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河北频道

邯郸峰峰矿区地方传统文化丛书《漫话峰峰》走进中小学课堂

2021年12月02日09:51 | 来源:人民网-河北频道
小字号

为进一步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峰峰矿区教育体育局结合教育实际,在全区64所学校,4-8年级26241人中全面推进“三项传统文化进校园”暨“两个基地建设”活动,带领孩子们了解家乡峰峰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使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润泽孩子们稚嫩的心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编写地方文化丛书 填补峰峰中小学生地方文化读物空白

峰峰矿区教体局立足于地方深厚的地方传统文化,组织专家学者编写了地方传统文化丛书《漫话峰峰》(由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组织学校围绕该套丛书开设以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以地方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带领孩子们系统全面地了解家乡丰富的文化,增强家乡文化认同感,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漫话峰峰》丛书。 峰峰教育局供图

《漫话峰峰》丛书根据不同年龄学段学生特点,分设小学版和初中版。该套丛书紧紧围绕“三项传统文化进校园”(成语文化进校园、磁州窑文化进校园、响堂石窟文化进校园)活动主题,充分挖掘三项传统文化的文化精髓,从历史、文化、艺术等多个角度,以包罗万象的内容、生动有趣的语言、精美别致的图片,引导学生领略字里行间文字的跃动,欣赏和感受家乡文化所独具的美感。该套丛书的编写出版填补了峰峰矿区中小学生地方文化读物的空白,为中小学生提供专业系统、丰富有趣的文化读物。

完善教学课程设置 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传统文化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将《漫话峰峰》书中的内容以课程化的形式呈现于鲜活的课堂,以科学严谨的课程设置,系统地讲述峰峰地方传统文化特色。教学之余,举办多种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将艺术生活化,加强对家乡文化的认知。

课堂教学。 峰峰教育局供图

举办“成语文化”主题班会。 峰峰教育局供图

打造校园文化,发挥教育优势,整体设计美化校园环境。在教室、走廊、展室等地凸显峰峰地方传统文化元素,让学习内容在校园成“型”、成“像”,成为峰峰地方历史文化的再现、延续和创生,让特色更浓、亮点更亮,让学生在校园每个角落感受地方文化熏陶。

陶瓷文化板报展。 峰峰教育局供图

校园文化墙。 峰峰教育局供图

邀请名家授课,广泛挖掘家乡文化名人资源,邀请区内地方文化名家、陶瓷技艺大师、石窟专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聘请地方文化校外辅导员进课堂,开展培训和讲座,将讲座内容、搜集整理的地方成语典故、文化遗迹、磁州窑艺术、南北响堂石窟文化等资源有

效整合,构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体系。

欣赏陶瓷艺术创作。 峰峰教育局供图

生动的陶艺制作工艺。 峰峰教育局供图

开展社团活动,成立“三项传统文化”学生社团,如:成语沙龙、陶艺实践等社团,每周开展社团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比赛,通过磁州窑技艺大赛、成语讲故事大赛、编排情景剧等方式展现学习成果,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学习本土文化的积极性。

成语接龙手抄报。 峰峰教育局供图

绘画作品“中国陶瓷文化”。 峰峰教育局供图

成语故事情景剧演出,生动演绎《负荆请罪》等经典成语故事。 峰峰教育局供图

“知行合一”延伸教学方式 设立教育实践基地开展研学实践活动

学校充分利用峰峰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与磁州窑博物馆、富田遗址、南北响堂等地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挂牌成立地方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开展研学实践活动。

在学校“知行合一”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走出校门,亲近自然,亲近历史,近距离地探索石窟中的奥秘,亲自动手体验陶瓷技艺,触摸黑白艺术间的精妙。通过充满趣味的研学实践活动,学生们切身感受到了家乡传统文化的魅力,增进了对家乡传统文化的了解,进一步加深了对家乡传统文化的感悟和热爱。

开启响堂山研学之旅。 峰峰教育局供图

参观南响堂博物馆,精湛的石刻艺术令学生赞叹不已。 峰峰教育局供图

据了解,峰峰矿区中小学“三项传统文化进校园”暨“两个基地建设”活动自2021年1月开展以来,已在全区学校全面铺开。到2022年,该项活动将成为教育工作常态,不断增强育人成效,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漫话峰峰》丛书作为整个活动开展的课程设置基石,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将继续组织修订完善,加强内容建设,为该套教材的使用、为该项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撑。(原芳)

(责编:方童、祝龙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沧州)中小企业合作论坛
  • 常怀"赶考"之心 在新征程上接续奋斗
  • 探馆vlog:走进保定博物馆、美术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