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河北频道

《美丽河北》系列报道之四

荷塘苇海 鸟飞鱼跃

林福盛
2022年10月20日11:26 | 来源:人民网-河北频道
小字号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美丽河北的题中之义。

濒危物种青头潜鸭选择在白洋淀安家;地下水超采区出现泉水复涌;全省城市空气质量,今年全部退出全国“后十”……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一幅尽显自然生态之美的画卷,正在燕赵大地徐徐展开。

在此背景之下,人民网河北频道推出《美丽河北》系列报道,带大家领略河北这幅壮美的“千里江山画卷”。

青头潜鸭入水觅食、骨顶鸡追逐嬉戏、中白鹭展翅飞翔……眼下,在河北白洋淀,众多珍稀鸟类来到这里栖息、繁衍,处处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

濒危物种青头潜鸭在白洋淀安家。刘洵摄

白洋淀地处大清河流域“九河下梢”,作为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在气候调节、水源涵养、调蓄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曾经一段时间,白洋淀面临干淀、污染等问题。近几年,河北省明确以水面恢复、水质达标、生态修复为目标,提出白洋淀生态用水保障、流域综合治理、淀区生态修复等方面的要求和举措。

如今,白洋淀水质从过去的劣Ⅴ类提升到Ⅲ类,跻身全国良好湖泊行列;淀区野生鸟类增加到237种,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华北明珠”重放异彩。

珍稀鸟类现身白洋淀。刘洵摄

濒危物种安家落户

波光粼粼,碧水连天。一只青头潜鸭幼鸭正铺展稚嫩的翅膀,紧随“家长”在水中嬉戏……这是不久前,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湿地管理处处长刘洵在白洋淀南部水域,用镜头拍摄到的温馨画面。

“这几年,在白洋淀水域时常能观测到青头潜鸭,今年下半年拍摄到清晰幼鸭照片,经过鸟类专家鉴定,最终确认了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在白洋淀育雏。”刘洵介绍说。

青头潜鸭被称作“鸟中大熊猫”,是全世界极濒危物种,繁育地在西伯利亚,目前全球数量大约1000只。

“它对水质和周边生态环境要求极高,如果水体污染、环境破坏,想留住青头潜鸭在这安家是不可能的。”刘洵说,青头潜鸭在白洋淀落户安家,足以证明白洋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白洋淀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现已成为众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这里在保持生物多样性、丰富和扩大物种种群、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为野生动物迁徙的中途驿站,白洋淀每年都会迎来大量的鸟类过境栖息、觅食繁衍。

目前,白洋淀鸟类种群数量已经达到237种,较雄安新区成立前增加了31种。其中包括青头潜鸭、大鸨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0种,大天鹅、小天鹅、灰鹤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43种,具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三有”保护级别和其它鸟类184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大鸨已连续多年在白洋淀越冬栖息。”刘洵说。

不仅仅是青头潜鸭,今年,河北省开展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在白洋淀还发现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极危物种低斑蜻。

珍稀鸟类现身白洋淀。刘洵摄

补水治污生态修复

“小时候天是蓝的,常去水里玩儿。河里的鱼、虾、泥鳅很多。拾草、抓鱼,渴了用手捧小河里的水喝,也不闹肚子……”今年53岁的张成良从小生活在白洋淀边,如今对儿时的快乐时光仍印象深刻。

上世纪70年代后,由于气候干旱、上游来水减少、工农业用水量增加等原因,白洋淀水位持续下降、大旱干淀现象频发。此外,白洋淀还曾遭遇污染的威胁。

2018年以来,白洋淀全流域实施200多项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工程,开展了自1988年恢复蓄水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系统治理。削减了河流污染负荷,保障了入淀水质安全,推进白洋淀流域水质持续改善。

“整治取缔‘散乱污’企业3万余家,完成酿造、制药、印染、纺织、制革、造纸六个行业 301家企业清洁化改造,建成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26座,日处理能力42万吨,持续推进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严格入河排污口管控,确保达标排放。”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保障中心主任刘伟强介绍。

据了解,河北省积极开展河道整治,完成唐河污水库修复治理,生态修复面积1.44平方公里,完成白洋淀上游府河、孝义河、瀑河、潴龙河、北拒马河等280公里河道整治。

在生态补水方面,河北省统筹引黄、引江、上游水库等多源补水渠道,上游8条入淀河流生态容量稳步提升,白洋淀实现生态补水常态化,年入淀水量保持4亿立方米以上,水位保持在7米左右。

2021年白洋淀淀区水质首次达到Ⅲ类标准,步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今年1至9月,白洋淀水质稳定保持Ⅲ类并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总磷浓度同比下降23.4%、16.7%,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好水平。

“天蓝水清,又看到小时候的白洋淀了。”张成良说。

珍稀鸟类现身白洋淀。刘洵摄

完善监测救助保护

“今年初,我们在白洋淀巡查监测工作中,发现了弃巢鸟卵,随后和爱鸟护鸟志愿者共同把卵取回进行人工孵化。25天的精心护理,一只只斑嘴鸭、骨顶鸡破壳而出……”安新县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说。

“这些小鸟在我们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精心喂养下茁壮成长,经过两个月时间,已经变得羽翼丰满。6月16日,我们和护鸟志愿者们一同见证了5只骨顶鸡顺利放飞自然;10月9日,3只斑嘴鸭在我们鸟类重要栖息地之一的桃花岛鸟类野化中心成功放飞……”安新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田永昌介绍,类似的救助和保护还很多。

当地持续加强鸟类保护监测,对受伤、受困需要救助的病弱鸟和弃置鸟蛋孵化的幼鸟进行治疗喂养,待具备野外生存能力后全部放飞。

在安新县,相关部门装备了白洋淀鸟类栖息地智慧监测系统,详实记录白洋淀鸟类种群数量变化、栖息状况、生活规律,为保护区巡查保护、疫源疫病监测、湿地科学研究等提供基础数据和资料。

“完善鸟类生存条件,布设鸟类觅食地生态浅滩,为白洋淀鸟类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和良好的栖息环境,弥补鸟类食物链薄弱环节,打造白洋淀千鸟翔集的良好生态环境。”田永昌说。

据了解,为了让鸟类“留下来”,河北省在白洋淀划定9个鸟类重要栖息地,实施全封控管理,最大限度减少人类干扰。新建多处湿地公园、口袋公园,为不同习性的野生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殖区域。

如今的白洋淀,碧水连天,鸟飞鱼跃。众多野生鸟类现身白洋淀湿地“安家落户”,候鸟变“留鸟”。

“荷塘苇海、鸟类天堂”的美景在白洋淀正步步显现。

(责编:张晓博、付兆飒)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沧州)中小企业合作论坛
  • 常怀"赶考"之心 在新征程上接续奋斗
  • 探馆vlog:走进保定博物馆、美术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