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雕刻師張曉賀

蛋殼上刻出奇妙世界(追夢)

本報記者  史自強攝影報道
2020年10月04日07:4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圖⑦:張曉賀展示蛋殼雕刻作品。
  圖⑧:張曉賀進行蛋殼雕刻。

  張曉賀家客廳一角的展示櫃上,擺滿了刻有人物、山水、祝福語的蛋殼雕刻工藝品。部分作品還嵌進燈飾,通電后,鏤空的蛋殼中射出奪目的光芒。這些都出自張曉賀的一雙巧手。

  張曉賀是河北石家庄市的一名廚師。下班后,放下廚具的他拿起磨針,便在薄而脆的蛋殼上創作奇妙的世界。

  總握著雞蛋的小孩

  張曉賀的爺爺是村裡小有名氣的木匠,他看著爺爺像變戲法一樣,把孫悟空、哪吒等神話人物在蛋殼上雕得栩栩如生,就對蛋殼雕刻著了迷。9歲時,他照著公雞,嘗試了第一件作品,盡管線條歪歪扭扭,但母親的夸獎讓他欣喜不已。

  年幼的張曉賀開始不斷嘗鮮。“見啥刻啥,吃飯時也尋思。”張曉賀說,因為痴迷於蛋殼雕刻,他手裡總是握著雞蛋。

  2000年前后,張曉賀成了一名廚師。下班后,脫掉廚師帽,他就一頭扎進蛋殼堆裡。“不管多累,總想練會兒,直到手腕子酸疼彎不了了,才去睡覺。”他買來素描書,自學繪畫,在網上查資料、看視頻,一點點地記錄、琢磨。他甚至把家裡的地下室改成工作間,盡是雕刻工具和成箱的蛋殼。

  “這人真是迷進去了。”妻子宋敬霞說,“有時做著家務,他腦子裡突然來了靈感,直接把手裡的家伙一扔,轉身就跑進工作室,大半天都不出來。”

  倔勁十足的手藝人

  雞蛋殼厚度僅有0.2至0.3毫米,本身為鈣質,極易碎裂。“你不能不用力,又不能太用力。心要靜,手要穩,拿捏好力道,很需要耐心。”張曉賀說。

  為在蛋殼上呈現盡量豐富的層次,除了鏤空技巧,張曉賀還擅長使用圖案凹進去的陰雕、凸出來的陽雕、拼接圖形的拼雕、呈現透視效果的影雕等10余種技法。

  “先要對著光選蛋殼,挑選出一枚殼壁薄厚均勻的雞蛋。然后擠出蛋液,再清洗蛋殼。光是這些前期工作,就得耗去半個月。”張曉賀說。

  雕刻前,張曉賀會先在蛋殼上畫出線稿。正式雕刻時,他先用白鋼刻刀刻出雛形,為粗雕﹔再針對不同的紋樣,用磨針等工具進行精雕。

  在張曉賀的工作台上,有一個存放磨針的小盒子,細數發現,僅用來處理細節的金剛磨針就有16種,每種還分為五六個不同大小的型號。

  “要雕刻鏤空效果就必須使用D號針,根據鏤空的大小,又要選擇不同尺寸的D號針。”張曉賀說。

  以“梁祝”傳說為題材的《纏綿》是張曉賀前些年的作品,作品材質為鵝蛋殼,全部使用0.5毫米的D針進行鏤空處理。蛋殼的頭部左右兩端各嵌著兩隻振翅欲飛的蝴蝶,十分靈動。為了創作這個作品,張曉賀碎掉了十幾個蛋殼。

  “隻要構思出一個作品,我就一定要做出來。”正是憑著這股倔勁,張曉賀總結出了在不同蛋殼上雕刻的技巧,小到鵪鶉蛋,大到鴕鳥蛋、鴯鹋蛋,都是他發揮技藝的舞台。

  自己要走的路還很長

  在創作的同時,張曉賀也傾力於蛋殼雕刻藝術的傳播和傳承。“我自學直播,工作閑暇時,就會在抖音、快手等平台向粉絲們講解蛋殼雕刻。”張曉賀自豪地說,自己已經積累了1萬多粉絲。

  除了網絡直播,張曉賀得空就往社區和學校跑,免費向居民和孩子們授課。

  受父親影響,張曉賀11歲的女兒張博涵也開始學習蛋殼雕刻,握刀、運刀,都像模像樣。

  在張曉賀的努力下,蛋雕技藝入選石家庄市橋西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己要走的路還很長,方寸蛋殼之間,還有萬千世界等著我去探索。”張曉賀說。


  《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04日 07 版)

(責編:李哲、史建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常懷"趕考"之心 在新征程上接續奮斗
  • 探館vlog:走進保定博物館、美術館
  • 石家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