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河北频道

奋斗正当时 我把青春献给党

2022年07月01日11:32 | 来源:人民网-河北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石家庄7月1日电 (商帆)她,在疫情来袭时,始终奋战在公安防疫工作的前线,指导群众网上办理业务6000余人。她就是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违法处理室负责人张静。

他,扎根衡水湖,研究衡水湖的湿地监测和可持续发展,为衡水湖湿地生态环保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数据和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案。他就是衡水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武大勇。

他,退休不褪色,捐资助学、扶贫救灾、抚老帮孤,几十年如一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就是河北省自然资源厅离休干部刘万举。

……

奋斗路上,不同领域、来自不同群体的党员干部撸起袖子干、挥洒汗水拼,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新征程路上,老中青党员传递接力,用奋斗成就精彩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谱写出动人篇章。

“奋斗的青春是最美的致谢”

张静正在为群众办理业务。 赵凯摄

张静正在为群众办理业务。 赵凯摄

今年二月的一个周末,张静的孩子感冒发烧正在医院打针。她忽然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对方称自己是外地的驾驶员,前几天被河北省邢台市临西交警查处了。因为疫情管控,出门不便,希望今天能加班为他处理一下。

张静向领导请示得到批准后,把年幼的孩子交给丈夫,立刻赶到单位。然而这位驾驶员却对临西交警的执法不满意,反复强调本可以网开一面,免于处罚。张静根据他的违法情节,耐心向他讲解了交通违法的危险,经过20分钟的沟通,化解了他的抵触情绪。

张静说,“有些驾驶员一生可能只来临西一次,我希望他们带走的是对违法行为危害性的正确认识,感受到的是临西交警有温度的执法。”当送走了驾驶员回到家的时候,哭着找妈妈的孩子已经睡了。

这只是张静日常工作中的一个片段,更是千千万万个交警的工作常态。“奋斗的青春是最美的致谢”是张静的座右铭。立足岗位,她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全体违处室工作人员,做好消毒防疫工作的同时,积极推行“网上办、引导办、自助办、预约办”。网上贴教程,线下发公告,打电话指导,手把手教学,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据统计,疫情期间,她共计推广下载“交管12123”App8600余次,指导群众网上办理业务6000余人。

她是母亲、妻子,更是党员、警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防疫战斗中,她把坚守留给了疫情防控,把爱与责任留给群众,用行动践行誓言,持续奋战在疫情防控前线,展现出青年党员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飒爽英姿。

“锻造中坚力量 奋斗正当时”

武大勇在实验室开展检验工作。 受访者供图

武大勇在实验室开展检验工作。 受访者供图

清晨的衡水湖畔,大家经常能看到这样一个人的身影,头戴草帽,下身穿皮裤,手里拎着张网。不认识的,以为他是打鱼的。认识他的,则热情地上前打招呼,“早呀,武博士!”

是的,这个“渔民”就是51岁的共产党员、留美博士后、衡水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武大勇。今年5月,武大勇又获得了第七届河北省职工道德模范的荣誉称号。2月,他还曾作为火炬手参加了北京冬奥会火炬传递。而比这些更令他执着并珍惜的,是多年来对衡水湖湿地监测及可持续发展研究和世界极危鸟类青头潜鸭的研究。

2009年,武大勇谢绝了众多国内外研究机构的邀请,选择了来到衡水湖畔。从那时起,武大勇扎根衡水湖,在湿地生态研究与保护领域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2017年,武大勇带着团队在衡水湖观测到308只青头潜鸭的种群。据了解,这种极危鸟类全球还不足千只,而衡水湖就独占三分之一!忍受着蚊虫叮咬、寒冬酷暑,经过一年多持续观察,武大勇终于准确掌握了青头潜鸭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变化,在青头潜鸭保护国际研讨会上,他所做的报告获得了专家和社各界的一致认可,衡水学院也被命名为“世界极危鸟类青头潜鸭的重要研究基地”。

多年来,武大勇先后主持多项自然基金课题,带领团队开展中外合作,研究衡水湖的湿地监测和可持续发展,为衡水湖管委会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数据和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案。

“朴实做人、踏实做事”是武大勇的座右铭。他常说,“衡水湖就是衡水的眼睛、河北的眼睛。我要发挥自己的强项,用科学锻造保护生态环境的中坚力量。奋斗正当时,我们要一起让衡水湖变为一颗璀璨的明珠!”

“入党76年 全部青春献给党”

刘万举撰写学党史心得笔记。 受访者供图

刘万举抄写革命烈士事迹。 贾彬摄

刘万举,河北省自然资源厅离休干部,河北唐山市滦南县人,1946年10月入党并参加工作,至今党龄已长达76年。

1990年离休后,刘万举当选为原离退休第一党支部书记。过去每月的煤气费、水电费以及取暖费均由老干部本人往返2公里到原单位自行交款。因当时离休老干部多数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从2000年初,刘万举主动承担起从原单位财务抄清单,上门到每户收取费用再代交到地勘局的任务,多年下来,他代交各种费用6万余元,无一差错。

“热心肠”“好管‘闲事’”是大家对刘万举的评价。小区环境卫生、安保秩序、楼道照明、家庭矛盾调解等等,只要是他眼里看到的他都会尽心解决。

2004年,刘万举无意间看到了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学生求助信,便开始了他的捐资助学之路。2020年7月,他资助行唐两名即将入学的大学生1万元。2022年5月,看到“沙河6岁男孩患病盼望救助”报道后,他又捐出1万元……十余年来,他向灾区捐款捐物、资助贫困大学生,累计有10余万元。

如今的刘万举虽已年过九旬,但依然保持着旺盛的革命热情,犹如一匹负轭老马,不负初心、砥砺前行,用对党对人民的忠诚、奉献、爱心绘织着更加绚丽多彩的晚年生活。

放眼燕赵大地,像张静、武大勇、刘万举一样的党员还有很多,他们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用奋斗书写人生,将青春献给了党和人民。

(责编:方童、付兆飒)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沧州)中小企业合作论坛
  • 常怀"赶考"之心 在新征程上接续奋斗
  • 探馆vlog:走进保定博物馆、美术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