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非遺裡的春節︱定州緙絲:織中之聖 一寸緙絲一寸金

2022年02月04日17:23 | 來源:人民網-河北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石家庄2月4日電 (周博)緙絲梅花寒鵲圖、緙絲青碧山水圖、國色牡丹圖……在定州緙絲展覽館,一幅幅精美“畫卷”圖案逼真、色澤艷麗,其實這並非是畫,而是緙絲作品。

定州緙絲(織造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緙絲,是以蠶絲為原材料,中國絲織業中最傳統的一種挑經顯緯、極具欣賞裝飾性絲織品,是中國傳統藝術品的精華,常有“一寸緙絲一寸金”和“織中之聖”的盛名。緙絲始創於定州,源於漢,興於唐,盛於宋。中國全史中記載“宋代是歷史上緙絲藝術品的鼎盛時期,以定州生產的最為有名”。

“緙絲成品經得起摸、擦、揉、搓、洗,被稱為千年不壞的藝術織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省級傳承人程苗欣介紹,緙絲工藝繁雜,完全是靠手工,機器代替不了。光是緙絲的工藝流程,就有落經線、牽經線、套筘、彎結、嵌后軸經等16道工序。而且緙絲的織造技法也是花樣繁多,如結、摜、勾、戧、子母經、鳳尾戧等。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省級傳承人程苗欣制作的虎虎生威緙絲。 人民網 周博攝

千絲萬線“描摹”動人畫卷

在定州緙絲展覽館二樓,數台緙絲機整齊地擺放著。幾名工人正在耐心細致地“描摹”動人畫卷。

“把織的畫案底稿先在經線上描摹,然后用緯線進行絲織。”程苗欣介紹,“通經斷緯”是緙絲區別於其他織造技藝的最大特點。縱向的經線穿通織物的整個幅面,織制時以小梭織緯,根據圖樣變一色換一色梭,將五彩的蠶絲線緙織成一幅色彩豐富、色階齊備的織物。

“緙絲成品隻露緯絲不露經絲,這樣制作出來的緙絲產品色彩濃淡自如,正反兩面完全一樣。”程苗欣說,完成一件緙絲作品,往往需要變換數以萬計的梭子,經過十幾道工序,短則需要半年時間,長則需兩三年,完全取決於畫幅大小、圖案復雜程度。

“這是《梅花寒鵲圖》,是宋代沈子蕃作品的復刻版,原版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系十大‘鎮館之寶’。”在工作室對面的精品展廳裡,程苗欣介紹著館內多件裝裱精美的成品。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省級傳承人程苗欣教女兒做緙絲。 人民網 周博攝

技藝創新推動文化傳承

“從小耳濡目染,在媽媽的影響下喜歡上了緙絲技藝。”程苗欣的女兒郭菲說,雖然這種工藝費時費力,一坐就要幾個甚至十來個小時,但是奔忙於“撥來梭往”之間,用一雙巧手來傳承技藝,是一件自豪的事。

目前,緙絲傳習基地已有包括郭菲在內的織娘12位,她們的平均年齡在三十多歲。“我們在社會上廣收學員,免費教大家,為的就是讓更多的年輕人學習緙絲技藝,將年輕時尚的元素加入到緙絲作品中,實現融合與創新。”郭菲說。

“我們研發了一些緙絲文創產品,緙絲耳環、緙絲包袋、緙絲挂件等。另外我們還有一些私人化定制服裝,比如含有緙絲元素的旗袍、襯衣等。”郭菲希望能降低欣賞緙絲、體驗緙絲的門檻,讓這種古老的奢侈品走近年輕人,走進日常生活。

談及緙絲未來的發展,郭菲介紹說,未來將建造一座集傳承、體驗、教育、培訓、旅游等功能於一體的緙絲藝術傳承博物館,通過收藏展覽緙絲歷史檔案及國家級大師緙絲精品力作,介紹緙絲的沿革、制作、工藝流程及傳承與發展等。同時,定期舉辦研學活動,吸引全國各地的優秀從藝者前來交流探討,讓定州成為名副其實的“緙絲藝術之鄉”。

(責編:張曉博、祝龍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第三屆中國—中東歐國家(滄州)中小企業合作論壇
  • 常懷"趕考"之心 在新征程上接續奮斗
  • 探館vlog:走進保定博物館、美術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