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當精益求精的“血管工程師”

2025年08月19日09:16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當精益求精的“血管工程師”

河北省人民醫院血管外科主任石曉明

當精益求精的“血管工程師”

8月14日,石曉明(右一)與同事在討論病例。本報記者 史晟全攝

8月14日,石曉明(右一)與同事在討論病例。本報記者 史晟全攝

8月14日14時30分,河北省人民醫院血管外科主任石曉明結束了一台靜脈曲張手術,歷時一小時左右。從早上9時進入手術室,他和團隊已經完成4台靜脈曲張手術。

剛做完手術的患者張大姐,受靜脈曲張困擾多年,在視頻平台上關注了石曉明半年多,這次專門從銀川來到石家庄找他。

1993年從醫學院畢業后,石曉明就在河北省人民醫院工作。30多年來,他以第一主研人榮獲河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1項、河北醫學科技獎一等獎4項,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0余篇、參與出版學術論著5部。

在人體血管系統這個復雜網絡中,除心腦血管外的外周血管,都屬於血管外科的守護范疇。一名優秀的血管外科醫生,不僅要時刻與病情凶險的主動脈夾層作生死時速斗爭,還要當一名精益求精的“血管工程師”。

石曉明帶領血管外科團隊,在救治患者中採用的是世界上先進的器材和技術,提高療效的同時,最大限度緩解患者病痛。

下肢靜脈曲張是血管外科的常見病症,患者經常有沉脹等不適感,發展到后期,小腿潰瘍經久不愈,俗稱“老爛腿”,對生活影響極大。

“以前治療靜脈曲張要開刀手術,創口大、恢復慢,患者抵觸。現在採用射頻消融治療,在超聲引導下局部麻醉,用一根射頻消融導管,經皮膚穿刺口導入病變靜脈進行治療。”石曉明介紹,穿刺一個小針孔就能解決大問題,創口小、恢復快,手術后立即就能下地活動,讓患者輕鬆解決痛苦。

血管外科急診多、風險高,主動脈夾層、肺栓塞等急症死亡率極高。不久前,一位主動脈瘤破裂患者被緊急送入醫院,石曉明和團隊成員連續手術4小時,最終從死神手中奪回生命。

他常說,外科醫生的手是患者的“生命線”,必須追求極致精准,才能讓每位患者都能夠“放心、安心、舒心”。他們的會議桌、工位上都擺著人體器官圖,方便學習和對照研究。對於日常的病例,石曉明會與團隊成員定期研討,對於疑難雜症不僅會提前研討,之后也會做好復盤。現在年輕醫生上手術,他還會在一旁指導。

在石曉明的帶領下,科室從38張床擴大到74張,手術量、四級手術量大幅度提高,科室的醫療水平不斷提升,患者的治愈率和滿意度逐年提高。近年來,眾多患者慕名而來,接診范圍覆蓋到了全國各地。

醫術是基石,醫德是靈魂。

“醫學是一門以心靈溫暖心靈的科學,一個好醫生,眼裡看的是病,心裡裝的是人。”石曉明的手機24小時開機,無論寒暑晝夜,只要患者需要,總是第一時間趕回醫院。

在日常接診中,他詳細詢問病史,傾聽患者的訴求,為患者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對於經濟困難的患者,他還會盡力協調各方資源爭取減免費用,讓患者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血管疾病患者多為老年人,常合並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病。石曉明帶領醫護團隊,為每位患者建立“健康檔案”,詳細記錄術后隨訪數據。

今年,石曉明在醫院牽頭成立了“靜脈曲張診療中心”“綜合介入診療中心”“糖尿病足保肢中心”,打破了科室之間的界限,讓患者不用東奔西跑,在一個地方就能得到精准治療,切實提升了患者的看病體驗。

工作之余,石曉明還制作發布健康科普視頻,每周二晚上進行血管疾病知識宣教直播,讓大眾了解健康知識。

他說:“許多人看了我的科普視頻,了解了自己的病情,掌握了一些醫療知識,能夠更好守護自身健康。”

截至目前,石曉明在網絡平台發布健康科普視頻6000余條,瀏覽量1.2億余次。(記者崔叢叢)

(責編:方童、付兆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