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每个返乡过年者,都是家乡的安全守护人

为科学高效做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推进农村地区疫情平稳压峰过峰,1月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发布致广大农民朋友的倡议书。
倡议书指出,新春佳节即将来临,广大外出务工农民和大中专学生陆续返乡,农村地区人员流动加大,新冠疫情传播风险也随之加大,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到了最吃劲的时候。特发出如下倡议:正确认识疫情、注意返乡防护、保持卫生习惯、减少聚集活动、主动接种疫苗、关心身边邻居。
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将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以此为标志,防控政策将迎来重大调整,公共生活也将掀开新的篇章。防控政策调整后的第一个春节日益临近,无数人早已按捺不住返乡过年的念头,急欲返回阔别已久的家乡,慰藉被疫情阻断的亲情。
目前,病毒本身的致病力明显下降,新冠病毒感染回归“乙类乙管”,既是精准防控的现实需要,也是动态调整防控政策的题中之义。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疫情防控已经“全剧终”。无论“甲管”还是“乙管”,都要切实有效地“管”起来。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我国乡村人口约5.1亿人,乡村60岁、65岁及以上老人的比重分别为23.81%、17.72%,比城镇分别高出7.99、6.61个百分点。据此计算,乡村60岁以上老人约有1.2亿,65岁以上老人约有9037万。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医疗资源短板,老年人是易受病毒侵袭的高危人群,当返乡高峰来临,确保农村老人平稳度过病毒传播高峰期任务艰巨。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返乡高峰,以及由此带来的病毒传播风险,多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旨在统筹城乡医疗资源,补齐短板、优化服务、强化保障。在此基础上,“疫情防控6点倡议”颇具针对性:正确认识疫情,才能注意返乡防护、保持卫生习惯、减少聚集活动,主动接种疫苗、关心身边邻居,才能共同筑牢公共安全屏障。
值得一提的是,农村之所以成为疫情防控的最大短板,不仅仅是因为医疗资源相对短缺,同时也因为不少农村老人的健康素养相对匮乏,信息渠道相对闭塞。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农村老人对新冠病毒缺乏足够了解,难免导致防控上的松懈,由此留下安全隐患。就此而言,返乡过年的年轻人大有用武之地——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不仅应为长辈送上新年的祝福,而且应为他们普及科学的观念,以此来补上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最大的短板。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空气中日渐弥漫着“年”的味道,在向所有人致以祝福的同时,希望科学的健康理念能够成为今年最火的“年货”——在做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同时,每个返乡过年者都是家乡的安全守护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秦皇岛:向海图强 国际一流旅游城市渐行渐近
- 思想之旗引领航向,新征程上开启新篇。回眸2022,河北实干笃行,不负人民。奥运健儿在“雪如意”赛场一飞冲天,晶莹剔透的冰雪五环见证奇迹;石家庄至北京实现了1小时通达,“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初步成型;数字经济规模达1.39万亿元,科技强省建设不断实现新突破…… 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找准党中央战略部署与河北实际的结合点,1月3日起,人民日报客户端河北频道、人民网河北频道共同推出“特别策划·词说燕赵——回眸2022系列报道”。报道针对河北十一地市及两个省直管市,用一个关键词盘点一地过去一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亮点。 今天的报道关注秦皇岛,关键词为:国际一流旅游城市。…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