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河北省張家口市入選國家首批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綜合試點——

“綠色+數字” 為張家口高質量發展插上“雙翼”

趙明妍
2022年12月15日14:05 | 來源:人民網-河北頻道
小字號

當風拂過緩緩轉動的風車葉輪,一條總長666千米的張北柔性直流輸電示范工程動能顯現,每年可向北京輸送140億千瓦時“綠電”,“張北的風點亮北京的燈”﹔

當塔吊林立在懷來官廳湖畔,一座承接北京數字產業外溢的科技創新基地拔地而起,這裡可安裝5萬余架機櫃,容納服務器50余萬台,“中國數壩”的名號被叫得響亮﹔

當陽光照耀光伏區的藍色電池板,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在配電網中形成一個“縱橫交錯江河中的碼頭”,滿足了張北部分數據中心綠色用能需求,實現了多利益主體的共贏……

環首都·官廳湖大數據產業基地鳥瞰圖。 懷來縣委宣傳部供圖

日前,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通知,確定在10個地區首批開展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綜合試點,河北省張家口市位列其中。

數字賦能綠色發展水平提升,綠色加持數字化可持續發展,數字產業與綠色能源在這裡相得益彰,不斷“擦出火花”。“此次入選首批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綜合試點,張家口再次迎來政策利好,我們將以此為契機,在雙化協同發展方面先行先試,努力打造經濟社會綠色轉型示范。”張家口市委網信辦副主任李武說。

陽光下的張北縣德勝村光伏板如一片藍色的海洋。 張北縣委宣傳部供圖

加持數字產業的綠色低碳發展

在12月份走進張家口市張北縣,天空澄淨湛藍,登高極目遠眺,一架架白色發電風車錯落有致地遍布在山野間,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在今年的北京冬奧會期間,中國堅持“綠色辦奧”理念,“張北的風點亮北京的燈”一度成為網絡熱詞。

“張北年平均氣溫隻有2.6℃,是一個天然的散熱場,可極大延長服務器壽命。全年採用自然新風制冷模式天數可達到350天以上,PUE值低於1.2,最低可達1.13,降溫成本節約59%以上。”張北縣新能源發展中心綜合能源股股長任海龍介紹,2012年以來,全縣依托優良的資源、區位、電網配套等優勢,不斷做大做強新能源產業,形成了涵蓋風電、光伏、儲能、光熱的“全類型”新能源開發產業體系。到2022年底,全縣已建成風電項目規模527千瓦、光伏項目規模275.5萬千瓦、儲能規模13萬千瓦、光熱規模1.5萬千瓦、新能源項目總裝機規模817萬千瓦,年發電量超過120億度,裝機規模約佔全市33%、全省15%。

可靠的電力供應為大數據產業發展保駕護航,張北不斷吸引國內外優秀企業落戶。“2022年1—10月,張北縣數據中心上架服務器規模約52萬台,數字產業實現稅收3億元,帶動就業5000余人。”張北縣數字經濟局局長任海瑞表示,通過合理布局產業板塊和服務支撐板塊,目前張北雲計算產業基地項目的集聚效應、產業的品牌效應、區域的帶動效應日趨明顯,全縣共有12個數據中心項目,總投資約918億元,佔地2291畝,建設規模184萬台服務器,為數字經濟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阿裡小二台數據中心。 張北縣委宣傳部供圖

大自然慷慨賜予充足的風、光資源,使得張家口在建設大數據中心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近年來,張家口市以大數據存儲為牽引,積極發展大數據裝備制造、大數據應用等上下游產業,推動大數據產業全鏈條發展,已逐步形成懷來大數據產業基地、張北雲計算基地等多個產業園區協同聯動的大數據發展格局。

加快數字技術賦能行業提質增效

在張家口市宣化區,流行著一句“老話”:“一鋼獨大”“一礦獨大”,“養活”一半的宣化人。

宣化區是張家口市的老工業基地,也是河北的工業重鎮,具有悠久的工業發展歷史。礦業、鋼鐵、裝備制造曾是宣化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現在,傳統行業綠色轉型正在這片土地上掀起一波接一波的熱潮。

轉型,需要決心,更需要行動。作為“百年企業”,河鋼集團張宣科技是宣化工業的主導,也是宣化產業轉型的關鍵。培育壯大新能源、高端制造、大數據、工業服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京津冀地區能源轉型、產業結構調整新基地,張宣科技開啟綠色低碳轉型之路。

“張宣科技有著豐富底蘊和優勢資源,正以與時俱進的理念推動鋼鐵到材料、制造向服務轉變,將在產城融合上發揮更多的重要作用。”河鋼集團張宣科技有關負責人說。

今年9月,由河鋼集團張宣科技和中國寶武寶信軟件公司共同出資建設的寶之雲華北基地項目在張宣科技數字科技園開工建設。該項目將致力打造成華北地區單體規模最大的綠色數據中心,可以提供服務器租賃、機房VIP、大客戶數據平台服務及強大的智能算力服務。

寶之雲華北基地項目開工儀式現場。 李巍攝

厚植優勢、強力推進,綠色如今已成為張家口最厚實、最靚麗的底色。作為國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張家口市立足於建成首都“兩區”、打造“河北一翼”的發展定位,已經先后培育和引進19家氫能領域企業,初步形成制加儲氫設備制造、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氫能整車制造等全產業鏈。

“結合區位特點、資源環境、產業基礎、發展潛力等因素,我們積極推動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構建綠色產業體系,實施企業‘上雲用數賦智’行動,加快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實現深層減碳。”張家口市工信局節能與綜合利用科科長李晨說。

發揮行業綠色轉型對數字產業的帶動作用

在張家口市懷來縣東花園鎮大數據產業基地合盈數據科技產業園裡,一車車服務器運進廠區,工人前前后后忙著卸車,一片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

據了解,目前該公司已經開始逐漸由建設轉向運營階段。“隨著今年整個建設目標的展開,產業園一期已全面開工,並根據我們不同項目的建設交付要求有序進行著。目前,園區內已有部分項目交付運營,其余項目也會在今年年末以及明年的年初陸續交付客戶運營使用。”合盈數據懷來項目總經理呂志勇說。

這僅是懷來縣數字產業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今年年初,國家“東數西算”工程將懷來納入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京津冀樞紐節點張家口數據中心集群建設的起步區,這給懷來大數據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張家口懷來大數據產業基地空間布局為‘一帶兩區’,即依托葡萄大道公共服務走廊打造大數據產業隆起帶,建設大數據產業綠色發展示范區和以城市功能為主導的產城融合示范區。”懷來縣委書記賈兵說。

此外,借鑒雄安新區經驗,懷來縣高標准編制了大數據產業基地總規、控規、產城融合規劃及城市設計規劃、新能源綜合利用等17個專項規劃。目前產業基地已落土地規模5000畝,一座新建220千伏變電站和3座新建110千伏變電站投用,依托張家口國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建設,大力實施源網荷儲一體化、分布式光伏發電、數據中心余熱回收、抽水蓄能等工程,推動綠電在大數據領域高比例應用,打造環京地區首個綠色零碳數據中心集群。

環首都·桑園雲計算產業基地一體化智能電力模塊。 懷來縣委宣傳部供圖

如今,張家口市以超大規模綠色存儲為切入點,大力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截至目前,16個數據中心投入運營,投運服務器124萬台,佔全省45%。

下一步,張家口市將結合自身發展優勢,堅持協同最優化,圍繞數字產業綠色低碳發展、數字化綠色化賦能行業提質增效、城市運行低碳智慧治理等方面積極探索經驗,在產業、技術、人才等關鍵領域突破,努力推進數字化和綠色化雙轉型。

(責編:林福盛、付兆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綠色+數字” 為張家口高質量發展插上“雙翼”
  當風拂過緩緩轉動的風車葉輪,一條總長666千米的張北柔性直流輸電示范工程動能顯現,每年可向北京輸送140億千瓦時“綠電”,“張北的風點亮北京的燈”﹔ 當塔吊林立在懷來官廳湖畔,一座承接北京數字產業外溢的科技創新基地拔地而起,這裡可安裝5萬余架機櫃,容納服務器50余萬台,“中國數壩”的名號被叫得響亮﹔ 當陽光照耀光伏區的藍色電池板,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在配電網中形成一個“縱橫交錯江河中的碼頭”,滿足了張北部分數據中心綠色用能需求,實現了多利益主體的共贏…… 環首都·官廳湖大數據產業基地鳥瞰圖。 懷來縣委宣傳部供圖 日前,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通知,確定在10個地區首批開展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綜合試點,河北省張家口市位列其中。…
石家庄市發布23條舉措支持企業健康發展
  人民網石家庄12月14日電 (祝龍超)為深入落實黨中央“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要要求,進一步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序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12月12日,石家庄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聯合印發《應對疫情影響支持企業健康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確定了8個方面23項具體工作舉措,幫助企業開足馬力生產,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推動經濟運行穩中向好。 通知明確,本政策措施有明確時限的,按規定時限執行﹔無明確時限的,執行期限至2023年3月31日。…
推薦視頻
  • 第三屆中國—中東歐國家(滄州)中小企業合作論壇
  • 常懷"趕考"之心 在新征程上接續奮斗
  • 探館vlog:走進保定博物館、美術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