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民意通·陽光大名”網上群眾工作平台——

從“打游擊”到“精准辦”!6萬件民需“一站直達”

人民網記者 楊文娟
2025年08月09日07:58 | 來源:人民網-河北頻道
小字號

烈日下的廣晉路,壓路機轟鳴著碾過新鋪的瀝青,蒸騰的熱氣混著柏油味。張興海站在路邊,看著手機屏幕上那條多日前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提交的投訴。正是這條留言觸發了“民意通·陽光大名”平台的聯動響應機制,讓停滯的廣晉路改造工程重新啟動。

“以前投訴要跑好多地方,現在網上留言就能解決,這個平台真不錯!”家住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的張興海,說出了當地群眾使用“民意通·陽光大名”平台的切身體會。

2024年10月,人民網與大名縣聯合推出“民意通·陽光大名”網上群眾工作平台,直擊群眾辦事“多頭跑”、訴求“渠道散”的痛難點。通過將人民網“領導留言板”、12345等多個投訴平台整合到“民意通·陽光大名”平台“個人企業訴求”板塊,實現群眾訴求“一站式”辦理。該平台最大的突破是建立了“一鍵直達”機制——跨部門、歷史遺留等疑難訴求,群眾可通過“干群直通車”板塊直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批辦。

“民意通·陽光大名”平台自運行以來,累計辦理服務事項174件,其中“網購式”上門服務126次,群眾平均辦事時間壓減75%以上﹔受理群眾訴求63109件,平均辦結時限1.8天,群眾滿意率達96.8%。2025年,“民意通·陽光大名”獲評邯鄲市營商環境“十佳”創新案例。

工作人員在辦理中心向群眾宣傳民意通·陽光大名平台。劉小謝攝

工作人員在辦理中心向群眾宣傳“民意通·陽光大名”平台。劉小謝攝

一個平台接千線 渠道整合打破服務壁壘

“過去反映問題渠道比較多,不知道哪個能有效就都試試。”家住大名縣御景觀瀾小區的潘利芳曾因遲遲辦不了房產証陷入焦慮。2025年3月,她在“民意通·陽光大名”平台“個人訴求”板塊留言后,縣住建局很快來電詢問細節,次日便有幫辦人員上門全程代辦。

此前,大名縣群眾反映問題的渠道比較分散,12345熱線日均接件超200個,因部門權責交叉,30%的投訴需多次轉辦。大名縣營商辦主任高蕾坦言,這種情況導致群眾重復投訴率高達40%,部門間“踢皮球”現象時有發生。

針對這一問題,“民意通·陽光大名”平台採取整合措施:將分散渠道接入統一后台,構建“訴求提交—智能派單—單位承辦—平台督辦—群眾評價”的閉環機制。大名縣萬博小區居民張英反映,去年農貿市場改造時,3號樓的排水管道因施工被堵,導致十幾戶地下室面臨雨天積水問題。平台通過工單類型智能精准派單至縣住建局。該局迅速安排專人現場查看,重新預埋對接管道,確保正常排水。

數據顯示,平台運行后,群眾平均投訴渠道使用量從2.3個降至1個,重復投訴率驟降75%。大名縣武陽社區黨支部書記張利凡介紹說:“過去每周要處理20多件重復投訴,現在平台自動篩查同類問題,我們能把精力放在解決更多的實質困難上。”

大名縣行政審批局工作人員到企業提供上門幫辦服務。劉小謝攝

大名縣行政審批局工作人員到企業提供上門幫辦服務。劉小謝攝

指尖解鎖辦事難 四大板塊重塑服務體驗

“平台不是‘傳聲筒’,而是‘連心橋’,‘干群直通車’更是架起了群眾與黨政領導之間的高速路。”楊軍利介紹,平台設計了“我要辦事”“個人企業訴求”“干群直通車”“政策查詢”四大板塊,讓群眾足不出戶可辦政務,急難愁盼能直觸決策中樞。

大名縣居民趙振海就在“我要辦事”板塊體驗到了實實在在的便利。負責趙振海業務的王言回憶說:“接到預約后,我們攜帶移動終端上門,現場掃描身份証、採集人像,數據直接同步至不動產登記系統,第二天電子產權証就辦好了。”目前,這種“預約—派單—上門—辦結”的閉環服務,已覆蓋183人次,平均辦事時間縮短了75%。

“干群直通車”板塊集中體現了“一鍵直通”的威力。2025年1月,平台“陽光大名駕駛艙”檢測到3個老舊小區供熱投訴驟增。大名縣政府副縣長葉營生通過“干群直通車”直接收到居民聯名訴求和預警信息,隨即啟動視頻連線功能,協調供熱公司增派換熱站設備。

“視頻調度完,第二天就有工人來檢修管道,效率真高。”大名縣銀河小區居民趙秀蘭說。據統計,平台已開展領導直達一線的視頻接訪12次,解決供暖、教育等民生問題47個。

“民意通·陽光大名”平台還能智能推送政策信息。日前,青年創業者周洋通過該功能搜索“創業補貼”等關鍵詞后,系統自動發來了“大學生創業擔保貸款”指南。他3天內就申請到了10萬元資金。“以前得跑人社局咨詢,現在平台把政策‘打包’送到手機裡,太貼心了!”周洋說。

大名縣營商辦副主任楊軍利對訴求數據進行調研。劉小謝攝

大名縣營商辦副主任楊軍利對訴求數據進行調研。劉小謝攝

直通民意長效治理 數智賦能驅動決策升級

除了解難題,平台還建立了“三回訪”機制:承辦單位辦結后回訪、平台72小時內抽查回訪、每月隨機抽樣回訪。

大名縣壹號院29號樓居民投訴“垃圾站異味”,首次處理后因清運頻次不足未達標,平台發回綜合執法局重新辦理。“我們要求承辦單位‘帶著方案回訪’,第二次整改時,城管局不僅增加清運頻次,還加裝了除臭設備。”平台督辦員王曉航邊展示回訪記錄邊介紹。最終,該問題的辦理獲居民“五星好評”。

平台“陽光大名駕駛艙”自動生成訴求分類報告,為決策提供支撐。

2025年6月數據顯示,物業類訴求佔比33.2%。這一高頻數據通過駕駛艙“一鍵直達”縣委書記案頭。6月13日下午,大名縣委書記高巍召開會議,聽取了全縣物業管理機制運行情況匯報,要求相關部門將改進物業管理作為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他強調:“過去決策靠經驗,現在要靠數據‘說話’,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精准施策。”

依靠人民網人工智能技術推出的這套群眾工作智能化系統,大名縣政務服務水平持續提升。目前,當地正在開發“AI數智辦事員”等新功能,以進一步提升辦公數智化水平。未來,群眾輸入“房本丟失如何補辦”等問題,系統可自動關聯材料清單、辦理流程及相似案例。“測試顯示,AI已能准確解答85%的常見問題。”技術工程師高進說,“它還能預判風險,比如發現某片區欠薪投訴增多時,自動推送預警至人社局和分管縣領導。”

從一鍵投訴到指尖預約,從解決管道堵塞難題到分析民生數據,從群眾留言到書記督辦,“民意通·陽光大名”平台用技術創新破解治理難題,以“一鍵直通”打破層級壁壘,以服務溫暖民心。

截至目前,平台已處理6萬多件群眾訴求,滿意率達到96.8%。這個“指尖上的政務大廳”,正通過“領導干部一鍵直達”創新實踐和數智賦能,推動縣域治理現代化,真正做到“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責編:張曉博、付兆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