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邯鄲:防汛搶險秋收忙 全力保障群眾安全農業生產穩定

2021年10月17日17:09 | 來源:人民網-河北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石家庄10月17日電 (楊文娟、林福盛)洪水藍色預警,岳城水庫水位迅速攀升,水庫九閘全開,下泄流量逐漸加大﹔磁縣、臨漳縣、魏縣、大名縣、館陶縣防汛Ⅲ級應急響應提升至Ⅱ級﹔大名縣43個村庄2萬多居民迅速轉移……

今年入汛以來,邯鄲全市降水量較常年偏多1.4倍,特別是入秋以來連續出現幾次強降雨天氣,防汛形勢陡然嚴峻。進入10月份,隨著漳河、衛河上游來水量持續加大,以及區間降雨的共同影響,邯鄲部分地區遭受洪澇災害。為保証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將各項損失降到最低,邯鄲干部群眾齊心協力、抗洪搶險的大幕迅即拉開。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巡堤查險日夜堅守

10月6日,邯鄲市委書記張維亮帶領市直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到大名縣、館陶縣調研檢查防汛救災工作。 李華攝

10月6日,水利部海委漳衛南運河管理局下發關於岳城水庫加大下泄量的通知。同一天,邯鄲市委書記張維亮、市長樊成華就前往大名縣和館陶縣調研,提出要全力嚴防死守,堅決打贏防汛抗洪搶險這場硬仗。

大名和館陶縣內,漳河、衛河、衛運河穿境而過,行洪壓力巨大。當天,張維亮、樊成華一行深入河道堤岸和部分受淹村庄、農田,實地察看了解河道行洪、巡堤除險、群眾轉移安置、農作物受災等情況。張維亮表示,要一刻不停除險加固,提高堤壩防洪能力,為群眾構筑起防汛抗洪堅固屏障。

10月7日,邯鄲市召開防汛指揮部會議,要求把防汛抗洪搶險救災工作作為當前頭等大事抓緊抓實,全力以赴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當天,主抓水利、農業農村工作的副市長趙洪山到岳城水庫調度防汛工作時表示,要守住安全底線,做好人員撤離和生活安置工作,確保不出現任何問題﹔加大巡壩巡堤力度,確保堤壩萬無一失﹔儲備好各類應急物資,確保隨時拉得出、用得上。

邯鄲市各級領導身先士卒、一線指揮,堅定了基層干部群眾投身抗洪搶險的信心和決心,為工作科學推進指明了方向。市水利、應急等部門加強信息共享,密切關注雨情、水情和上游來水情況,及時發布預報預警信息,提醒漳河、衛河下游各縣加大巡查力度,做好人員轉移避險工作。

連日來,邯鄲市受汛情影響地區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機制,採取科學有效的舉措,全力做好防汛抗洪搶險各項工作。

在館陶縣王橋鄉衛運河大堤上,可以看到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名工作人員,時刻觀測著水位。據了解,漳、衛河在館陶縣匯流后成為衛運河,在館陶縣境內全長40.5公裡。持續降雨和上游來水量加大,導致該縣境內衛運河多次超警戒水位。

“我們在5公裡長的大堤上,每50米設置一名專員看守,同時還組織了30分鐘機動巡邏組,險段派專班24小時看守,確保發現汛情及時上報,採取搶險措施。”王橋鄉黨委副書記孫振濤說。

據館陶縣水利局副局長李廣超介紹,館陶縣沿河共有35個村,涉及群眾31446人。為了應對汛情,目前全縣組建了8支鄉鎮應急搶險隊,12支縣直搶險隊及黨員搶險突擊隊、應急小分隊,人員達5000余人。同時,發揮民兵預備役人員、社會公益力量,形成防汛搶險救援合力。截至目前,在水利部門專家組指導下,漳河與衛河交匯處的館陶縣徐萬倉段等11處險情全部排除。

安全轉移不落一人  確保群眾生命安全

對於生活在沿河低窪地帶的居民,上游行洪將直接危及居住安全,及時轉移群眾是有效的應對方法。邯鄲市委書記張維亮提出,“要密切關注水情變化,超前預判、及早決策,扎實有效組織群眾轉移避險,做到應轉盡轉、不落一人,確保群眾生命安全。”

大名縣萬堤鎮處於漳河下游,該鎮面臨的最大任務就是群眾的轉移安置。接到汛情信息后,萬堤鎮迅速採取網格化管理模式,1名工作人員分包10至15戶,一家一家排查、一戶一戶動員、不落一人勸離。

10月9日下午,大名縣萬堤鎮二集村村干部安排專車轉移群眾前往集中安置點。 人民網 朱鵬濤攝

在萬堤鎮廉山庄村,400余村民已全部完成轉移。該村黨支部書記廉孟華介紹,轉出的村民大部分是投親靠友,或前往自家在縣城的房子居住,有4戶人家被安置到楊橋鎮李馬寨村,縣裡有統一的食宿標准,能夠保障群眾吃好住好。

“目前進村道路已封閉,隻留下20余位精壯勞力看護,看護人員還會每天拍村裡的視頻發到轉移村民組成的微信群裡,讓大家了解村裡的汛情變化,安心暫時在外居住。”廉孟華說。

鎮上的養殖戶最擔心的是牲畜的安危,這次轉移也充分考慮到了養殖戶的利益。在鎮裡的協調下,幾位養殖戶的豬、牛、羊等已提前轉移到周邊鄉鎮的閑置養殖場裡,牲畜的安全有了保障。

由於岳城水庫下泄流量的不斷加大,為最大限度保証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磁縣在10月6日晚連夜完成岳城水庫153米高程線水位以下的3個鄉鎮、11個村、87戶、144人的轉移安置。岳城鎮界段營村轉移安置村民關永金說:“鎮裡和村上的干部大晚上冒著雨幫我們搬東西,為的是我們的安全,他們是真辛苦,我們完全支持配合轉移。”

為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邯鄲全力做好群眾轉移避險工作。截至10月15日,邯鄲共轉移群眾20661人,其中,磁縣涉及3個鄉鎮、13個村、123戶、217人已全部轉移﹔大名縣涉及轉移人員21649人,除留守人員1205人外,已全部完成轉移,共計轉移人員20444人。

搶收搶種降低損失  保障農業生產安全

本輪汛情恰逢秋收時節,對秋收秋種帶來不利影響。邯鄲市各級農業部門積極應對,力爭把汛情造成的農業損失降到最低。

據了解,邯鄲市農業農村局派出了農業技術人員到防汛一線進行現場幫扶,圍繞秋收秋種及減少棉花、蔬菜等農作物損失,對災后農業恢復重建工作進行技術指導。

邯鄲市大名縣農技專家指導農民收獲玉米后如何儲存。 人民網 楊文娟攝

“我們一方面組織農田排澇,因地制宜做好渠道疏通、機械抽水、明渠修挖等工作,將農田積水排到沒有農作物的低窪地帶﹔另一方面加快搶收進度,對沒有受災地塊,及時收獲﹔對積水不重的地塊,協調輪式履帶機進行機械收獲。”邯鄲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白長俊說,目前已調配履帶式玉米收割機250台,加上自有的260台,合計有510台履帶式收割機投入使用。另外,對積水嚴重不能排出的地塊,組織進行人工收獲。

在魏縣,此次持續強降雨天氣造成土壤水分飽和,1.6萬畝農田和500畝花生地出現積水。傳統收割機械無法進田作業,該縣農業農村局技術人員指導農戶對傳統收割機動力輪胎加寬改造,並實行農機購置補貼優先辦理,先后從遼寧、山東等地採購履帶式玉米收獲機、手扶式單行收割機,實現了降雨天氣正常收獲,日收獲玉米2500畝以上,解決了農民的燃眉之急。

“地裡積水過腳踝,機器不能下地,用人工的話,一人一天隻能掰一畝地,看著長熟的玉米在地裡泡著,真是愁死了!”幾天前,魏縣仕望集鄉仕中村種糧大戶李艷飛面對自家300畝玉米還一籌莫展。為幫助他盡快搶收,該縣農業農村局調來水泵幫著排水,同時還幫他申請了3萬元的農機貸款,聯系採購了緊俏的履帶機。“履帶機一天能收百十畝地,現在300畝已經全部收割完了,今年收入有保証了!”李艷飛說。

統計顯示,截至10月16日,邯鄲市秋糧已收獲622.87萬畝,佔應收面積的96.3%。其中,玉米已經收獲553.4萬畝,佔應收面積的97.1%,秋糧收獲基本完成。

“秋收后接下來的重點工作就是秋種。”白長俊說,市農業農村局已將全市530萬畝冬小麥播種任務分解落實,並通過明白紙、微信公眾號、手機短視頻等方式,引導農民群眾採取晚播配套技術措施,科學選擇適應當地的高產節水、優質專用、抗逆性強的品種,大力推廣深鬆、旋耕、分層施肥一體化精細整地技術,提高作業效率,打好高質量播種基礎,確保播種面積不低於上年。

魏縣愛耕農業種植合作社2台播種機開始播種小麥,其中一台是省裡新支持的電子數控精量播種機。 蒿群英攝

3台玉米聯合收割機正在進行最后的搶收,2台旋耕機、1台撒肥機正在全力耕作,2台新型電子數控精量播種機已開始播種冬小麥……10月13日,趁著天氣晴好,魏縣前大磨鄉愛耕農業種植合作社的2000多畝農田正在進行秋種。據該合作社理事長、種糧大戶李西林介紹,“預計在20日前全部完成播種。”

人心齊,泰山移。當前,在邯鄲市各級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防汛抗洪搶險救災工作已取得階段性勝利。但是在邯鄲,戰汛不鬆懈,防汛不停步,為了保障群眾生活安定,農業生產穩定發展,邯鄲依然在行動。 

(責編:李哲、祝龍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第三屆中國—中東歐國家(滄州)中小企業合作論壇
  • 常懷"趕考"之心 在新征程上接續奮斗
  • 探館vlog:走進保定博物館、美術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