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推动白洋淀水体评价由单一水质要素向水生态综合要素转变

今年河北省推动白洋淀水体评价由单一水质要素向水生态综合要素转变
水环境管理目标更注重“水生态健康”
从河北省政府新闻办日前召开的“2021年河北省生态环境状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河北省将确保白洋淀保持Ⅲ类水质,进一步提升白洋淀对雄安新区高质量建设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加快推进白洋淀流域水生态监测评价,实现由污染治理为主,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系统治理、统筹推进转变,推动水体评价由单一水质要素向水生态综合要素转变,实现水环境管理目标从“水环境质量”向“水生态健康”转变。
在白洋淀流域推行“六无标准”,加强流域污染精细化治理(无非清洁生产企业、入淀河流河岸两侧1千米范围内无新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无面源管控盲区、无污水直排入河、无黑臭水体、无垃圾污水入淀)。
大力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在白洋淀深入开展鸟类栖息地建设,以“妙不可言、心向往之”为目标,推进淀区生态保护和修复,早日呈现“荷塘苇海、鸟类天堂”的自然盛景,打造生态治理与修复的河北样板。
2021年,白洋淀淀区水质实现从2017年的劣Ⅴ类到Ⅲ类的跨越式突破,淀区8个点位化学需氧量均值同比下降16.8%,三个湖区均比2020年好转一个水质类别,白洋淀步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华北明珠”重放异彩。
今年以来,省生态环境厅围绕巩固拓展白洋淀Ⅲ类水质目标,推进实施8大类、52项重点工程项目,推动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涉水企业清洁化改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淀区生态清淤、百淀联通等工程建设,持续巩固白洋淀Ⅲ类水治理成果。1至4月,白洋淀淀区水质保持Ⅲ类,化学需氧量均值同比下降23.7%。目前的观测数据显示,白洋淀野生鸟类已恢复到237种,比新区成立前增加了31种;鱼类恢复至44种,中华鳑鲏等土著鱼类重现白洋淀。(记者马彦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人才加码 活力振兴与发展同向
- 传承是为了保根,没有传承就不能正本清源;创新是为了提升,没有创新就不能与时俱进。“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因而可知,在国家的引领和大力支持下,中医药大发展正逢其时。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作为中药科技创新的头部企业,以岭药业秉持“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原则,将蕴藏几千年中华民族智慧结晶的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不断创新出适用当代人的中药,使“中国药方”焕发出持久生命力。回望30年,以岭药业是如何开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新格局的?又该如何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请跟随我们的脚步一起走进以岭药业,了解其创新中药发展的独门“秘籍”。今天,推出《创新“突围” 让古老中医药迸发新活力》系列报道第三篇:…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