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趣报:探寻劳动的N种新可能》系列报道
张龙柱:钢铁创新路上的“燃灯者”

在数字化的浪潮中,劳动模范紧跟时代步伐,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融入工作,实现生产效率的飞跃和劳动方式的革新,劳动的内涵与外延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网推出系列报道,将镜头对准燕赵大地上那些新时代劳模,见证“光荣属于劳动者”的崭新篇章。
今年“五一”前,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河钢集团邯钢公司(以下简称“邯钢”)技术中心三级技术专家、正高级工程师张龙柱便是受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中的一员。
他说:“钢铁是有温度的,凝聚了你的热情,一旦你喜欢上这个职业,你就会将它发展壮大。这是你、企业和社会的价值纽带。”
河钢集团邯钢公司技术中心三级技术专家、正高级工程师张龙柱。人民网 朱延生摄
创新不能遇到难题就退缩
走进张龙柱的创新工作室,映入眼帘的便是邯钢最新研制出来的两款汽车板。
“传统热成型钢,要么热成型后表面氧化严重,耐腐蚀性差,应用领域受限;要么价格昂贵,受专利‘卡脖子‘。”张龙柱介绍,这款新型无涂层免抛丸热成型钢,性能优异,知识产权自主,兼具成本优势和低碳环保绿色属性,通过科学的成分设计和热处理工艺的完美结合,在表面天然生成一层薄而致密的抗氧化膜,全流程成本降低10%,性能提升5%。
在张龙柱看来,好产品必须以客户为中心,是满足客户需求度最高的产品。强度越高、材料越好当然是好产品,但即便是普通的钢种,如果能够通过新的工艺进行改进,达到客户需求,也是好产品。
“新型无涂层免抛丸热成型钢的研发,我们经历了数次失败。”张龙柱坦承,在产品开发之初,他们就希望,这块板子最后的一个涂装步骤不要出错。“这是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因为你想,前面所有的验证都通过了,但卡在了最后一个环节,就意味着一切得推倒重来。”
然而在耗费了半年多时间验证后,喷漆附着力还是出现了问题。
“创新就是这样,如果坐在办公室或实验室内,就能想象出后续的情况,那么新材料早就出来了。”张龙柱说,失败并不可怕,调整好心态后,团队开始从最微观和最本质的层面寻找问题出现的原因。
“实验室做过,效果也很好,为什么生产中会造成这么大偏差?”通过重新调整工艺范围,验证想法,进行设计实验,张龙柱团队找到了问题出现在两个工序之间的窗口期存在重叠,只要将这个工艺窗口固化,就可以解决问题。
“新质生产力实际上就是需要我们通过采用更优的方式,配置生产各种要素,让它爆发出更高效的效果。”因此张龙柱认为,“创新过程中肯定会经历不少失败。你不能既想要好东西,又遇到难题就退缩。重要的是总结经验和克服心理障碍。”
一份PPT赢得客户彻底信任
邯钢为何能够成为汽车板的“后起之秀”?
时间倒回十多年前,初出茅庐的张龙柱带着邯钢的汽车板样品,满怀信心地敲开了一家国际知名车企的大门,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邯钢我听过,但从没听过邯钢也生产汽车板。你们的产品有人用?”“你们的仿真和高速拉伸和疲劳性能怎么样?”“先到我们SV部门(安全虚拟技术部)沟通下”……听到这些陌生的名词和专业术语,张龙柱同行几人一头雾水。
“我们意识到,要想进入这家企业的供应链,必须先吃透他们的认证标准。”张龙柱从该企业拿到他们的全英标准规范后,带领同事夜以继日一起翻译、查资料、咨询专家,甚至到汽车研究院做实验……再次到该企业时,可以“同频对话”了,邯钢拿到了进入该企业供应链的“入场券”。
“请务必在明天上午10点前,准时参会,汇报一下整车300多个零部件的实施计划和保障方案,否则视为自动放弃项目。”该企业临时安排的一场考验突然降临。
“容不得多想,我打了两个电话,一个给领导汇报情况,一个让家里的团队人员将相关资料发到我邮箱。”从邯郸到该企业,当年还没有直达的列车,又是下午2点多临时通知,张龙柱选择马上从武汉站下车,改道前往该企业所在地,“我是当时最有可能准时参会的人。”
到达酒店,已是夜里10点多,后方的资料陆续汇总至邮箱。深夜的酒店房间里,张龙柱独自面对电脑,将海量资料整理成一份详尽的汇报PPT。
从材料的对比分析、试模料的生产进度,到冲压不合格的调试预案,具体到每个零件材料参数和模具参数,PPT中有对比有分析,有进度有措施,有技术有管理,清晰明了,有理有据。
汇报完毕,该企业当场没有任何评价。但散会后,企业的质量经理却拉着张龙柱到一旁说:“我们其实就想观察,你们对这个项目是否足够重视以及决心如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个项目,你们的表现已经非常出色了,可以看出平时你们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听到这,张龙柱心里的石头落地。至此,邯钢获得了该企业彻底的信任。
通过张龙柱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如今,邯钢已成为全球4个合资品牌、10个自主品牌、6个新能源品牌汽车的供应商。
2024年,邯钢产销汽车用钢216万吨,同比提升10%,今年一季度,邯钢汽车用钢销量同比提升31%。依托卓越的产品与服务体系,邯钢已构建覆盖传统合资、自主品牌及新势力企业的全方位合作生态,成为全球汽车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战略伙伴。
传道授业激发青年职业梦想
在张龙柱看来,青年职工是企业未来的希望。他深知,对于青年职工的“传帮带”最好的方法不是“坐而论道”,而是让他们“躬身入局”。
李晓广是邯钢的一名90后技术能手,也是张龙柱正式签约的徒弟。
收下这名徒弟后,他根据李晓广的特点和优点,量身定制了成长计划。“他主要从事冲压工作,冲压是其强项,但他对材料的理解较为薄弱,会成为日后发展的‘天花板’。”
当时,汽车板认证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完善FLC(成形极限曲线)数据库。但这个实验设备闲置了好几年了,他便安排李晓广熟悉设备功能,梳理出来FLC操作流程。
“当他遇到问题时,我会在一旁解答,或联系研究院让其学习。”张龙柱时不时还会提几个小题目,让他完成。
彼时,C公司与邯钢成立了联合实验室,专门进行新材料开发。其中,一款1200兆帕的新材料,传统制作工艺是通过辊压加工,但C公司提出希望通过冲压工作来完成。
李晓广从张龙柱这接到任务后,便一头扎进了模具厂。
“从制作模具开始,他就一直盯着。”张龙柱满意地说,在这个过程中,他完成了从材料性能分析、模具设计、零件试冲、零件成型全流程,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成长。
“年青人最重要的就是时刻保持学习心态。”张龙柱认为,人的思维习惯决定了行为习惯,通过不断进行深度思考和专业学习,可以拓宽认知范围,从而让工作和生活都更顺利。
张龙柱牵头的EVI(供应商先期介入)创新工作室被评为“河北省首批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为企业培养了10余名劳模、标兵、杰出青年,他们如今都已在各自岗位上独挑大梁,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张龙柱形容自己是一块“双相钢”,外圆内方,对人不苛责,对事讲原则。浸润钢铁行业多年,他认为,钢铁看似冰冷,实则“温暖”。“当客户特别需要它的时候,你恰好可以满足客户需求,你认为钢铁这时候冷吗?”张龙柱说:“我不认为它冷,相反它让你和客户的心都会热起来。”
相关阅读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