雕塑作品《伏羲像》。曾維林供圖
“作為一名雕塑師,我的雙手已經和泥巴、雕刻刀打了20多年的交道。”曾維林說,通過挖掘城市文化來展現一個城市的靈魂,這是雕塑藝術的應有之義。
河北美院因為他的設計和雕塑而大放異彩,新樂城市形象也因為他的設計和雕塑,更具魅力。
“我比新樂人還要新樂人!”曾維林笑著說,他其實是重慶人,讀大學時才來到新樂。2017年,新樂市委作出了園林城市、文明城市、衛生城市、潔淨城市“四城同創”的決策部署,曾維林又受命承擔了主題公園、文化廣場、特色街區和城區雕塑的設計創作。
新樂自古就有“羲皇聖裡”之稱。為准確表現伏羲文化的精髓,更好地與城市風貌融合,曾維林遍查各種資料,通讀新樂“縣志”,遍訪新樂各界人士。經過幾個月的集中攻關,曾維林確定了伏羲文化與創意文化融合共生的創作思路。
在這一思路指導下,他設計了伏羲公園、伏羲大街、伏羲南巷、伏羲旅游度假村,通過雕塑、牌匾、燈光、綠地等載體,再現了遠古時代的人物形象和故事場景,建設了一批主題公園、特色街區、樣板街道、文化廣場和標志性風貌建筑,進一步提升了城市品質、彰顯了城市特色、延續了歷史文脈,受到了廣大市民和外來游客的一致好評。
在新樂“四城同創”過程中,曾維林累計參與設計主題公園8個、文化廣場8個、特色街路15條,創作各類雕塑500多座(面),為新樂成功獲評省級園林城市、文明城市、衛生城市、潔淨城市做出了重要貢獻。
縱深:設計創作重融合 繡花功夫裡見功力
來到曾維林的工作室,一組“泜水紀勝”雕塑的小泥稿正在抓緊制作。“這是為今年即將舉辦的元氏縣旅發大會制作的大型雕塑。”曾維林說,春節前他受邀為元氏縣旅發大會設計制作雕塑。疫情期間,不能去學校的工作室,他就在家臨時搭起工作台,對元氏文化進行研究思考。能出入小區后,曾維林為節省時間,干脆買了一箱方便面放在學校的工作室,早出晚歸。“泜水紀勝”的設計手稿便在此期間完成。
雕塑作品《有鳳來儀》。曾維林供圖
為旅發大會制作雕塑,曾維林已不是第一次。2017年,石家庄市旅發大會拉開了帷幕,曾維林參與並主導了平山縣、靈壽縣、井陘礦區三個縣(區)旅發大會重點景區設計和雕塑創作。
“不同的縣區有不同的文化特色。設計創作前,我都會挖掘當地的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現代文化,並以各種有效手段表現出來,努力實現文化與旅游的有機融合、文化與產業的完美對接。”曾維林說。
靈壽縣旅發大會時,當地曾找設計公司設計了一組代表性雕塑,近一年時間,十幾個設計方案都沒有得到當地認可。曾維林受邀后,深入研究挖掘這個“千年古縣”獨特歷史文化資源,設計的《千乘之國》、《有鳳來儀》2座城市坐標雕塑,將“千乘之國”的悠久歷史、文化精髓,通過雕塑,生動全面地展現了出來,成為“點睛之筆”。
雕塑,是凝固的畫、立體的故事、濃縮的精神。在每一項工程的設計創作過程中,曾維林都把其作為“鑄造靈魂的工程”來打磨,全方位、多角度尋找歷史的記憶、彰顯時代的精神。
目前,曾維林的雕塑作品已遍及山東、山西、內蒙古、蘭州等地,有力助推了城市建設、經濟發展、文化傳播。同時,榮譽也隨之紛至沓來:2019年被評為“新樂市十大工匠”“省會十大工匠”、“新樂市2019年度十大人才之星”“新樂市青年拔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