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為世遺再現歷史風貌貢獻“河北力量”

2022年09月27日09:27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為世遺再現歷史風貌貢獻“河北力量”

  收拾行裝、准備藥品、翻閱記錄、檢查儀器……9月26日,河北省文物與古建筑保護研究院副院長次立新,最后一次檢查沉甸甸的行囊——作為中國援助尼泊爾加德滿都杜巴廣場九層神廟建筑群修復項目現場管理組組長,他將於9月27日飛往尼泊爾,與堅守在當地的同事們會合,對世界文化遺產九層神廟主體修復進行驗收。

  今年8月,經過中方援助尼泊爾工作隊數年來的修復,九層神廟文物本體維修工作圓滿完成,恢復了原有歷史風貌。中國援助尼泊爾加德滿都杜巴廣場九層神廟建筑群修復項目由河北省文物與古建筑保護研究院擔任管理單位、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承擔整體修復任務。這是中國在尼泊爾開展的首個大規模文物援外項目,也是河北古建維修史上首個參與的國家級對外項目。

  勇擔重任

  河北古建人首次走出國門

  世界文化遺產九層神廟,又稱巴桑塔布爾塔,是尼泊爾歷史上重要的王宮建筑,地處“加德滿都谷地”世界文化遺產核心區,地理位置特殊,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

  2015年,尼泊爾發生8.1級地震,九層神廟損毀嚴重。隨后,中國政府將九層神廟修復項目納入援助尼泊爾震后重建總體規劃。2016年11月,商務部將該項目的修復設計及項目管理任務委托給擁有豐富古建筑修復經驗的河北省古代建筑保護研究所(即今河北省文物與古建筑保護研究院)承擔。

  “這些年,河北古建人足跡遍布神州大地,屢獲國家和省級表彰,但走出國門開展工作,還是頭一次。”河北省文物與古建筑保護研究院院長、黨總支書記張建勛說,接到項目后,迅速召集全體業務骨干進行認真研究,成立了基礎勘察和勘測設計組、現場管理組、國內協調組……為全面了解九層神廟建筑群的形制和損毀狀況,2016年12月,孫榮芬等20多位河北省古建領域專家分兩批奔赴尼泊爾加德滿都,對九層神廟進行現場勘察。

  “到了現場發現,宮殿建筑損毀嚴重,九層塔和東北角塔在內大約550平方米的局部建筑完全倒塌,約80%的牆體變形、開裂,大量木構件散落損毀。”孫榮芬回憶說,河北古建人這些年先后參與西藏布達拉宮、新疆伊犁將軍府、雲南昆明妙湛寺金剛塔等文物保護維修項目,不少項目所涉及建筑與九層神廟建筑格局有相似之處。汶川地震及玉樹地震后,河北古建人參與了多項震后古建保護維修項目,積累了修復震后文物的豐富經驗。然而,面對九層神廟損毀情況,依然感到任務艱巨。

  現場測量測繪、進行病害調查、開展建筑結構評估、收集查閱尼泊爾古建筑維修規范性文件、走訪老工匠和收集老照片……一個多月后,專家們完成九層神廟及附屬建筑相關資料收集,制定了修復項目總體設計思路。回國后,大家趕制完成設計文本,通過國家文物局專家審核。2017年4月尼泊爾考古局正式復函:對九層神廟修復項目總體設計方案表示認可,對河北專家付出的辛勤勞動給予充分肯定。

  風雨無阻

  為九層神廟的修復護航

  河北總體設計方案獲通過后,根據具體分工,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承擔項目施工任務,河北方面負責項目管理任務。也就從那時起,河北古建人根據項目進度一撥接一撥地飛赴域外,堅守在九層神廟修復現場,風雨無阻。

  尼泊爾的雨季十分漫長,每年5月至9月,建筑物被迷蒙的雨霧所籠罩,對於文物保護修繕來說,連綿不斷的陰雨天氣和突如其來的狂風暴雨,對文物建筑的負面影響巨大,是個棘手的難題。為了不誤工期,2017年5月,在正式施工前,河北古建人爭分奪秒,組織施工單位對神廟建筑物採取支護措施。最終,保証了施工方得以順利進場工作。

  督促審查安全管理體系﹔審查施工技術組制定的臨時用電安全方案、防火預案、腳手架專項方案等﹔督促施工技術組對所有施工人員安全培訓……次立新告訴記者,該項目的管理任務,除做好對項目的質量、安全、進度、投資進行全程管理外,還要做好對外(尼泊爾方面)協調和設計服務。

  不僅如此,按照尼泊爾有關方面要求,施工期間九層神廟室外部分繼續開放,所以對現場安全和文明施工提出更高要求。為保証游客安全,河北古建人積極協調溝通,要求施工單位在施工場地入口豎立醒目標識和圍擋,並制作項目介紹的噴繪圖,將場區物品分類有序放置,各種警示、標識牌懸挂到位,施工現場設專人清掃……

  為了對建筑本體加強保護,中方的工作人員對通道門框、台階、樓梯等易磕碰部位都用木板襯墊保護。同時,嚴把工藝關,堅持按照原工藝、原材料、原做法,盡量利用原構件最大限度保持和恢復古建筑的歷史風貌。

  文明、有序、規范、和諧、嚴謹、細致——數年來,河北古建人以務實的作風、規范的管理和敬業的精神保証了施工進度和質量,樹立起良好的國際形象。

  堅守崗位

  為河北古建人贏得聲譽

  “九層神廟損壞嚴重,過去幾年,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洒紅節無法進行。今年九層神廟和杜巴廣場重新舉行慶祝活動,熱鬧極了。”目前正堅守在九層神廟施工現場的河北古建人杜勝軍告訴記者,這段時間,加德滿都街頭游客日漸增多,人們對修繕后的九層神廟紛紛予以稱贊,心中倍感激動和自豪。

  盡管受到新冠疫情影響,但九層神廟維修工作依然有序進行。

  開展文物建筑雨季觀測監測工作﹔進行數據採集和資料收集﹔提前准備防雷、安消防、展示利用工作……“經過最近這兩個雨季的考驗,修復后的九層神廟均無漏水、滲水情況……”次立新說,五年來,所有的中方人員團結一心,相互配合,以更加細致的工作態度,陸續完成九層神廟坍塌復原維修、金頂清洗安裝及周邊院落環境整治等工作,直至如今九層神廟建筑群文物本體維修工作圓滿完成。

  為確保修復工藝的原汁原味,修復中還大量起用尼泊爾本地工匠。“九層塔的金頂就是在我手裡安裝完成的。”參與修復項目的尼泊爾木工普拉薩德十分自豪,“中國專家說,修復文物要堅持‘最小干預,修舊如舊’原則。跟著中國專家,我見識到很多先進技術和理念,包括運用數字化技術記錄神廟的現狀和文物歷史信息。希望未來能把這些都應用到尼泊爾其他文物的修復工作中。”

  “神廟建筑本體修復完成后,下步工作重點將放在建筑展示利用上,根據尼方意見,將延續九層神廟博物館功能,同時按照計劃做好建筑避雷、安防、消防、技防等工作。”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副院長許言說。

  “看到我們的設計方案一步步落實,看到九層神廟逐漸重現歷史風貌,我們深深覺得數年的辛苦、堅守沒有白費,一切付出都值了。同時,通過這個項目,也進一步提升了我們自己的文物古建保護修繕技術和能力。”次立新說,這次驗收之后,他將繼續留在尼泊爾九層神廟修復現場開展后續工作,和同事們一起奮戰在一線,推動中國文物保護理念和技術在尼泊爾古老建筑保護中的實踐,為促進中尼兩國文化交流和世代友好貢獻“河北力量”。(記者龔正龍)

(責編:商帆、付兆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第三屆中國—中東歐國家(滄州)中小企業合作論壇
  • 常懷"趕考"之心 在新征程上接續奮斗
  • 探館vlog:走進保定博物館、美術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