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河北频道

河北围场:清洁能源助力绿色发展

付兆飒
2022年12月10日11:31 | 来源:人民网-河北频道
小字号

围场县红松洼风电风光(资料图片)。李术凡摄

“最喜狂吹昼夜风,飞轮频转电尤丰;能为圆梦添光热,越是繁忙心越红。”这是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老百姓们常说的一句话。

围场县位于河北省最北部,地处内蒙古高原南缘和河北省山地过渡地带,海拔高,风能资源十分丰富。其中,红松洼自然保护区、御道口牧场、御道口镇等地风能优势最为明显。

走进围场县红松洼自然保护区,一排排白色风机巍然耸立,风塔上的桨叶随风转动。

“这里一年生产7亿至8亿度绿色电能,实现产值超过4亿元。”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发改局负责人温长军表示,“风电项目在创造绿色电能的同时,更为节能减排做出了积极贡献。”

白色的“大风车”,转出了围场清洁能源的“绿色梦”。据统计,以装机容量4.95万千瓦的风电场为例,并网发电后,年发电量约为1.2亿千瓦时,与燃煤发电相比,每年可节约标煤4.17万吨,减少粉尘7000吨、二氧化碳11.5万吨、二氧化硫650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围场县委县政府深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围场县紧紧围绕“1+2”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立足共享储能、牧光互补等项目建设规划布局,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对接,共同研究发展路径,推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结合,打造绿色能源融合发展的精品工程。

2011年,围场县荣获“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称号;2021年,围场县被授予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22年,围场县荣获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围场县的光伏发电(资料图)。李术凡摄

走进围场县下伙房乡八号地村,阳光不仅洒在山村的角角落落,还被源源不断“吸”进一块块光伏板存储起来。

“我在咱们电站里干了两年了,偶尔过来打扫打扫卫生,一年能挣3600块钱!”下伙房乡八号地村村民孙凤兰笑着说。

据了解,为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下伙房乡探索出一条“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的“农光互补”新模式,即利用光伏板下空地种植苍术等中药材。

“我们村在河北省信访局驻村工作队的支持帮扶下,在荒坡、荒山上建设了两座光伏电站,其中84千瓦光伏电站年收益10万元,315千瓦光伏电站年收益18万元。”八号地村党支部书记孙印说,光伏电站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解决了38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如今,在围场,像八号地村这样的光伏村共有176个,占56.4%,全县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突破400万千瓦。

除了绿色能源产业与本地农业相结合的“农光互补”模式,围场县还将绿色能源产业与畜牧业相结合,发展“牧光互补”,将土地集约化、科学化、智能化,用生态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位于围场县的国家电投神源围场御道口300兆瓦牧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采取“光伏+畜牧饲料种植+绿色养殖相结合的智能化并网发电”方式,将绿色能源产业与当地畜牧业发展紧密融合,实现土地集约化、科学化、智能化的管控利用。

“该项目于今年4月份开工建设,目前完成装机9.6万千瓦。预计年底前实现并网。”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吕宝俭表示,“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产值2.4亿元,运行期25年内年平均上网量57262.39万千瓦时,年平均运行小时数为1659.78小时。”

从“风生水起”到“风光无限”,日益壮大的清洁能源产业,正不断将围场丰富的自然资源,转化为绿色发展的不竭动力。

(责编:方童、冯亚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沧州)中小企业合作论坛
  • 常怀"赶考"之心 在新征程上接续奋斗
  • 探馆vlog:走进保定博物馆、美术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