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裡飛出夢想的歌——
阜平縣馬蘭村小樂隊奏響大樂章
人民網保定10月31日電 (張繼航)“如果有一天你來到美麗的馬蘭,別忘記唱一首心中的歌謠,讓孩子們知道愛在人間﹔如果有一天你來到美麗的馬蘭,別忘記帶一束鮮艷的花環,這裡埋葬著抗敵的英雄……”秋意漸濃,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早已金葉遍山,該縣馬蘭村小學裡時時傳出孩童們動聽的歌聲,給這個美麗而寧靜的小縣城平添了許多生氣。
鄧小嵐教孩子們演奏音樂。 人民網 張繼航攝
從北京到阜平縣城南庄鎮馬蘭村,自駕有4小時左右的車程。2004年起,著名報人、新聞大家鄧拓先生之女鄧小嵐已在這條路上奔波了17年。十幾年前的阜平還沒通高速,鄧小嵐每次到馬蘭村,都要坐長途客車再換乘大巴車,顛簸7個多小時,就為了給山村的孩子們上一堂地道的音樂課。
鄧小嵐1943年出生於阜平縣易家庄村,出生后被寄養在馬蘭村鄰近的麻棚村老鄉家裡生活了3年,自出生起,她的命運就與這個小山村產生了無限的關聯。1997年起,鄧小嵐和家人多次回到馬蘭,為鄉親們翻修校房、修路種樹、救助貧困戶和貧困學生等。
馬蘭村小學學生認真跟學唱歌。 人民網 張繼航攝
2003年,鄧小嵐和原《晉察冀日報》的部分老同志回到馬蘭村掃墓,在此過程中,鄧小嵐隨口問前來掃墓的少先隊員們會唱什麼歌,“歌?什麼是歌?”孩子們茫然的眼神讓鄧小嵐的心裡很難過,當時她就想,隻要有時間就要回來教孩子們學唱歌。
鄧小嵐介紹馬蘭村小樂隊成員。 人民網 張繼航攝
2004年,為了給在抗戰時期掩護報社而犧牲的19名馬蘭村村民修立紀念碑,鄧小嵐在馬蘭村住了一個禮拜的時間,她找了一間教室,開始教孩子們唱歌。她驚喜地發現,這些從來沒有接觸過音樂的孩子們其實很有天分,僅僅教了幾遍,就能把一首歌完整地唱下來。教了一首又一首,看孩子們學得越來越快、唱得越來越好,鄧小嵐心裡樂開了花,她不再滿足於隻教他們唱歌,從北京搬來小提琴、電子琴、手風琴等樂器,手把手教孩子們彈起了《歡樂頌》。這一教,便是17年,鄧小嵐也從每年的小住變成了長住。
17年間,鄧小嵐帶著大山裡的孩子們在田間地頭肆意歌唱,快樂也感染了村中的每一個人,很多村民路過也會跟著唱上幾句。她創建的馬蘭小樂隊先后應邀到北京人民廣播電台、北京電視台、浙江衛視等錄制節目,並參加了2012年北京電視台春晚。自2013年起,鄧小嵐還組織了四屆馬蘭兒童音樂節,讓孩子們與專業表演團體同台演出,讓一代又一代的孩子走出了大山,開闊了眼界。
10月31日,在馬蘭村鐵貫山腳下,鄧小嵐對前來看望她的保定市委書記黨曉龍等一行人暢想著馬蘭的未來,“今年想讓鄉親們把紅色旅游再深入挖掘一下,用音樂的力量促進孩子快樂成長,帶動鄉村振興。”
鄧小嵐和黨曉龍暢想未來。 人民網 張繼航攝
“感謝您對鄉村教育和素質教育作出的巨大貢獻,您對老一輩革命家紅色精神的傳承值得我們學習。”黨曉龍說,鄧小嵐17年如一日的堅持實屬不易,她的精神更加堅定了保定要辦好基礎教育與鄉村教育的信心與決心。
黨曉龍詢問學生家庭情況。 人民網 張繼航攝
在鄧小嵐家中,擺放著許多張她與孩子們的合影,她所教的第一批學生都已大學畢業,她指著照片中的孩子們,一個個地介紹著:“這是孫志雪,考的北方民族大學音樂專業,在大學繼續學習長笛﹔這是白寶鵬,上的師范院校,現在也在從事幼兒素質教育。”言語間,滿是幸福與驕傲。
2021年7月5日,保定召開了教育創新發展大會,以“讓孩子們在家門口就能夠享受到高質量、高水平、高品質教育”為目的的教育改革,正在該市穩步推進。創新人才教育研究會會長劉彭芝多次攜名師團隊到訪保定,對該市的骨干教師進行培訓。保定高碑店市、安國市、高陽縣、蠡縣等多個縣市區也積極出台相應政策,籌措教育基金發展教育,探索走出了一條全面提升地方基礎教育整體水平的新路徑。
深秋的陽光洒在太行山上,孩子們純真的歌聲在耳邊回響。此刻,北京、保定、馬蘭,跨越山河跨過歲月,連結在一起,為了一個夢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