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革命老區——
幸福新生活 美好新畫卷(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老區新貌)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這裡建立第一個抗日敵后根據地﹔解放戰爭時期,黨中央在這裡指揮“三大戰役”取得決定性勝利,從西柏坡出發進京“趕考”……這裡,就是位於晉冀兩省交界地帶的太行革命老區。
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太行山深處的河北省阜平縣駱駝灣村、顧家台村看望慰問困難群眾,並在這裡向全黨全國發出了脫貧攻堅的動員令。
今年“五一”前夕,記者來到阜平縣駱駝灣村,村黨支部書記顧瑞利正帶領村民整理山坡荒地、種植玫瑰百合、打造百畝花海景觀。“未來雄忻高鐵通車后,我們准備組織擺渡車接送游客,讓駱駝灣鄉村旅游發展得更好。”
駱駝灣村山高路遠、交通不便,曾經經濟落后。這些年經過改造提升,村民們住進干淨整潔的“青水瓦、滴水檐、花格窗”式的太行山新民居,水泥路、石板路通到家門口,用上了彩電、冰箱,通了自來水。村裡發展起鄉村旅游、現代食用菌、高效林果等多種產業,每戶村民都能獲得租金、薪金或股金等收入,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950元,增長到2021年的17480元,增長17.4倍。
駱駝灣村的變遷,反映了太行革命老區的快速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老區廣大干部群眾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真抓實干,依托太行山自然生態、人文歷史等資源,因地制宜發展山地特色農業、文化旅游、健康養老等產業,改造提升基礎設施,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加強生態保護,堅持綠色發展。太行山礦產資源豐富。過去,部分山體因粗放型採掘而遭到破壞。為此,太行革命老區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推動轉型升級。位於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的霍爾辛赫煤礦,黑黝黝的精煤通過皮帶不斷輸送到地面,與之相伴的煤矸石則在井下“就地消化”。“以前露天堆存煤矸石,成本高還污染環境。如今通過採用矸石充填採煤技術,實現了新產生矸石完全回填,有效控制了地面沉陷、杜絕了地面污染。”煤礦負責人李建功說。
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曾是全國第二大主焦煤產地和國內聞名的陶瓷、建材、電力工業基地,近年來深入推進老工礦區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如今,102處裸露礦山得到修復,11座煤矸石山被綜合治理,礦區的林木覆蓋率由2016年的17%上升到如今近50%。家住峰峰礦區的楊元杰說:“經過修復,採煤沉陷區變成了濕地公園,矸石山上長出了綠植,天鵝、夜鷺、黑鸛等鳥類越來越多。”
“十三五”時期,河北在太行革命老區大力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27個太行革命老區縣完成營造林綠化面積387.6萬畝﹔山西以太行革命老區為重點,通過“三北”防護林工程造林314.94萬畝。
發展紅色旅游,老區人氣旺起來。西柏坡紀念館展廳內,江蘇游客袁顯衛說:“仿佛身臨其境,科技手段讓紅色故事的講述更打動人心。”近年來,河北投資4600多萬元,對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基礎設施、展覽設備等方面進行了全面提升。西柏坡紀念館用新科技提升展示水平,開發制作了半景畫、VR全景游覽系統等,提升游客體驗。
近年來,太行革命老區充分運用紅色資源,積極培育紅色精品景區,大力弘揚紅色精神。山西出台《山西省紅色文化遺址保護利用條例》,形成“烽火太行地·抗戰脊梁”等1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河北打造西柏坡、前南峪抗日軍政大學舊址、涉縣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等精品景區,讓廣大干部群眾深刻了解革命先輩事跡。
如今,雄忻高鐵即將開工,線路自河北雄安新區出發,途經阜平縣、五台縣等地,抵達山西忻州,帶動太行革命老區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等重大戰略。太行革命老區,更美麗的畫卷正在展開。
(相關報道見第六、七版)
《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07日 04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踐行普惠初心 “貸”動中小微企業駛入“快車道”
- 人民網石家庄6月6日電 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發展普惠金融”。2015年底,國務院印發了《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為普惠金融發展指明了目標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 人才加碼 活力振興與發展同向
- 傳承是為了保根,沒有傳承就不能正本清源﹔創新是為了提升,沒有創新就不能與時俱進。“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堅持中西醫並重和優勢互補,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因而可知,在國家的引領和大力支持下,中醫藥大發展正逢其時。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作為中藥科技創新的頭部企業,以嶺藥業秉持“傳承不泥古,創新不離宗”的原則,將蘊藏幾千年中華民族智慧結晶的中醫藥與現代科技相結合,不斷創新出適用當代人的中藥,使“中國藥方”煥發出持久生命力。回望30年,以嶺藥業是如何開創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新格局的?又該如何為建設健康中國貢獻自己的力量?請跟隨我們的腳步一起走進以嶺藥業,了解其創新中藥發展的獨門“秘籍”。今天,推出《創新“突圍” 讓古老中醫藥迸發新活力》系列報道第三篇:…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