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一線·掠影】系列報道之三

最美“逆行”貢獻“河北力量”——河北抗擊疫情醫務工作者群像

付兆颯

2020年02月16日17:46  來源:人民網-河北頻道
 

從長發到短發,從短發到光頭……11日,為方便穿隔離服,預防工作中因頭發沾染病毒,避免感染,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的醫療隊員們在進入方艙醫院前夕紛紛對自己的頭發動起了“刀”。

“留了將近20年的長發,今日按要求剃了頭……為了取得戰疫的勝利,失去一段時間的長發算得了什麼。”

“將來我們沒有性別之分,隻有崗位不同。”

……

2020年伊始,這場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擾亂了我們正常生活的節拍。在危險面前,這群毅然“逆行”的河北一線醫護人員讓人動容。他們戰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線,以身為盾,舍己為國,在我們身邊筑起了一道牢不可破的防線。

高偉:不畏艱難 沖鋒在戰“疫”前線

工作中的高偉。 高偉供圖

1月26日中午12點30分,還在科裡忙於制定本院新型冠狀病毒防控流程、未吃午飯的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的高偉,忽然接到前往武漢支援的通知。她匆匆從單位返回家中,一個半小時之后,56歲的她已手拉旅行箱,入列河北省支援湖北醫療隊。

感染控制,對於一所醫院來講,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防止患者在醫院住院治療過程中被感染,二是防止醫護人員在工作中被感染。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感控人員肩負著很重的擔子。作為河北省的感控專家,高偉和同事們被分配到武漢市第七醫院。

武漢市第七醫院,是一所二甲醫院,原來隻有90張床位,由於疫情的發展,臨時被確定為新冠肺炎救治定點醫院,床位陡然增加到200多張,醫院各方面都面臨著嚴峻考驗。受醫院床位和基礎條件限制,感控任務顯得尤為重要。

1月27日,在到達武漢市第七醫院后,高偉顧不上休息,忘卻了身體的不適,和來自有關方面的感控人員,迅速組成了一個專家小組,開始了工作。她與同仁們共同規范了感控工作系列流程,並對醫護人員的防護工作進行悉心指導和全程幫助,用心血為戰疫前線的每一位工作人員撐起堅實的安全屏障。

摘護目鏡時要閉住眼睛,摘口罩時要屏住呼吸,每操作一步都進行一次手部消毒……繁瑣的防護用品有著嚴格的穿脫程序。為了保証醫護人員的安全,高偉每天都到自己負責的科室,指導和幫助醫護人員穿、脫防護用品。看到穿戴不到位的醫護人員,高偉會立馬幫他們糾正過來。

此外,高偉還時常深入到隔離病區,從消毒、隔離、手衛生、醫療垃圾、標准預防、職業暴露與防護、布局流程等方面進行查看和指導,發現問題及時和醫院溝通,盡力解決。

在檢驗科,她積極主動與檢驗科工作人員溝通,對檢驗科工作進行感染防控指導。根據疫情特點和檢驗科工作特點,高偉制定了“消毒隔離措施”,並不時為檢驗科人員講解相關知識,提高了他們對疫情的防控能力,使檢驗科的感染防控工作有了很大提高。

在高偉眼裡,醫療隊裡和她一起前來支援的“80后”“90后”,既是她的戰友,也像她的孩子,她要力爭每個人不被感染。“等疫情消除,一起平安回家。”這是大家的目標,更是她的工作目標。

畢朝煜:甘為螺絲釘 “釘”守第一線

工作中的畢朝煜。 河北大學附屬醫院供圖

“我們發熱門診是第一個接觸患者的,患者在就診期間接觸的醫務人員越少,越能有效避免交叉感染,就讓我負責到底吧。”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河北大學附屬醫院的畢朝煜主動請纓堅持奮戰在本院戰疫一線。

早在1月22日,醫院緊急征召醫護人員支援發熱門診工作時,畢朝煜就第一時間報名,也就從這天起,她成了一枚釘子,釘在了發熱門診一線。厚重的防護服、密不通風的口罩、時常有哈氣的護目鏡、緊缺的醫用手套……這些困難都沒有阻擋她奮戰的腳步。

工作期間,為避免出現就診期間的交叉感染,她盡量做到減少患者和其他醫務人員的直接接觸,堅持對接診患者負責到底,主動承擔採血化驗、幫患者自助繳費、送患者外檢、住院轉科,甚至衛生員的工作。盡量減少科室其他成員與患者接觸,並在每次檢查后,做好消毒和隔離工作。

其實,畢朝煜還有一層想法,眼下防護裝備短缺,少用一件,就能為疫情防控多做一份貢獻,她一旦穿好防護裝備,如非必要,絕不脫下來。每天工作下來,這身防護裝備都讓她“面目全非”,但她的回答很簡單,就兩個字“值得!”。

不久前,鑒於疫情防控形勢和畢朝煜的工作能力,醫院任命她臨時調任感染性疾病科(發熱門診、一病區、二病區)護士長,面對新的更加繁重的工作任務,畢朝煜沒有絲毫怨言和不滿,反而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新的工作崗位上來。

她在防疫一線的無私與忘我,隻源自一個目的——大家團圓才是真的團圓!她的母親年過七十,婆婆更是有多年的腦血管后遺症,生活不能自理。但疫情突發,來勢凶猛,家人對她沖向一線的這個決定給予了最大的支持,讓她放心家裡,不必牽挂,母親的一席話更是令人動容,“朝煜,遇到疫情你責無旁貸!你有多年的工作經歷和抗擊非典的經驗,是派上用場的時候了,在疫情一線發揮作用,全家人都以你為傲!”這樣的支持,便是大愛,千家萬戶的團圓,是為真正的團圓!

楊楠:勇當夜班人,疫情不退我不回

身穿防護服的楊楠。 楊楠供圖

凌晨,本應是一天中最安靜的時候,是絕大多數人熟睡的階段,但對於來自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的楊楠來說卻是另外一番景象。呼叫器、電話鈴、監護儀報警聲此起彼伏……從凌晨1點到早上7點,支援武漢市第七醫院的楊楠基本沒合眼。“全科48張床,我和搭檔負責12張,4個危重病人,我倆負責3個。”楊楠說,晚上光調整危重患者的呼吸機就往返病房與辦公室不下十幾次。

“這時坐下來寫病歷,如同泡在冰水中。我的搭檔已經這樣堅持了很長時間,想到這些,我也就不覺得苦了。”楊楠在自己的日記裡寫道,為避免交叉感染,醫院的中央空調關閉,值班室的窗戶全部打開通風。后半夜,才真切地感受到南方冬季的冷,那種從裡到外的冷。

此外,由於因為身上的防護服是一次性的,為了節省物資,工作時間盡可能不吃不喝不上廁所,能不出來就堅持不出來,楊楠甚至為此穿起了紙尿褲。“一個通宵下來,體內的水分早已消耗殆盡。累,真的很累。堅持,必須再堅持。”楊楠說,厚厚的防護服會讓人變得呼吸困難。護目鏡壓著眼鏡,眼鏡壓著鼻梁,鼻梁每天都很難受,耳朵也被口罩勒得打了折,一動就疼。

“辛苦?一點都不辛苦,甚至是喜悅和高興!”楊楠說,看到病人在自己的照顧下漸漸好轉,就好比打了一支興奮劑,無比開心。“現在最愛干的事,就是寫出院病歷。一份出院病歷,記錄著一個患者發病、診治、預后的全過程,記錄著患者和醫護人員對抗疾病的全過程。”

高強度的工作在確保病患救治24小時無縫銜接的同時,讓這個七尺男兒疲憊不堪,但他心中滿是欣慰和踏實。

休息之余,楊楠也會思念遠在故鄉的家人和女兒的微笑。“有一天,我看到媳婦給我發來的一段視頻瞬間淚奔,女兒朝著窗外喊:爸爸,我想你了!因為奶奶告訴她那就是武漢的方向,你大聲喊,爸爸就能聽到。”每每想到女兒小小的身影站在窗邊呼喚自己的情景,楊楠心中都充滿了愧疚,“2003年非典疫情肆虐的時候,我還是個學生,如今,我已經成長為一名成熟的醫生,當國家需要的時候,我必將義不容辭。疫情不退,我不回!”的確,他做到了,他舍棄了小家,義無反顧奔赴抗擊疫情的最前線,成為救治患者的中流砥柱。

李娟娟:“進實驗室,到一線去!”

工作中的李娟娟和同事。

來勢洶洶的疫情,讓今年的春節無比特殊,對於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的疾控工作者們來說更是如此。在這場戰疫裡,疾控戰線恐怕最忙碌的當數應急辦、傳染病防治科和微生物實驗室了,保定市疾控中心的李娟娟就是實驗室檢驗人員之一。

1月20日23點30分,李娟娟帶領的這支病原微生物檢測隊伍收到了保定市第一份疑似病例樣本應急檢測任務,她立即開啟檢驗應急程序,調配檢驗人員,並第一時間趕到實驗室參與檢測。

“進實驗室,到一線去!”這是李娟娟對自己的要求。為了保証檢驗流程順暢,李娟娟無論當班與否都要去實驗室進行查看,及時調整操作流程,嚴格把控生物安全,確保實驗人員的人身安全,並嚴防實驗室病毒外泄。

收樣、登記、檢測、結果定性、必要時復核……每一份樣本的操作流程都在李娟娟腦海裡一遍又一遍重復著,因為她深知,從她手裡出去的結果直接影響著患者的生命安危。

然而,檢測初期並非她想象的那麼順利,新型冠狀病毒作為一種新發病原,檢測試劑是第一次啟用,對它的檢測靈敏度和准確度,除了說明書中的介紹,沒有任何經驗可以依從,隻能從頭開始,邊做邊摸索。而且試劑數量有限,檢測時間也很緊迫。如何准確快速地報出結果,是檢驗團隊面臨的最大難題。在這種情況下,李娟娟主張明確報出強陽標本,同時對弱陽標本進行雙試劑同時復核,嚴格執行雙核對制度,做好檢驗組間交接,既不能漏掉一個可疑陽性,也不能錯判一個結果。

此外,李娟娟擔心室裡的年輕人缺乏實戰經驗,便主動和新人搭組進入實驗室,在實戰中傳授防護知識,確保實驗室技術人員操作萬無一失。李娟娟在值24小時班時,總是讓別人休息,自己則在辦公室盯班,有一次從晚上8點一直值班到次日凌晨,接受送檢樣本的她先后進入實驗室並穿戴、脫卸防護服9次,一夜沒有合眼,就這樣完成了一個又一個的檢測任務。

逆行者不計得失,為醫者不計生死,參與者不計回報。面對疫情,廣大河北醫務工作者向疫情一線“逆行”,爭分奪秒“與病毒賽跑”,用大愛詮釋著救死扶傷的職責使命。 

(責編:何雪薇、史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