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享 推進京津冀文旅深度融合

在2022京津冀文旅協同發展雲論壇上,與會嘉賓建議——
共建共享 推進三地文旅深度融合
論壇上,北京科技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長覃京燕建議京津冀發展智慧旅游,積極探索元宇宙文旅新業態。 河北日報記者 馬朝麗攝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
11月25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共同召開2022京津冀文旅協同發展雲論壇。論壇以“北京之約·域見未來”為主題,與會嘉賓從政策解讀、案例解析、資源協同、未來展望等多個方面進行探討交流,為進一步推動三地文旅深度融合、互利共贏建言獻策。
積極承接和打造高質量文旅項目,推動三地文旅資源共建共享
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實施八年多來,三地文旅聯動成果顯著。
2014年以來,三地文旅部門堅持統籌協調、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強化頂層設計,確立了文旅規劃、交通、標准、市場“四個一體化”目標﹔深化交流協作,簽署了文化、演藝、群眾藝術、長城保護、人才交流等專項協議,建立了旅行社、景區、圖書館、藝術職業教育、數字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示范走廊等聯盟﹔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長城和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等重大項目、重大任務有序推進。京津冀文化旅游試點示范區建設成效顯著,旅游標准化建設、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品牌宣傳營銷持續深化,文旅協同發展進入全面對接、高效互利的新發展階段。
“雖然京津冀文旅產業協同發展水平明顯提升,市場一體化創新持續推進,但也存在差異化定位尚不明確、文旅產品開發不平衡、缺乏深化產業鏈對接協作的體制機制等問題。”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首都文化和旅游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厲新建在論壇上說。
面對新時代新任務,京津冀如何加大文旅資源共建共享力度?厲新建認為,三地應抓住冬奧會、國家文化公園、數字經濟、新消費模式等發展機遇,共同抓好文藝事業合作行動、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行動、產業協同發展行動、市場一體化行動、公共服務質量提升行動、行業監管體系完善行動。重點協同打造京津冀長城、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示范區﹔建立健全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跨地區、跨部門的協調機制,著重做好冬奧遺產利用、生態價值轉化、體旅融合發展、品牌共建共享等工作﹔聯動北京房山和保定的文旅資源,構建京西南山水休閑旅游協作區﹔打造通武廊文旅深度融合示范區,促進通武廊地區文旅要素流動、資源共享。
京津冀文旅協同發展進入新階段、面臨新使命。三地文化和旅游部門領導在視頻致辭中一致表示,立足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定位和文旅產業發展實際,三地將進一步拓展合作深度廣度力度,加強互聯互通互動,有效整合優勢資源,加強文化和旅游服務體系建設,優化文化和旅游生態環境,實現共享共建共榮。
“河北將全面深化與京津合作交流,積極承接和打造高質量文旅項目,推動三地文旅資源共建共享,互相支持辦好重大活動,讓京津冀豐富的文旅資源‘活’起來、文旅消費‘熱’起來、品牌IP‘火’起來。”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那書晨在致辭中表示。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
在論壇的北京現場,嘉賓手邊都有一杯帶著二維碼的奶茶。主持人建議嘉賓們掃下碼,隨后有人驚呼:“中獎了!”這時,一個身穿“平安獸”造型衣服的人蹦蹦跳跳上場,為中獎嘉賓獻上了一段歡快的舞蹈和一份小禮物。
“這是我們推出的‘當奶茶遇到意外驚喜’文創產品,‘平安獸’是我們開發的大運河形象IP。剛才這幕是實體店正在運營的模式,這種沉浸式新零售帶給消費者一種全新的體驗。”大運河禮物品牌創始人、北京唯圖文化交流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馮建革以“顛覆”為題,分享了大運河文創產品研發、營銷的經典案例。
文化是文創產業的基石和載體,是沉澱著獨特底蘊的寶貴資源。論壇上,一個個歷史文化的資本轉化、非遺文化的現代活化案例,為三地探索協同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打造大運河文創產品,推動大運河沿線節點開發和特色產業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京津冀文化相通,文脈相連。三地要進行文化深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北京市政協常委、社法委副主任、民盟中央文化委員會副主任宋慰祖說,大家旅游真正追求的是旅游地背后的文化內涵,所以三地要和合共生,充分發揮文化的靈魂作用,統籌推進長城文化、大運河文化、西山永定河文化、非物質遺產以及奧林匹克文化建設。
鄉村旅游是文旅產業的一個重要分支,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的魏翔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的陳炯教授,結合自己的研究和實戰案例,分享了如何通過農文旅融合發展激發和喚醒鄉村的生機與活力。
“單純的鄉村企業隻關注本村、本地發展,而鄉村社會型企業側重將本村模式同本縣、本區域的比較優勢、戰略產業相結合,將局部經濟效益外溢成區域社會效應,因而應啟動三地社會型企業公共服務均等化體制改革的文旅試點。”魏翔說。
經過藝術化改造的村落,可游青山綠水,可賞雲聽風,“慢生活”讓游客暫別都市的喧囂。藝術可以幫助挖掘村落的潛在文化價值,繼而轉化為生產力並帶來直接效益。在陳炯的農文旅融合實戰案例中,處處體現著以藝術為抓手賦能鄉村振興。“‘悅目賞心、化古開今’,農文旅的路徑設計第一步先抓住眼球,然后再和受眾共頻、共情。”陳炯建議。
盲盒、元宇宙,都是當下的熱詞。“我們推出的‘98元機票目的地盲盒’活動,微博熱搜排名第三、抖音話題播放超7億。”同程文旅政府事務合作部華北商務總監臧博緯說,京津冀文旅資源也可以融入盲盒活動,開發相關的文創產品,從而豐富消費者體驗,帶動旅游消費的提升。
元宇宙文旅是一種顛覆傳統旅游業的新模式,通過數字化技術可將文旅資源進行多樣化轉變,使人們隨時隨地看到四季變換,沉浸到可聽、可見、可觸、可嗅的場景中。北京科技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長覃京燕講述了多場景應用的無人駕駛汽車和遠程的味道傳遞案例,暢想了未來元宇宙與文旅產業擁抱帶給我們的超時空體驗。她建議京津冀發展智慧旅游,積極探索元宇宙文旅新業態,比如打造元宇宙裡的博物館,讓受眾通過交互式體驗擁有更廣闊的“詩與遠方”。(記者馬朝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