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河北频道

河北乐亭:米粮川“挤走”盐碱滩

2021年11月01日15:34 | 来源:人民网-河北频道
小字号

乐亭沿海稻区俯瞰图。 刘江涛摄

人民网石家庄11月1日电 (付兆飒)“今年,一亩地起码打1600斤稻谷。”近日,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古河乡李各庄村稻农李福生搓开一颗稻穗,只见里面露出里面饱满的果实。在他身后,6台联合收割机依次驶入稻田,卷起金灿灿的稻子,展现出黑黝黝的土地,“以前这里只长盐蓿菜,长不了粮食。”

据了解,李各庄村是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的一个沿海村,离海不到10公里,土地都是盐碱地。“咱和地最亲。”老李说,以前村子荒滩多耕地少,村民们就一点点从盐碱滩里“抢”出耕地,巴掌大的地方都得种上庄稼。

和盐碱滩“抢地”可不是易事,老李用了数年时间才“抢”出10余个地块,加起来不过3亩多。“用铁锹铲掉地上的一层‘白碱’,再蓄上雨水,把土里的盐碱压下去,地边挖好沟,用来排盐碱。”老李回忆起一把铁锹“平”盐碱的过往,心中五味杂陈,“有了耕地,才有粮食。”

乐亭原野水稻专业合作社社员正在操作农机收获水稻。 刘江涛摄

乐亭拥有全省四分之一的海岸线,境内近三分之一的乡镇毗邻渤海,广受盐碱之害。近年来,乐亭“抢滩”盐碱地,通过建设台田种植区、改善排水灌溉系统等方式方法发展水稻种植。据统计,全县已累计从盐碱滩中“抢”出稻田地4万余亩。

老李蹲在地垄上,抓起稻田中一把湿润的黑土,“炫耀”着土壤的肥沃,“这是‘状元田’,好年头儿每亩能打2000斤稻谷!”在他看来,这是一个值得夸耀的数字,相比以前亩产仅六、七百斤的产量,今年即便受气候影响有些减产,但稻田的收成也还不错。

“以前因为粮食亩产低,我们村被人叫‘下庄’。”这个称呼一直是老李心中的一根刺儿,他把“开荒”的劲头儿也用到了钻研种植技术上,到省里“蹲守”农研所教授,到市里走访农业专家,邀请县里的技术员到田里现场指导。

靠着一股子钻劲,老李学成了盐碱地水稻种植的“土专家”,说起盐碱地的种植经验,老李如数家珍:“盐碱地施肥一定要测土配方,缺啥补啥……预防病虫害可以用微生物菌剂……”

乐亭原野水稻专业合作社社员正在操作农机收获水稻。 刘江涛摄

如今,昔日广袤的盐碱荒滩,变成一片片的绿色良田。为了提高“地力”,在拓展水稻种植面积的同时,乐亭大力发展水稻科学种植体系,引进、示范、推广测土配方、生态种植等新技术,不断更新水稻品种,使水稻亩产持续稳定增加,盐碱地水稻平均亩产已突破800公斤。

在老李的记忆中,水稻的种与收都有着强烈的“仪式感”:稻田地里,插秧或收割的队伍横向一字排开,人与人相隔数米,绵延出一里多地,大家伙儿几乎同步向稻田深处推进。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日益加快,这幅“壮阔”的画面一去不返。“种地的人越来越少了。”老李心疼那些好不容易“抢”出来的耕地又被“撂荒”,便开始承包村里人不再耕种的土地。

当手里土地达到近百亩的时候,老李遇到了新难题,人工耕种费用高,耗时长,已不适用于规模化生产。他咬了咬牙,用一年的收入买了一台12马力的小拖拉机,开始“涉足”机械化作业,“一台拖拉机一天可以耕20亩地,顶10个壮劳力。”

乐亭原野水稻专业合作社社员正在操作农机收获水稻。 刘江涛摄

2009年,老李创办了乐亭原野水稻专业合作社,实行工厂化育苗,实现了插秧不弯腰、植保打药不背包、秋收割地不动刀的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本县水稻种植面积3万亩。

这,是乐亭县大力扶持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缩影。正是为了破解劳动力减少等制约农业发展的难题,全县鼓励土地流转,推动规模化、现代化种植,确保水稻种植面积不减,产量稳增。

“现在一些稻田大户还引进了稻田蟹、稻田鸭等种养结合新模式,推出了‘稻田认养’休闲农业,我们都予以鼓励,并选派农技专家,全程进行跟踪服务,及时总结经验,为保障粮食安全、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乐亭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强信心满怀地说。

(责编:张晓博、祝龙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沧州)中小企业合作论坛
  • 常怀"赶考"之心 在新征程上接续奋斗
  • 探馆vlog:走进保定博物馆、美术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