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熱心“老伙伴”織就銀齡互助網

2025年08月13日08:57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熱心“老伙伴”織就銀齡互助網

衡水市多樣化推進“老幫老”志願服務

熱心“老伙伴”織就銀齡互助網

清晨的陽光透過紗窗,照進衡水市桃城區橋東社區常新柳老人的家中,杜俊蘭和幾位“老友幫幫團”志願者正在這裡打掃衛生。“我們都是街坊鄰居,得相互關照。”雖已退休,杜俊蘭每周仍堅持走訪至少3戶高齡老人家庭,85歲的常新柳便是其中一戶。

今年以來,衡水市委社會工作部以黨建為引領,動員社會力量,選取桃城區橋東社區、武邑縣武羅社區等7個社區為試點,推進低齡老人向高齡老人提供關懷幫扶,傳遞鄰裡溫暖。

“參加志願服務后,生活更充實了。”這樣的反饋讓橋東社區黨委書記張秀成覺得成立“老友幫幫團”很值。這支平均年齡62歲的隊伍,組建了“嘮嗑小分隊”等5支服務隊,20余位低齡老人對接幫扶22戶獨居高齡老人,讓“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成為現實。

“劉大爺,您的降壓藥快吃完了,明天我給您捎來。”在桃城區楊樹社區,志願者宋瑞平總是步履匆匆。看望獨居高齡老人、陪老人話家常……在楊樹社區,像宋瑞平這樣的老年志願者有68人。

楊樹社區6000多名居民中,60歲以上老人佔15.8%。社區負責人貢振鵬發現,不少退休老人身體硬朗,願意參與志願服務,且與高齡老人溝通高效。於是,社區打造“紅楊互助”品牌,68位老干部、老黨員、老教師等組成“吾老匯”服務隊,劃分4個銀齡互助網絡,由“銀齡網格長”聯動多方形成“1+N”服務團隊,構建起“紅色網格+銀齡先鋒”服務體系,實現服務精准觸達。

如何讓這份互助熱情持續高漲?楊樹社區的答案是:創新機制,讓愛心循環起來。

楊樹社區推出“時間銀行+積分兌換”激勵制度,配套表彰典型、交流分享等舉措,“物質獎勵+精神激勵”同步推進,並積極鏈接轄區企業資源,以志願服務積分換取物質獎勵和服務,諸多公益反哺活動,讓愛心得以雙向循環。

“服務他人還能‘存時間’,將來自己也能享受服務。”宋瑞平展示她的“互助存折”。在這裡,每服務1小時積10分,累積的分數可兌換生活用品、家政服務或健康體檢等。

7月25日,桃城區沁園社區志願者曹會芹來到任有芳老人家中,測血壓、嘮家常。該社區吸納低齡老人組建黨員志願先鋒隊等,整合多元力量,構建“樂沁銀齡”互助養老模式。目前,11支服務隊中有100余名老人參與,實現高齡老人幫扶結對率100%,社區矛盾調解率和居民滿意度顯著提升,其做法入選全省首批“老幫老”志願服務典型案例。

冀州區湖濱社區打造“銀發公社”品牌,利用“雙台賬”工作法,精准對接供需兩端。一方面建立低齡老人“供給台賬”,另一方面建立高齡老人“需求台賬”,59位“銀發公社”志願者通過“一對一”“一對多”等形式,為高齡老人提供涵蓋助餐理發、代辦代購、情感慰藉等十項服務。

此外,冀州區古城社區實施“四步閉環”服務機制,形成“點單—派單—接(辦)單—反饋”鏈條﹔武邑縣武羅社區通過“線上+線下”智慧服務,健全聯動機制﹔桃城區福苑社區組建“七彩銀齡”服務隊,覆蓋養老全場景。

如今,衡水市7個試點社區累計為高齡老人服務1680余人次,多樣的“老幫老”志願服務模式,讓“老有所養”與“老有所為”在鄰裡守望中交融,銀齡力量綻放芳華。(記者邢雲)

(責編:林福盛、付兆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