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滴見初心 真情暖人心
——河北省用心用情用力推進20項民心工程
制圖/孫濤
幸福,寫在定州市西城鄉南疃村農民朱躍軍的臉上:“從住了幾十年的老屋搬進敞亮的新房,夏不漏雨,冬不漏風,過上好日子嘞!”
暖意,融在石家庄市糖尿病人劉子健的心裡:“藥價降幅真大,我每個月可以省下400多元,負擔輕多了!”
信心,溢在滄州聚隆化工有限公司員工的胸膛:“661萬元穩崗補貼一次性到了賬,關鍵時刻扶一把,我們心裡一下子有了底!”
年終歲尾,從省“雙創雙服”辦傳來溫暖的好消息——2019年初河北省承諾的20項民心工程全部完成。
全面小康,民生為先。
過去一年,省委、省政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大民生領域投入,加快補齊民生短板,實實在在幫群眾解難題、為群眾增福祉、讓群眾享公平,用心用情用力托舉起百姓“穩穩的幸福”。
用心解決“關鍵小事”,細微之處下功夫
2019年11月11日,寒潮襲擊下的石家庄氣溫驟降。晚9時許,棉五社區居民呂文惠老人家裡迎來幾位特殊的客人。
“暖氣熱不熱?”
“穿著坎肩在屋裡冷不冷?”
……
來人進門就噓寒問暖,還伸手摸摸暖氣片,實地查看家裡溫度。
“今年又提前供暖了,現在屋裡挺暖和的。”呂文惠老人隻覺得來人面熟,可怎麼也沒想到是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和省委副書記、省長許勤來到自己家裡。
不打招呼,深入居民家中進行暗訪,就是要看基層最真實的情況,聽群眾最真實的反映。
離開棉五社區前,王東峰再次囑咐聞訊趕來的相關部門負責人:“要逐戶進行檢查,對溫度不達標的,精准查明原因,迅速排除故障,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進所有群眾家。”
把民生小事當成頭等大事。一年來,河北省各地各部門各單位從群眾最期盼的地方入手,從百姓最關切的問題入手,想實招、聚合力、抓到底,用心解決好群眾身邊“關鍵小事”——
出行更方便。
8米寬、2.6公裡長,一條從西柏坡高速崗南出口通往李家庄中央統戰部舊址的公路,讓小村庄連通了外面的大世界。“村民們出去方便了,游客們進來也方便了,去年村裡接待了80萬名游客,人均收入達到2萬元。”平山縣李家庄村黨支部書記劉立寧高興得眉開眼笑。
力破群眾出行難,河北省去年新建農村公路9388公裡,一批斷頭路、梗阻路相繼打通,一批旅游路、產業路相繼通車。現在,縣城20公裡范圍內農村客運班線公交化運行率達到70%。
家園更美麗。
“原先廁所難下腳,隔著幾米遠都能聞到臭味。現在和城裡人用的衛生間一樣,既干淨又衛生。”平泉市平泉鎮趙杖子村村民何振紅給新廁所打滿分。
2019年,河北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程緊鑼密鼓推進,改造完成農村廁所200.1萬座,農村污水治理、穿村路硬化、村庄綠化美化等各項工程均有序推進,一幅美麗家園新圖景近在眼前。
精氣神更足。
“唱得好!”“帶勁兒!”……滄州市滄縣紙房頭村“七進”演出現場,豫劇《朝陽溝》選段、河北梆子《自從來了共產黨》等節目輪番上演,老鄉們笑得合不攏嘴。
“村民們看看節目、聽聽戲,精神文化生活豐富了,鄰裡之間矛盾少多了。”紙房頭村黨支部書記王洪軍說。
2019年,河北省完成“七進”演出19400余場,精彩演出惠及上千萬人次,建設體育健身工程1564個,帶動1300萬人次參與冰雪運動。
65歲以上老人免費乘公交,讓更多老年人享受優待﹔建成200家便民市場,15分鐘便民生活圈逐漸形成﹔51座城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開工建設,垃圾圍城困局逐漸緩解……過去一年,一件件“關鍵小事”落地生效,給群眾帶來的實惠看得見、摸得著。
用情織密“安全網”,雪中送炭三冬暖
入夜,邢台市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孵化基地內燈火通明。
“我們剛剛承接了2020中國好聲音河北賽區邢台海選賽,今年要舉辦百余場比賽。”退役軍人李子平帶領的創業團隊連夜奮戰,點亮了這萬千燈火中的一簇。
“好政策讓我輕裝前行,一定要干出一番樣子來!”34歲的李子平,從來沒像現在這麼信心十足。
就在幾個月前,李子平還是另一番模樣。剛剛退役的他把全部身家投進服裝生意,賠了個血本無歸。最艱難時刻,是邢台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雪中送炭,讓他重整旗鼓。
“沒辦公室,給免費提供了兩間辦公室﹔不懂創業,又讓參加15天免費培訓﹔就連現在公司的大客戶,都是培訓班上幫忙牽的線。”無微不至的幫扶,讓他至今心裡熱乎乎的。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
退役軍人曾為保家衛國作出過貢獻,要在全社會形成尊崇、關愛退役軍人的良好氛圍。依托省市縣鄉村五級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在全國率先探索開發出河北省退役軍人網上招聘平台﹔通過摸准三本台賬、建好四類基地、突出五項培訓等舉措,推動退役軍人教育培訓工作……一項項政策聚成合力,為更多退役軍人帶來溫暖。2019年,全省共幫扶退役軍人實現就業創業2.6萬人。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落下,一個也不能少。
一年來,省委、省政府著力補短板、促公平,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解廣大群眾燃眉之急,為困難群體雪中送炭。
“飯碗”越端越穩——
“我這個班上得忒好,一邊利用零散時間賺錢,一邊還不耽誤照顧丈夫。”任縣邢家灣鎮環水村村民范會霞感覺特別知足。她通過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在村裡的“扶貧車間”實現了就業,現在每個月都能增收1000多元。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對未就業畢業生提供“一對一”跟蹤服務,開展百萬農民工大培訓……一項項穩就業措施加快落地,更多勞動者端穩了“飯碗”。2019年,全省城鎮新增就業89.62萬人,登記失業率保持在3.12%的較低水平。
底線越筑越牢——
“咱倆的低保金每月漲了50塊錢!”保定市阜平縣大台鄉葦子溝村村民辛鳳耀剛收到低保金發放的短信提醒,就把好消息分享給了老伴兒。他和老伴兒長期患病,不斷上漲的低保金,讓老兩口感覺暖意融融。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從提高低保、優撫等標准,到落實困難和重度殘疾人補貼制度……一年來,河北省特困人員救助制度日趨完善,底線筑得更牢。
保障更加完善——
“出門方便多了,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在張家口市崇禮區清秀園小區,一條裝在家門口的無障礙坡道,為48歲的殘疾人王斌打開了嶄新的世界。河北省實施的貧困殘疾人服務工程,幫助更多殘疾人走出家門、融入社會。
這一年,連續第15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惠及454萬名退休人員。2019年前三季度,全省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486.65萬人。
基本保障應保盡保,“安全網”越織越密,更多群眾感受到無限暖意。
用力啃下“硬骨頭”,一抓到底見真效
16棟、483戶,干了10年社區書記,李宏偉閉著眼能摸到小區內任意一戶。可一說要改造,真把他難住了。
新華南樓小區是1984年建成的第一批震后安置樓房區,唐山市有名的“臟亂差”小區。此前曾多次動議改造,終因投資大、協調難等原因,一次次擱置。
最大的難題是,錢從哪裡來?住宅牆體開裂、管道跑冒滴漏嚴重……50多項改造項目,處處需要錢。
還有個問題也棘手。由於涉及安全問題,陽台防護罩必須拆除,但由於幾乎每戶都加裝了,遭到居民一致反對。李宏偉沒有著急做決定,而是召集居民代表會議,啟動入戶問卷調查。
拿出非常的舉措,最終探索出一條多元化籌資之路,充分利用財政投入、社會資金投入、企業投入和產權單位投入,改造順利推進。
找准“最大公約數”,才能畫出“最大同心圓”。在保証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尊重民意,陽台圍板統一換新,成了小區的一道風景。
老住戶竇永和笑得瞇起了眼:“綠化美了、違建拆了,供暖、供水管道都換了,裡裡外外煥然一新,住著舒心多啦。”
用力啃下“硬骨頭”,河北省各地迎難而上,以釘釘子精神推動難題破解。2019年,全省2779個老舊小區改造全部完工,市政老舊管網改造完成供水705.4公裡、供熱1615.7公裡、燃氣135公裡、排水690.7公裡。
過去一年,像老舊小區改造這樣的民生攻堅戰,在各個領域全面展開。
群眾期盼更公平的教育。
2019年12月19日下午4時,省會市民秦榮欣習慣性地看看手表。與以往不同的是,她再也不用急急忙忙請假,從藁城區趕到市區談固小學接孩子了。
這一年,在河北省教育、發改、財政、人社等多部門聯動之下,困擾家長們多年的“三點半難題”終於得解。截至目前,全省已有268萬家庭受惠。
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深化教育改革邁開大步。從推動小區配套公辦幼兒園或普惠性民辦園,緩解“入園難、入園貴”,到加強經費投入保障,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全省所有縣通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驗收……河北省多措並舉,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群眾期盼更便利的醫療。
“從注冊‘健康邯鄲’APP,到領取電子健康碼,隻用不到5分鐘,還可以進行‘診間支付’,相當方便!”帶著患高血壓的母親到邯鄲市中心醫院復查,河北工程大學大三學生弓有福深有感觸。
一院一卡、重復辦卡、互不通用,因為就診卡帶來的不方便已延續多年。邯鄲市把健康一卡(碼)通建設列為全市2019年創制性工作之一,破解資金投入等重重難題,在全省率先對接省電子健康卡管理平台,實現全市醫療信息互聯互通,讓群眾看病更便利。
聚焦看病難、看病貴,河北省633家鄉鎮衛生院與14801個村衛生室實現“六統一”管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診人次同比增長12.9%﹔七成三級醫院預約患者門診等待時間縮短至30分鐘內﹔公立醫院25種藥品價格平均降幅達52%﹔高血壓、糖尿病門診用藥報銷比例提至50%。
從吃飽穿暖,到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隨著20項民心工程扎實推進,一項一項完成,全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完善、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隻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
一件接著一件辦,一年接著一年干,更美民生圖景將在燕趙大地鋪展開來。(記者周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