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河北频道

非遗里的春节|乐亭大鼓:一弦一板道尽千古兴替

2022年02月08日16:01 | 来源:人民网-河北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石家庄2月8日电 (付兆飒)时值农历虎年春节,坐落于河北乐亭大钊路上的乐亭大鼓书场,比往常多了几分喜气。2016年5月,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乐亭大鼓省级非遗传承人张旭武倾心创办了这个书场。

近一个月来,每当旭日东升,书场里就鼓琴声声悦耳,掌声时时不断。张旭武几乎每天都组织乐亭大鼓艺人在书场免费为群众演出,为群众带来浓浓的年俗乡味。

乐亭大鼓,是我国北方民间鼓曲艺术的一大曲种,起源于乐亭乡间,至今有两百年的历史。乐亭大鼓在老木板大鼓的基础上,吸收了冀东地区的民间小曲清平歌和悠悠调以及戏曲艺术声腔,同时将说唱鼓书的音乐和表演加以规范,以铁板代替木板击节伴奏,用冀东一代的乡音演唱,创造的具有冀东特色的鼓书艺术。板式的快慢变化、旋律的高低移位,拖腔的伸延与紧缩、语音声调的装饰运用,都充满了乐亭独特的地域风情。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乐亭大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乐亭大鼓在冀东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多年来一直被誉为“冀东文艺三枝花”之一,具有很高的地域性和艺术研究价值,是冀东优秀的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对研究唐山民间文学、民俗文化有着一定的历史价值。

孩子们在表演乐亭大鼓。 刘江涛摄

张旭武自幼酷爱乐亭大鼓,尤其是在弹奏三弦方面彰显造诣,被家乡人称赞为“乐亭第一弦”,先后被吸收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并当选为河北曲艺家协会理事。2012年,张旭武被河北省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乐亭大鼓)代表性传承人。

从艺40多年来,张旭武参加过国内外大型演出百余次,大部分作品都是自己写,仅自己创作整理的作品手稿就有满满几大本,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他的作品有主题、有人物、有内涵,与传统鼓词相比,新鼓词突出的特点是针砭时弊,能够推动改善社会风气,有社会教育意义。张旭武说道,“写就得写观众喜欢的,宣传党的好政策的,作品一定要与时代合拍,得沉得住气,静得下心,慢慢积累,把握好方向和尺度。”

作为真正土生土长的曲艺形式,乐亭大鼓自诞生之日起,就承担起了反映生活在底层的普通劳动人民喜怒哀乐等精神风貌的重担,传承起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在乐亭大鼓的发展史上曾涌现了很多著名的老艺人,名家辈出,特别是靳文然先生创新发展了声腔艺术,使乐亭大鼓走出唐山市在全国曲艺界声名大振。据介绍,唐山市内有国家级传承人贾幼然和赵凤兰、靳丽年、王金良、于兰静等著名演员,乐亭和滦南分别有张近平、何建春、张旭武等传承人,为群众喜闻乐见。

由于受到现代文化和传媒的冲击,当代年轻人对乐亭大鼓不相识、不相知,演出市场日趋减缩,鼓书艺人日少。2013年,已经退居二线的张旭武意识到,乐亭大鼓这门家乡的艺术特产不能后继无人,乐亭大鼓的传承和保护迫在眉睫,于是他着重培养下一代接班人,建立了“乐亭大鼓传承基地”,每年培训人数保持在二十余人。

乐亭大鼓表演现场。 曹轩宇摄

近年来,唐山市政府对乐亭大鼓技术保护和传承给予了高度重视,鼓励技艺传承人带徒传艺,并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广泛宣传这项技艺,让更多人认识、喜爱和掌握这项艺术,使之精益求精、源远流长。

有了这些支持,张旭武感觉肩上的责任更重了,现在只要有时间,他就要抽出时间对孩子们加以精心指导,一声月板一句唱,一指三弦一鼓响,张旭武鼓励孩子们要将乐亭大鼓这门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张旭武说,是乐亭大鼓给了他一切,他要把毕生的精力融入到乐亭大鼓的旋律中,为乐亭大鼓的传承发展做出贡献。

眼下,正是开展非遗展示展演和民俗活动的重要时间节点,接下来的几天,乐亭大鼓还将结合乐亭实际,开展线上展播和线下巡演,为虎年增添浓浓的“家乡年味”。

(责编:方童、祝龙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沧州)中小企业合作论坛
  • 常怀"赶考"之心 在新征程上接续奋斗
  • 探馆vlog:走进保定博物馆、美术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