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小區改造,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城中村、老舊小區改造三年行動計劃。這意味著,河北省將在提升老舊小區居民居住條件和生活品質方面持續用力,進一步完善社區治理體系,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如何把好事辦好?這成為許多代表和委員熱議的話題。
以居民意願為導向,把小區改造得好看好住
“把老舊小區改造好,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河北省人大代表、定州市市長張濤對這件民生實事有自己的獨到見解,“難,是難在每個老舊小區基礎、條件、情況都不同,改什麼?怎麼改?不難的原因在於,隻要真正從居民現實需要出發,充分尊重群眾意願、把握群眾訴求,就能把這件民生實事做細做實做好。”
張濤代表說,在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實施前,定州市住建部門會聯合相關城區辦事處和居委會,對部分老舊小區進行實地調研,通過走訪居民、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匯總收集老舊小區狀況以及居民對改造內容、改造方式和施工方案的意見建議,瞄准群眾需求有針對性地設計老舊小區改造“菜單”,確保改到大伙兒心坎上。
據張濤代表介紹,經過調研梳理,定州把老舊小區改造內容確定為環境治理、居住功能提升、安全問題改造和后續管理4個方面。按照這一方案,該定市去年共完成36個老舊小區改造任務,惠及2556戶居民,今年還將改造19個老舊小區。
“老舊小區改造要‘面子’,更要‘裡子’。”河北省政協委員、邯鄲市正大制管有限公司總裁張洪順認為,讓小區既好看又好住,改造不僅應改善環境和道路,對排水、供水、供熱管道等設施進行提升,還應滿足適老化改造、建筑節能、既有建筑加裝電梯等新要求。
突破瓶頸制約,扎實推進老舊小區改造
老舊小區改造,面臨諸多瓶頸制約。
資金缺口,是改造面臨的第一道坎。政府工作報告回顧2019年工作時提到,“改造老舊小區2779個”“20項民心工程全部完成”,這讓河北省人大代表、滄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調研員馬樹嶺倍感振奮:“繼續搞好這項民生工程,必須有充足資金作為保障,不僅要加大地方政府財政投入,還要調動小區原產權單位、居民、社會資金參與其中。”
具體如何籌資,馬樹嶺代表說:“原產權單位仍存在的小區,應鼓勵單位出資參與改造﹔通信、廣電、水、電、氣、暖等項目改造,應通過專營單位直接投資、獲取收益等方式參與改造﹔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入,通過廣告投放、充電設施、智能快遞箱等收費性服務設施建設,彌補資金缺口……”
質量安全,始終是老百姓最為關心的問題。經過深入研究,張洪順委員找到了解決這一問題的答案:“在質量方面,應執行提前謀劃、樣板引路、過程嚴控、一次成優的質量管控目標,統籌安監部門、街道辦事處、社區居委會等資源,全過程把控施工質量、施工材料。在安全方面,對既有建筑檢測鑒定后再予以加固,道路設施應明確消防通道和無障礙通道,電梯應定期檢驗並根據檢驗機構檢驗情況進行修理、改造或更新。”
“都說老舊小區改造三分建、七分管,可咋管?”張濤代表說,定州正努力探索建立“一次改造、長期保持”的管理機制,採取物業管理模式創新和政府保障兜底相結合方式,充分調動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等多方主體,共同參與老舊小區后續管理工作。 (記者 趙 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