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承德:加強“兩河共治”保京津一汪碧水
人民網石家庄11月2日電 (楊文娟)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中,承德被定位為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據測算,承德每年可為京津供水22億立方米,而其境內的灤河、潮河就是京津的重要水源。
潮河生態環境優美吸引水鳥棲息(資料圖)。 白雪亮攝
深秋時節,來到北京的水源地潮河源頭——承德市豐寧黃旗鎮潮河源村,這裡風景宜人,潮河水面清澈見底,幾種不知名的水鳥在水面悠然盤旋。同樣,不久前該市灤平縣境內灤河支流興洲河也吸引了水鳥前來戲水,與周圍美麗的環境相映成趣……水鳥的出現,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灤河、潮河良好的生態水環境。而這與承德多年來持續開展灤河、潮河綜合治理是分不開的。
據了解,承德這些年系統推進河湖綜合整治、排污口整治、工業企業達標提升、城鄉污染治理、打擊違法排污五大攻堅戰,“兩河”水環境質量得到持續改善。截至2020年年底,灤河、潮河的地表水國省考斷面水質年均值全部達到優良標准。
“治理好灤河、潮河,既關系到‘兩區’建設重大戰略和我市可持續發展,也關系到我市及下游居民飲水安全。”承德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羅愛民說,為此,承德市集中開展灤河、潮河“兩河共治”,截至今年9月,承德23個地表水國省考斷面水質達標率保持100%,5個斷面水質實現升類,全市水環境質量河北領先。其中,灤河流域、潮河流域共16個國省考斷面均達標。
日前,位於承德市寬城滿族自治縣境內的潘家口水庫水面碧波蕩漾。 呂振華攝
萬頃碧波粼粼,兩岸群山蒼翠。
日前,從空中俯視灤河出境潘家口水庫,隻見一池清水從水庫大壩向下游緩緩流淌,向天津源源不斷地供應著純淨的城市用水。
然而,作為“引灤入津”主體工程的潘家口水庫,曾因密布的2.7萬多個養魚網箱,導致水質急劇惡化。為確保入津水質安全,2017年,承德實施了灤河重要支流、潘家口水庫庫區周邊水污染防治和流域生態修復項目,完成網箱養殖取締以來,水質不斷改善。生態環境部門監測數據顯示:灤河出境潘家口水庫斷面及潮河出境古北口斷面水質均達到Ⅱ類標准。
“要保持長久的河暢、水清、岸綠,還必須強力推動灤河、潮河‘兩河共治’。”羅愛民說,對此,承德成立了由市委書記、市長任雙主任的市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和市長任組長的市水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水污染治理工作。同時,建立“斷面長”“河湖長”和“河湖警長”制度,將斷面包保責任逐一落實到人,並通過不斷完善水污染防治工作考核評價與獎懲問責體系強化責任落實。
針對治污能力弱的問題,承德實施了“三年百項重點治污工程”,總投資41億元,建設了107項工程項目,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8.5%,縣城污水處理率達到95.6%。針對“兩河”水土流失問題,承德推進了“800裡灤河水質保護工程”和“200裡潮河淨水廊道工程”,全面開展河道生態護岸和河流緩沖帶建設、侵蝕溝整治、岸線和河道生態修復等工程,逐步解決泥沙含量大導致的斷面水質超標問題。現階段共實施48項工程,總投資20.85億元,目前已完工17項,在建16項。
此外,承德推進工業企業和排污口整治,23個入河排污口已完成規范化建設,遺留20個排污口正在履行審批程序﹔完成275個農村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設施覆蓋任務﹔全市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建率達到100%﹔每年造林60-80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00-600平方公裡。
經過治理后的潮河兩岸風光旖旎。 師有瑞攝
據統計,截至目前,承德林地面積達3556萬畝,佔京津冀的32%,佔河北的35.7%,森林覆蓋率達60.03%﹔林木蓄積量1.02億立方米,佔京津冀的50.5%,佔河北的58%﹔草地面積700萬畝,佔京津冀的22.2%,佔河北的25%。
近年來,承德還與北京市密雲、懷柔、延慶三區及張家口市建立了密雲水庫上游流域“兩市三區”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合作機制,不斷增強協同治理能力,推動了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為緩解水環境治理壓力,京津冀共同建立了生態環境保護橫向補償機制。據羅愛民介紹,在灤河橫向生態補償方面,2017年6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正式簽訂《關於引灤入津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的協議》,第一輪補償期為2016-2018年,第二輪補償期為2019-2021年。在目前開展的兩輪補償期內,承德共獲得補償資金14.67億元。第三輪尚未啟動。
在潮河橫向生態補償方面,2018年11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北京市人民政府簽訂《密雲水庫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養區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補償期為2018-2020年。目前,承德已獲得補償資金12.24億元。第二輪橫向生態補償相關事宜正在商定。
“接下來,我們將積極與天津、北京商定灤河第三輪和潮河第二輪生態補償事宜,盡快簽訂補償協議。”羅愛民表示,承德將繼續不斷加大水環境治理工作力度,持續改善水環境質量,確保京津地區生態安全和飲水安全。
經過治理后的潮河美景如畫。 王九玲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