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保护生物多样性生存环境显成效,赤嘴潜鸭首现衡水湖——
河北:2025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数保护率达到80%
衡水湖景色。 张欣摄
人民网石家庄11月18日电 (付兆飒)蓝色的天空与金色的芦苇相互映衬,或红或绿的植被点缀在岸边,群群的候鸟盘旋嬉戏……初冬的衡水湖,迎来了一年四季中最为静谧的时节,也迎来了一批批远道而来的候鸟。
据了解,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处在河北省东南部,以内陆淡水湿地生态系统和国家Ⅰ、Ⅱ级鸟类为主要保护对象,是东亚-澳大利西亚鸻鹬鸟类迁飞路线的重要中转站,每年有上百万只候鸟在此栖息、繁衍。今年,工作人员在衡水湖首次监测到了赤嘴潜鸭,衡水湖潜鸭主要有青头潜鸭、白眼潜鸭、红头潜鸭和凤头潜鸭,赤嘴潜鸭的发现也为衡水湖今年的迁徙季节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年来,河北省有效开展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为进一步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升河北省生物多样新保护水平,河北省近日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推进全省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建立生物多样性的评估、监测体系,各类自然保护地占陆域国土面积的7.41%以上,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6.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73%以上,湿地保护率达到44%,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数保护率达到80%,自然海岸线保有率、陆地生态系统类型有效保护率达到国家要求,生物遗传资源收集保藏量稳步增加,初步形成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机制。
为持续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实施意见》提出要落实就地保护体系: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优化调整自然保护地,落实重点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控政策。构建促进物种迁徙、基因交流的生态廊道和适宜生存的生态环境,加强对小五台、金华山一横岭子自然保护区褐马鸡和对驼梁、都山、雾灵山等自然保护区华北豹的栖息地保护。持续推进自然保护地、城市绿地等保护空间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选择重要珍稀濒危物种、极小种群和遗传资源破碎分布点建设保护点。加强对河北梨、缘毛太行花等极小种群和青头潜鸭、遗鸥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就地保护。
在完善迁地保护体系方面,《实施意见》提出,要优化建设动植物园、濒危植物扩繁和迁地保护中心、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和保育救助站、种质资源库(场、区、圃)、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等抢救性迁地保护设施。进一步实施朱鹮野化改造、麋鹿引进与放归、河北梨迁地保护、缘毛太行花人工繁育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繁育项目。
此外,据河北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侯日升介绍说,为构建完备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体系,《实施意见》还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完成生态系统调查、物种多样性本底调查、重要遗传资源调查等工作,率先开展塞罕坝、白洋淀、衡水湖等重要区域本底调查及监测。同时,持续推进农作物和畜禽、水产、林草植物、药用植物、菌种等生物遗传资源和种质资源调查、编目及数据库建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