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河北:讓基層群眾樂享科普盛宴

2021年09月21日09:41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讓基層群眾樂享科普盛宴

9月11日,內丘縣第二中學開展“魅力科技 創新科普”主題活動,機器人社團的學生在活動中拼裝調試機器人。當日,2021年全國科普日活動在全國各地啟動。 新華社發(劉繼東攝)

農業專家送科技、院士專家主題科普……9月11日至17日,全國科普日河北省主場系列活動相繼舉行。圍繞“百年再出發,邁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主題,河北省組織開展了五大板塊13項活動,為廣大群眾奉獻了一場場科普盛宴。

線上線下齊發力

9月11日一早,邯鄲科技館便熱鬧起來。2021年全國科普日邯鄲主場活動在這裡舉辦。

在太陽系沉浸式互動體驗展廳,參觀者通過沉浸式的體驗,探索浩瀚宇宙和太陽系的奧秘﹔在應急科普展廳,大家坐在搖晃的模擬船上感受刮風、下雨等自然現象……

“媽媽,剛才我的椅子都晃了,嚇了我一大跳!”一名小男孩牽著媽媽的手走出影院,興奮勁兒還沒過,正興致勃勃地回味著。

科普日期間,邯鄲市科技館的3D打印、7D影院、9DVR、時光隧道、鏡像迷宮和編程編隊無人機表演等體驗項目,面向公眾免費開放。

線下豐富,線上同樣精彩。

今年科普日,“科普嘉年華”上線,迅速吸引了許多網民以及中小學生登錄參觀。

“針對疫情防控需要,我們推出了全景漫游科普河北圖文展系統,隻需微信關注‘河北省科協’或‘邯鄲市科協’微信公眾號,進入科普日VR在線展廳,就能做到足不出戶暢游全館。”省科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推進科普工作信息化是一項系統性工程。”省科協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河北省開展了全民科學素質網絡競賽、科普下鄉萬裡行等,多個品牌科普活動已深入人心。該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河北省將打通各種平台、融通各類資源、活用各類手段,實現“一張大網做科普”,運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推進信息技術與科學教育深度融合,推行場景式、體驗式、沉浸式學習,讓科學成果人人共享。

科普向基層和鄉村下沉

“專家來了!”9月12日,在邢台市任澤區西固城鄉任縣硒樂園家庭農場,一輛小車剛停穩,果農們就圍了上來。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石家庄果樹研究所研究員徐國良剛一下車,農場主宋利杰就拉著他走進蘋果園,請他“把脈開方”。

作為科普日活動之一,河北省科技志願者總隊組織9名農業專家走企業、訪基地、下地頭、入田間,為任澤區現代農業發展建言獻策。

當日,在石家庄裕華區裕翔園社區舉辦的健康科普活動也廣受關注。

“我尿酸、血壓高,還有哮喘,吃中藥能調理嗎?”“我甘油三酯高,還有糖尿病,該吃什麼藥?”……在醫療專家咨詢台前,居民們排起長隊。專家們耐心地為他們講解身體狀況,並寫好處方。

“實現科學普及的全面價值,歸根到底在於促進全民共享,努力破解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省科協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河北省科技創新飛速發展的同時,科普事業也在不斷向基層和鄉村下沉。

把“科普大篷車”作為科普工作的重要抓手,河北省開展了以“科普大篷車進校園、進鄉村、進社區”等為主題的多種活動。僅“十三五”期間,“科普大篷車”開展活動1087場次,受益人數239萬余人(次)。

科學素質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河北省科學素質總體水平依然偏低,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等問題仍然存在。

為破解科普有效供給不足難題,2019年,省科協動員學校、醫院、科研院所、企業和社會組織等組建了科技志願服務總隊,著力推進科技志願服務專業化、規范化、常態化發展。

省科協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各地將採用群眾點單、社區派單、部門領單、志願組織接單的“訂單認領”模式,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辦實事,智惠行”系列科技志願服務活動,進一步健全科技志願服務體系。

科學家參與到科普中來

“火星上的水是什麼狀態的?”“從地球出發,到達火星要多長時間?”……9月14日,一場題為《未來一百年——人類能到哪裡?》的科普講座在邯鄲市第二中學開講。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鄭永春給學生們上了一堂生動的天文科普課。

2015年一次偶然的授課經歷,讓鄭永春接觸到科普文章寫作,如今這個在網上解讀“祝融號火星車”的“火星叔叔”,已是科普領域的“網紅”。

為激發科技人員參與科普的積極性,2005年,河北省設立了科普事業貢獻獎。多年來,該獎項充分發揮了科普獎勵的引導作用,為河北省選樹了一批優秀的專業技術人員,但像鄭永春一樣投身科普事業的科研人員還並不多。

省科協相關負責人分析,科研企事業單位普遍存在科普支撐能力、科普生產能力和科普服務能力不足等問題,如科普活動專項經費不足、引導與激勵措施吸引力不夠等。

在鄭永春看來,科普的體系建設還需進一步加強,系統的科普能力建設必須從學科、人才、資助等方面成體系抓。

據了解,目前僅北京、天津等地設有科普系列職稱評定。有專家呼吁,在科研項目中納入科普指標,促進科研與科普緊密結合﹔設立完善的科研科普工作考評體系,合理體現科普權重。(記者王璐丹)

(責編:張曉博、祝龍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第三屆中國—中東歐國家(滄州)中小企業合作論壇
  • 常懷"趕考"之心 在新征程上接續奮斗
  • 探館vlog:走進保定博物館、美術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